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2023-01-18创业故事40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

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莓大棚的主人李杰豪正忙着拔掉病苗、剪去老叶和多余的花朵。从对农业“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这几年,90后的李杰豪“不走寻常路”,创办起高架无土有机基质栽培大棚,坚守无土栽培,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路。他的草莓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白雪公主”。

回乡创业 引入无土栽培

今年27岁的李杰豪是翁垟街道樟荷湾村人,2016年毕业于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许多大学生有着相似的经历,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奋斗。然而,促使他最终决定返乡走新农业道路,是一次偶然的“草莓之旅”。

“大概是4年前,我和姐姐一起去体验草莓采摘游,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没有生长在地里的草莓。”李杰豪回忆,在那里,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被高高架起,种在了空中的盆里,不仅远离了土壤,而且直着身就能采摘。“由于在生长期内完全不沾泥土、表面洁净,这些草莓摘下来不用清洗就可以直接入口。”这让从小玩着泥巴长大、有着深厚“庄园情怀”的他感到十分新奇。

他了解到,这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不需要接触土壤,直接将草莓栽种在由椰糠、草炭、珍珠岩等制成的混合基质中,并配备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根根水管组成“天罗地网”,只需打开阀门,搭在草莓苗根系附近的水管便会慢慢往下滴水,这种滴灌的方式可以为草莓苗精准浇水、施肥。不仅如此,这样种植的草莓远离了传统的土壤,没有土传病害、重金属等污染,使得草莓不易滋生病虫害,更不需要打农药,从而保证了草莓的品质和绿色健康,特别有“科技范儿”。这与他一直坚持的生活理念不谋而合。

2018年2月,李杰豪回到乐清,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并向银行申请涉农贷款,最终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2亩地,成立乐清市豪杰生态农场,就此开启了他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生涯。

从“创业小白”到“万能大神”

“处处都要花钱,创业初期,资金肯定是紧张的,能省则省嘛!”李杰豪说,他从小动手能力就强,为了节约开支,他尽力事事亲力亲为,除了购买钢筋焊接大棚骨架与立体种植槽外,安装水管、铺设地布、塑料薄膜全部由他自己一手操办。不仅如此,手持高级维修电工证的他一边自主学习草莓种植技术、着手育苗,一边通过为村民修理电器和水电安装来增加收入。

第一年,他选择种植优质品种草莓“白雪公主”和“红颜草莓”。看花容易绣花难,即使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现实却给李杰豪泼了一盆冷水:2亩地,近2万株草莓苗竟只存活了不到一半,最终收成仅1万元。“草莓要想种得好,选好种是关键。”李杰豪解释,由于购买的种苗在苗床上就已感染病害,导致种植后大量发病死去;再加上两行种植槽间距不够宽,使得中间的草莓果实被叶片遮挡,照射不到阳光,影响了草莓果实品质,也不方便采摘。

“真所谓实践出真知!就当是给自己付了一年学费。”第二年,李杰豪吸取教训,一边摸索管理技术,一边改进无土栽培立体架,试验有机土配置。架子间距离不够,就拆了重新搭;想知道哪种基质最透气、松软、植物容易扎根,就一遍遍试。“七分靠选苗,三分靠管理。”李杰豪说,为了防治病虫害,他还“生物”“物理”手段齐上阵,通过瓢虫捕食螨等天敌昆虫、有益生物细菌和防虫网、黄蓝板等有形的绿色防控技术灭虫。

说起种好草莓的“秘方”,李杰豪侃侃而谈。他介绍道,草莓正常生长的温度是25-28℃,喜凉不喜热,天热了大棚里要通风,天冷了要给它增温才能达到生长的要求;在草莓生长的各个阶段要配套输送所需营养,而且水肥浓度不能过高;当草莓陆续进入开花期后,为保证草莓品质和产量,要注意疏果疏花。另外,经蜜蜂授粉种出的草莓不仅成色好、果形好、口感更好。

