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2023-01-18创业故事21

“这一批40万件的针织衫,是出口到国外沃尔玛超市的订单。”4月26日,在单县李田楼镇李田楼村头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正在忙碌赶制外贸订单200多名工人们,返乡创业带头人马秋花介绍说。

今年48岁的马秋花从小在这儿长大,自18岁外出,辗转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挤过工棚,睡过大街,历尽艰辛。吃苦能干的她从打工车间一直做到了管理层,学会了服装加工技术,也有了企业管理经验。

2008年,马秋花回乡探亲时,看到很多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农村妇女因为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闲在家中难以增加收入,这让向来重乡情的她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我要带领身边的姐妹们一起创业,让大家靠双手赚钱,靠勤劳致富,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当年底,马秋花拿着2万元启动资金,带着五六个人从头开始干,租房子、进设备、招工人、做培训、跑订单,她领着村民们很快建起了厂子。厂子曾因资金短缺停工过,也遇到过客户跑路产品滞销的情况,但最终所有困难她都扛了过去。2016年、2017年,单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并给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李田楼镇政府出面帮助马秋花解决了生产车间和设备等问题,渐渐地,马秋花的厂子步入了正轨,成为镇上首个拥有7台电裁刀、100多台缝纫机、1套熨烫设备的服装加工厂。

“当初注册成立的单县泰润服装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拥有200多人的正规公司,生产车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双层设计,引进9条生产线,年产量百万件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地,去年全年生产总值高达2000多万元。”马秋花说。

“一人富不算啥本事,领着大家一起富才算真本领”,马秋花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在马秋花制定的员工招录条件中,有一条是优先录用生活有困难的乡亲邻里,并免费培训,吸引来周边村、镇许多村民。现下,车间里的工人,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8岁,有孕妇、留守孤寡老人,也有残疾人。“只要年龄合适,身体允许,都能进来培训,从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体面’的收入。”马秋花说。

“公司每月给工人保底工资在1500元左右,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熟练工每月可以拿到6000元到7000元不等。”在这里工作10年的村民李守刚说,他和妻子杨迎春都已算是公司的老人了。“是花姐让我们相信,靠自己劳动,日子一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杨迎春说。

“我希望来这儿的工人都能掌握这项手艺,让更多乡亲获得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马秋花说。隔壁镇村民石秋艳是公司培养出来的熟练技术工人之一,几年前她开办了自己的服装代加工点,现在已经买房买车,过上了更好的生活。在马秋花的培养带动下,周边乡镇涌现出许多创业办厂的人,在当地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增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近万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159.html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的相关文章

80后小伙的山沟沟创业路

80后小伙的山沟沟创业路

“阿军,要上哪儿去?”“我去给干沟的乡亲送一桶水。”李文军一边回应着街坊的问话,一边将一大桶矿泉水捆绑到摩托车上,准备出发。80后的年轻小伙李文军,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杨柳乡杨柳街一家超市的老板。这几年,在当地大超市几乎被外省老板垄断的情况下,李文军和他的超市是如何在当地立足,并获得父老乡亲的一致信...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西安、株洲、广州、顺德、重庆、西安、天津、株洲、顺德,说完了!”杜浩宇一口气报出一串地名后,在电话里发出爽朗的笑,“过两天再回西安,30号回学校报到。”1993年出生的杜浩宇是湖南株洲人,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开学就升大四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成熟老练,极少有“学生气”。杜浩宇在地图上画出了这条路...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临近春节,在酉阳县涂市镇大林村2组,青年农场主佘德江的高山蔬菜基地里,十几位村民正在收割白菜,割菜、去脚叶、装箱、搬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将蔬菜整理包装后,运送到大林村冷链仓储车间进行冷藏,根据市场需求定量发货,产品销往广东、重庆中心城区等地。“昨天广州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电话预定了3吨高山白菜,...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这1800多只鹅,超过出栏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要是还卖不出去,我实在没有办法维持了。”29岁的彭勇着急地说。10月28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桐梓村的鹅场内,彭勇讲起了他半路出家当“鹅爸爸”的艰难创业路。“85后”小伙办鹅场艰辛创业为了养家,彭勇曾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馆,但仅能解决一家三口最基本...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事。太原美...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