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62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

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莓大棚的主人李杰豪正忙着拔掉病苗、剪去老叶和多余的花朵。从对农业“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这几年,90后的李杰豪“不走寻常路”,创办起高架无土有机基质栽培大棚,坚守无土栽培,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路。他的草莓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雪公主”。

回乡创业 引入无土栽培

今年27岁的李杰豪是翁垟街道樟荷湾村人,2016年毕业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许多大学生有着相似的经历,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然而,促使他最终决定返乡走新农业道路,是一次偶然的“草莓之旅”。

“大概是4年前,我和姐姐一起去体验草莓采摘游,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没有生长在地里的草莓。”李杰豪回忆,在那里,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被高高架起,种在了空中的盆里,不仅远离了土壤,而且直着身就能采摘。“由于在生长期内完全不沾泥土、表面洁净,这些草莓摘下来不用清洗就可以直接入口。”这让从小玩着泥巴长大、有着深厚“庄园情怀”的他感到十分新奇。

他了解到,这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不需要接触土壤,直接将草莓栽种在由椰糠、草炭、珍珠岩等制成的混合基质中,并配备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根根水管组成“天罗地网”,只需打开阀门,搭在草莓苗根系附近的水管便会慢慢往下滴水,这种滴灌的方式可以为草莓苗精准浇水、施肥。不仅如此,这样种植的草莓远离了传统的土壤,没有土传病害、重金属等污染,使得草莓不易滋生病虫害,更不需要打农药,从而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和绿色健康,特别有“科技范儿”。这与他一直坚持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2018年2月,李杰豪回到乐清,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并向银行申请涉农贷款,最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2亩地,成立乐清市豪杰生态农场,就此开启了他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生涯。

从“创业小白”到“万能大神”

“处处都要花钱,创业初期,资金肯定是紧张的,能省则省嘛!”李杰豪说,他从小动手能力就强,为了节约开支,他尽力事事亲力亲为,除了购买钢筋焊接大棚骨架与立体种植槽外,安装水管、铺设地布、塑料薄膜全部由他自己一手操办。不仅如此,手持高级维修电工证的他一边自主学习草莓种植技术、着手育苗,一边通过为村民修理电器和水电安装来增加收入。

第一年,他选择种植优质品种草莓“白雪公主”和“红颜草莓”。看花容易绣花难,即使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现实却给李杰豪泼了一盆冷水:2亩地,近2万株草莓苗竟只存活了不到一半,最终收成仅1万元。“草莓要想种得好,选好种是关键。”李杰豪解释,由于购买的种苗在苗床上就已感染病害,导致种植后大量发病死去;再加上两行种植槽间距不够宽,使得中间的草莓果实被叶片遮挡,照射不到阳光,影响了草莓果实品质,也不方便采摘。

“真所谓实践出真知!就当是给自己付了一年学费。”第二年,李杰豪吸取教训,一边摸索管理技术,一边改进无土栽培立体架,试验有机土配置。架子间距离不够,就拆了重新搭;想知道哪种基质最透气、松软、植物容易扎根,就一遍遍试。“七分靠选苗,三分靠管理。”李杰豪说,为了防治病虫害,他还“生物”“物理”手段齐上阵,通过瓢虫捕食螨等天敌昆虫、有益生物细菌和防虫网、黄蓝板等有形的绿色防控技术灭虫。

说起种好草莓的“秘方”,李杰豪侃侃而谈。他介绍道,草莓正常生长的温度是25-28℃,喜凉不喜热,天热了大棚里要通风,天冷了要给它增温才能达到生长的要求;在草莓生长的各个阶段要配套输送所需营养,而且水肥浓度不能过高;当草莓陆续进入开花期后,为保证草莓品质和产量,要注意疏果疏花。另外,经蜜蜂授粉种出的草莓不仅成色好、果形好、口感更好。