“空中草莓”实现“莓”好生活

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在返乡创业的第四个年头,李杰豪的草莓无土栽培产业终于走上正轨。“大家都说我们家的草莓颜值高。”李杰豪笑着说,他家的草莓采用绿色、无公害的栽培模式,都是自然生长,没有使用膨大剂和甜蜜素,加上平时用井水灌溉,所以长出来的果实不仅鲜润饱满,而且质密多汁,有的个头还有鸡蛋那么大。

“尤其是引进的‘洋’品种‘白雪公主’,通体奶白,在阳光照耀下微微泛着淡粉色,表面还均匀分布着一些小红点,十分诱人。”李杰豪向记者介绍道,虽然价格相对来说较为昂贵,市价约100元/斤,但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还有不少顾客说我们家的草莓有小时候的味道。”

采用立体化无土栽培模式,草莓全部悬挂在空中,果实不接地、不染尘、口感好,站着就能采。经过顾客口口相传,渐渐地,李杰豪家的无土栽培“空中草莓”人气越来越旺;除了线上订单,还有不少市民特意寻“莓”而来,体验采摘游玩的乐趣。

“前期投入的大棚资金已经回本,今年我扩大了草莓种植面积,种下3万棵苗,除了红颜、章姬、白雪公主外,还试种了粉玉、梦晶等品种。”对于今年的种植,李杰豪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今年9月下旬开始移栽草莓苗,等到12月中下旬上市,一直可以延续到第二年的四、五月份。“现在已经有不少顾客提前预约,想要赶上第一批草莓的采摘。”

在大棚入口处,记者还注意到一处独特的区域,种植槽被分别设置于上下两层支架上。李杰豪说,这是一块“试验田”,他想通过开发多层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形成立体化发展,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

无土栽培的成功也给李杰豪带来了灵感。如今,他共承包了10亩地,除了草莓,还种上了品质良好的小番茄,并为小番茄“量身定制”了“营养配餐”。“今年夏天我还试种了西瓜,很受大家欢迎。”李杰豪一边巡视大棚,一边说着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我还想利用无土栽培的优势,尝试着规模化生产其他种类水果、蔬菜和花卉,实现一年四季无土轮作栽培;同时进一步整合农旅资源,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可以提供亲子游玩、青少年研学的生态教育旅游基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26.html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的相关文章

创业需要知道的16个基本知识

创业需要知道的16个基本知识

创业者一旦决定自主创业,无论从事的是哪个行业,除了有必要的创业资金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方法,方能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学会并灵活运用以下16个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会使自己的创业道路走得更远更顺更轻松。专业的行业技能这个是你创业的...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今年22岁张梦龙,是黄河交通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如今,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的他,已是公司老板,年营收300多万,而促使他创业的缘起,则是目睹家里弟弟先天残疾,父亲租地种地苦撑家庭,要为父亲减轻负担。12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黄河交通学院,探寻这位“90后”大学生的传...

发微博做手账 95后女生创业“玩着玩着”月入8万

发微博做手账 95后女生创业“玩着玩着”月入8万

在杭电学生活动中心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有一个长1.5米宽80公分的桌子,上面错落有致放满了笔记本、剪子、胶带、彩带、摄像头等东西,看起来像一个梳妆台,可知这是一个叫做“木田手账”品牌的工作台?这个工作台每月产生8万的销售额。现在这个工作台的主人,是杭电人文与法学院的大三学生刘思含。这个戴着圆框眼镜、有着...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西安、株洲、广州、顺德、重庆、西安、天津、株洲、顺德,说完了!”杜浩宇一口气报出一串地名后,在电话里发出爽朗的笑,“过两天再回西安,30号回学校报到。”1993年出生的杜浩宇是湖南株洲人,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开学就升大四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成熟老练,极少有“学生气”。杜浩宇在地图上画出了这条路...

“85后”海归学霸回国创业 让激光大灯实现国产化应用

“85后”海归学霸回国创业 让激光大灯实现国产化应用

环保、IT、投资、客座教授、教育顾问...... 集众多头衔于一身的王钢是80后。声音爽朗、年轻帅气,谈及海外留学后选择回国创业的历程,王钢侃侃而谈,他表示,国内鼓励年轻人创业的氛围让他心动,各级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的关注,让他觉得回国发展更加有活力和动力。在采访中,王钢告诉记者,2001年高中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