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打工人”变“带货达人”!玉溪小伙返乡创业,年销水果近500吨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8

4月29日,玉溪市元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将举办一场抖音短视频制作和直播带货培训活动。这段时间,“85后”的李旭一直为筹划此次培训忙碌着。李旭是元江县鲜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元江县电子商务协会的会长,2015年返乡创业后,李旭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家乡水果,7年里,他将元江的水果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如今,他想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电商销售中,助力家乡的农特产品销售。

一、初次创业,遭遇“滑铁卢”

2007年,李旭考入了华南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到一家大型的调味品公司从事销售工作。在这期间,他辗转广东、广西、贵州等多地开发市场。“因为家乡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所以高考时选择的学校和专业都是和热带农业相关,毕业时选择销售行业,希望通过销售能一下转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李旭说,读书时,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有了清晰的规划。

2014年,李旭辞去工作,决定自己创业,在他看来,3年的销售经验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决定在昆明“大展拳脚”。从贵阳返回昆明后,他和搭档奔波于昆明的各大超市和水果店洽谈,希望将元江的水果铺入其中销售。

“当时的销售扣除各项成本后,利润十分的微薄,很难支撑公司的运作。”李旭说,虽然有过3年的销售经验,但刚开始接触水果行业的他还是“碰壁”了。就在这期间,李旭接触到poss机支付业务和苏打水项目,为了挣“快钱”,他把贷款连同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投入到这两个项目里,结果一年便赔得血本无归。

李旭的这次创业,让他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身无分文的他无奈回到了元江,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二、返乡创业,变身电商达人

2015年,李旭回到元江,看到家乡一年四季水果飘香,他决定重拾“初心”。“独特的气候,让元江水果结构丰富,丰富的水果资源为电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运营团队的长期发展。”李旭说,这一次,他决心沉下心来销售家乡的水果。

因为没有创业的资金,这次创业,李旭最初只能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此前在昆明销售水果时留下的社区社群等渠道,推送元江水果的信息,接到单后,再找元江的水果商贩购买,包装后发给客户。李旭把这个时期的自己称为“倒爷”,他说,这样的方式不用垫资采购,也能保证水果的新鲜,但利润相当微薄,即便如此,他对自己售出的水果把关也十分的严苛,每一个水果都要亲自挑选。对细节的重视,让李旭的回头客越来越多,还吸引了不少代理加入到李旭的销售中。随着销售量的不断增加,李旭开始和农户对接,到果园直接挑选果子。

“蛮鲜森”“南蛮部落”“凤香沃”……为和市场上的产品区别开来,2015年开始,李旭陆续申请了自己的水果品牌。李旭说,元江的水果资源丰富,但规模种植的很少,基本都是农户自发种植,种植规模小而散,而且水果品质参差不齐。为了品牌的长远发展,让销售的水果品质更稳定,2021年1月,李旭成立了元江山禾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农们加入合作社后,所销售的水果可以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1~2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刚回乡创业那会儿,李旭的销售主要依靠电商零售,一年销售出的水果不到20吨;2021年,他一年销售的元江水果近500吨,其中零售占到近200吨,大部分依靠批发,他的客户也遍布全国各地。

三、起潮名换包装,要把土特产卖全国

说起元江的水果,李旭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元江种植了40多万亩水果,其中芒果就达到16万亩。2015年他回乡时,元江只有两三家电商公司,现在已经发展到30多家,其中微商更是达到200多个。但这些水果大都是农户自发种植,水果品质不稳定,特别考验电商从业者的分级分选能力。

李旭说,元江水果山地多,人力成本高,虽然元江的水果标准化种植水平不高,但元江的气温高,产出的水果甜度都比其他地方的甜,口感品质都很好,在他看来,电商在销售元江水果时,需要走精品化路线,进攻大城市的中高端市场。

在李旭看来,元江不但水果资源丰富,基于当地农产品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地方特产也拥有广阔的市场,但包装太“土”。目前,李旭正和元江当地生产地方特产的厂家洽谈,他计划筛选一些有市场前景的农特产品,将包装进行升级后,利用其多年来建立的销售渠道,将元江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06.html

“从“打工人”变“带货达人”!玉溪小伙返乡创业,年销水果近500吨” 的相关文章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地龙,俗称“蚯蚓”。在《神农本草经》有详细记载,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效。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据了解,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而在进贤县张公镇江西腾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从军时,他保家卫国奉献青春;退役后,他返乡创业带富乡邻。固镇县仲兴镇陈圩村80后退伍军人张青退伍不褪色,创办安徽丰安生物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牧草制作发酵饲料,以草代粮,开展生态养猪,用敢闯敢干能吃苦的军人本色,闯出一条创业致富道路。李荣志正在和张青查看新生产的发酵饲料。在杨庙...

8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业 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80后女大学生开网店创业 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

椒江有位1985年出生的女生,从2008年开始创业开了家网店,专卖女鞋,经过经营,现在她的网店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李丹丹是椒江人,大学毕业后,在家待业,那时她沉迷网络游戏。在家玩了一年。"李丹丹说,她刚接触到淘宝网时,属于淘宝买家,买家信用到4钻后,觉得开网店很适合自己,于是开始留意一些网店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