“空中草莓”实现“莓”好生活

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在返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李杰豪的草莓无土栽培产业终于走上正轨。“大家都说我们家的草莓颜值高。”李杰豪笑着说,他家的草莓采用绿色、无公害的栽培模式,都是自然生长,没有使用膨大剂和甜蜜素,加上平时用井水灌溉,所以长出来的果实不仅鲜润饱满,而且质密多汁,有的个头还有鸡蛋那么大。

“尤其是引进的‘洋’品种‘白雪公主’,通体奶白,在阳光照耀下微微泛着淡粉色,表面还均匀分布着一些小红点,十分诱人。”李杰豪向记者介绍道,虽然价格相对来说较为昂贵,市价约100元/斤,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有不少顾客说我们家的草莓有小时候的味道。”

采用立体化无土栽培模式,草莓全部悬挂在空中,果实不接地、不染尘、口感好,站着就能采。经过顾客口口相传,渐渐地,李杰豪家的无土栽培“空中草莓”人气越来越旺;除了线上订单,还有不少市民特意寻“莓”而来,体验采摘游玩的乐趣。

“前期投入的大棚资金已经回本,今年我扩大了草莓种植面积,种下3万棵苗,除了红颜、章姬、白雪公主外,还试种了粉玉、梦晶等品种。”对于今年的种植,李杰豪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今年9月下旬开始移栽草莓苗,等到12月中下旬上市,一直可以延续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现在已经有不少顾客提前预约,想要赶上第一批草莓的采摘。”

在大棚入口处,记者还注意到一处独特的区域,种植槽被分别设置于上下两层支架上。李杰豪说,这是一块“试验田”,他想通过开发多层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形成立体化发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

无土栽培的成功也给李杰豪带来了灵感。如今,他共承包了10亩地,除了草莓,还种上了品质良好的小番茄,并为小番茄“量身定制”了“营养配餐”。“今年夏天我还试种了西瓜,很受大家欢迎。”李杰豪一边巡视大棚,一边说着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我还想利用无土栽培的优势,尝试着规模化生产其他种类水果、蔬菜和花卉,实现一年四季无土轮作栽培;同时进一步整合农旅资源,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可以提供亲子游玩、青少年研学的生态教育旅游基地。”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26.html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的相关文章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济阳创业小伙骆科学:放弃高薪工作,用科技种植带动乡亲致富

“这是我们公司研发的新品,别看他只是一盆小小的种植杯,里面还有很多‘大学问’呢!”来自济阳区创业小伙骆科学表示。骆科学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了自己擅长的芯片研发工作,后来,在一次回家探亲中,他发现乡邻们还在因为种植技术等因素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而犯难而感到无奈,尽管在外面打拼多年,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这片土...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互联网创业难不难?现在还能赚钱吗

今天小编想跟大家说一下针对目前互联网创业形式,为想加入互联网创业的朋友分享一下个人的见解,同时也希望这篇文章有一定的帮助,毕竟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互联网,那么现在做互联网难不难?赚不赚钱呢?互联网创业的概念是什么?互联网创业就是指自己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盈利,互联网创业是一个笼统的概...

从“打工人”变“带货达人”!玉溪小伙返乡创业,年销水果近500吨

从“打工人”变“带货达人”!玉溪小伙返乡创业,年销水果近500吨

4月29日,玉溪市元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举办一场抖音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培训活动。这段时间,“85后”的李旭一直为筹划此次培训忙碌着。李旭是元江县鲜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元江县电子商务协会的会长,2015年返乡创业后,李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家乡水果,7年里,他将元江的水果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民勤:“90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今年31岁的张鹏大学毕业后曾在令人羡慕的国企工作。2016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他了解到家乡甘肃民勤蜜瓜、人参果、羊肉、板栗南瓜等农特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前景十分广阔。于是,瞒着父母辞去大城市稳定的工作,返回家乡,做起电商创业之路。张鹏在电商产业园宣传家乡特产“希望利用朋友圈、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威宁: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地处黔西北乌蒙腹地的威宁县,境内拥有百草坪、灼圃草场等116万亩天然草场,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威宁充分利用“中国南方最大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县”这张名片,因地制宜打造牛羊等生态畜牧产业,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畜牧强县”,推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家庭牧场:赶着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