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5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一片业绩。不仅把自己的家庭牧场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带领着村民们一起增收。

师乐(左)、师璐(右)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师乐的父亲前几年为供养两个女儿上学,在自家七十多亩地的基础上,又承包了一百多亩。然而由于知识、人力等种种因素,几年下来不但没有创收,反而欠下一百多万的外债。

2017年,师乐从包头钢铁职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包头一家绿化公司做会计。年底回家探亲时得知父亲查出了直肠癌,并且因为包地欠下一百多万的外债。于是师乐决定回乡,一边照顾父亲,一边创业。父母供养她们读书,就是为了让她们离开贫困的家乡。听到她回乡务农,父母自然不同意。师乐不顾父母的阻拦,也不顾村民们的各种说辞,接过了父亲的摊子。2018年师乐承包了200亩土地,养了70多个羊,从此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9年,师乐扩大种养殖规模时,妹妹师璐大学毕业后回来帮她。2020、2021两年间,姐妹俩把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效益明显,父亲的一百多万外债已经打得就剩零头了。回想当年,师乐丝毫没有后悔的样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农村创业,尤其是女孩子,困难可想而知。2018年,回乡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缺少种养殖经验,师乐基本上是交了学费。春种夏锄秋收,扛锄头拿牧鞭操镰刀,当司机干兽医,脸黑皮糙手起茧子,但这一切都变成了经验装在心中。为尽快提升自己,师乐白天在田间地头实践中学习,夜晚则在灯光下从书本中学习,空余时间则在网络上学习。一年下来,她渐渐地从种养殖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这一年,也是师乐的父亲治疗癌症的关键时期,师乐的男朋友在关键时候给了她巨大支持。男朋友家拿出十五万,帮她垫支了医疗费。这一年秋天,男朋友也放弃了在包头月薪六七千元的工作,回来和她一起创业。男朋友回来帮扶,坚定了师乐创业的信心。

2019年,师乐用父亲医疗费报销的十五万元,又东挪西借了一些,经村委会协调流转,师乐承包的土地扩大到了500多亩,种植了葵花、小麦和青玉米等。

这一年夏天,妹妹师璐从鄂尔多斯民族幼儿教育学院毕业,也带着男友一块儿回来帮助她。一年的辛勤劳动,汗水终于化成了收获,虽然纯收入只有十几万,但这让姐妹俩看见了希望,证实了这条创业路是对的。

2020年新年伊始,中国农业农行商都县支行通过“惠农e贷”,向她们提供了49万元的信贷资金。这一年,她们种植的土地扩大到一千多亩,羊也增加到了三百多只,在还清贷款的基础上,当年实现利润40多万元。2021年,姐妹俩的种养殖规模再次扩大,土地到了两千多亩,羊五百多只,收益显著增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如今,师乐师璐的农场蒸蒸日上,姐妹俩成了县市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人物,姐姐师乐入了党,获得了乌兰察布市2021年度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妹妹师璐成了县政协委员。

能有现在的成果,姐妹俩感恩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扶。父亲做手术后,村干部与扶贫干部忙前忙后帮着通过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医药费,经常帮她们为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中国农业银行商都县支行每年主动给她们发放助农贷款,县乡两级科技人员经常来指导,还免费提供一些种子、种羊。

创业打拼的这几年,姐妹俩在乡邻间不断传播学到的科技知识,努力让乡亲们跟上科技的步伐,家庭农场为30多位村民提供了增收机会。2021年,光是支付村民们的用工费用就有二十多万元。她们还用农场的优良种公羊免费为村民们的羊配种,低价用自己的农机具为村民们耕种耙耱,拉运打碾。

进入师乐师璐姐妹俩的农场,最惹眼的就是高高飘扬的一面五星红旗。师乐说,有了这面红旗,感觉心里特别亮堂。这面红旗,飘扬的是姐妹俩感恩的心。(王俊霞 赵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80.html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的相关文章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梦想就在前方,残疾人企业家刘闯的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故事:创业,本来就是一条艰辛之路,更何况是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创业,困难重重可想而知。现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到万众创业的浪潮之中,自强自立,实现自我价值,并带动更多人就业,带给社会满满的正能量。来自吉林省的90后小伙刘闯,就是这样一位残疾人创业者,他把世人眼中的种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农村创业之“草莓大王”的 创业故事

每到草莓上市的时节,老郑每天一大早就会出现在草莓大棚里。“这个棚内温度需要调节”“湿度太大,快通风排湿气”……短短一上午,他已经帮着好几户果农指导草莓种植技术。老郑叫郑治平,1961年出生,早年是一名军人,从绿色军营转业到灞桥区物资综合供应站,赶上企业改制,他成为一名下岗职工。当过兵的老郑不抛弃不放...

河南监管局:反映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河南监管局:反映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农民工创业人群不断增加,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村面貌、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县域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监管局调研发现,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遇到择业创业缺少引导、融资困难、政策红利享受不够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择业创业选择缺少引导。一些返乡创业农民工表示,虽有外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先把宝宝的小手打开,然后从手心开始,轻轻向外推,一二三……”在吕梁市离石区的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室内,许艳平正在教十几位农村妇女做婴儿抚触。她一边做示范,一边强调:“动作一定要轻柔……”六年前,许艳平还是临县小山村里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一张证书,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自己当老板,带领...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从“宝妈”逆袭成“网红收纳师”她靠“收拾”实现“财富自由”

一头干练的短发、亲和的笑容、雪白的手套……7年,陈翎隽完成了从“全职宝妈”到“月销30万网红收纳师”的华丽蜕变。2021年初,“整理收纳师”被人社部列为家政服务新工种,“时薪上千元,豪车别墅不是梦”的逆袭神话正吸引着许多人投身整理收纳行业。做“整理收纳师”到底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走入河南首届整理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