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1

“浙江是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民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浙江的城乡发展的均衡性较好;民营企业占主体地位,改革创新的意识较强。这些都是浙江的重要优势。

城乡共富,关键在吸引人才流向农业、农村。眼下,浙江各地都在实施“两进两回”助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村创业,演绎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别样故事。

今天就来聊聊,浙江绍兴回乡创业的95后女大学生——“种稻女孩”朱梦黎的故事。

01“种稻”情怀

朱梦黎,是绍兴市越城区小有名气的新农人。

虽然年纪尚轻,但她从上高中时起,每年暑假都会帮家里人插秧种水稻,她还是家里唯一会开插秧机的“农机手”,“种稻”经验已有10多年,十分丰富。

彼时的朱梦黎年纪虽小,但意识超前,敢于尝试,既大胆又能干。农忙的时候,村里农户缺人手,加上插秧机也不是每户都有,很容易误了插秧的最佳时机。于是,为了给农户们解决燃眉之急,也为了锻炼自己,朱梦黎趁机叫上同学,开上插秧机,同学放秧她插秧,一起插了200亩秧苗,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或许是“第一桶金”的启发,或许是“农二代”的情感使然,也或许是对稻田,对土地爱得深沉,朱梦黎一直对稻田有着特别的情愫。

于是,2018年,大学毕业后在外贸公司干了两年的她决定回到农村。

彼时的她才23岁,同龄人或许大多数更希望在大城市拼搏,而朱梦黎毅然决然,割舍不下的情怀和使命感,让她“回归稻田”创办了绍兴市沃宝农庄有限公司。

02新时代“机器种田”

都说科教兴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年轻人不管干什么都更信赖“科技”,朱梦黎也是创业初期,她便坚持“机器换人”,不仅拓展种植规模,还投入70余万元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全覆盖。

也许从学会用插秧机开始,朱梦黎就察觉到了机器种田的重要性。父辈们往年顶着烈日劳作,却还是会有人手不够的情况出现。机械化种植不仅节省人力,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种稻的效率。

“80厘米高的机器,6个旋翼伸展开来直径可达1.6米,底部还带一个能够携带10公斤水剂药(肥)的储存箱,5组电池轮着用,干起活来能顶好几个壮劳力。”

一千多亩地,以前播种、施药全靠人工。用上无人机后,只需将提前浸泡的稻种灌入种盒,调试好各项参数,人不用下田,通过手柄和手机就能操作,每亩地用时不过几分钟。

这些年,沃宝农庄陆续引进了机械育种、育秧以及用无人机播种、施肥,朱梦黎还自学拿到无人机驾驶证。

眼下浙江春耕备耕的关键期刚过,现代农机、智能育秧等新技术、新产品,是这场“春播”中的重要角色。

“永康市稻香家庭农场,高速插秧机连续用了三、四年,技术比较成熟,耕作效率比较高,一台机器能代替十来个人。

常山县同弓乡同心村某家庭农场,2008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水稻,今年,他总共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其中700多亩种水田水稻,近400亩种旱地水稻。

温州瑞安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几台收割机在油菜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分离、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

有记者从浙江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到2025年,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率70%以上,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03壮大产业 打造品牌 造福他人

用机器代替人,让种田变“简单”,使“收获”有销路。

新时代“种蹈人”朱梦黎,其实更像一名“职业农业经理人”,田里什么时间插秧、播种、施肥,什么时候请人和安排收割机车队,大米要销往哪里等,都由她安排。

2019年,朱梦黎在自家的650亩水稻田中选取50亩种植香米和绍兴传统粳米品种——南粳,当年,15吨大米销售一空。

2020年,她又选了近100亩稻田种植“南粳”品种,在没有宣传推广的情况下,不少人上门来买米,种出来的30吨大米供不应求,也为公司增加了10多万元的收入。到现在,种植规模已经扩大至1200亩。

去年1月底,她的“皋埠老农粳”品牌注册成功。把农业做出品牌,这也是浙江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个原因,有产业,有品牌。

近年来,浙江已经打造了54个多品类区域公用品牌,醉忆杭鲜、阿拉宁波、瓯越鲜风、嘉田四季……仅2020年一年,品牌授权企业销售额就超200亿元。

不断攀升的品牌经济,逐渐规范起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体系。“建设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倒逼地方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借助品牌溢出效应,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参与了浙江多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说。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战略,区域公用品牌能帮助农产品实现品牌溢价,闯出大市场。

“十四五”期间,浙江还将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助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

因此,新时代的“农民”不仅仅是劳作的人,也许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出路。

如今朱梦黎的“沃宝农庄”养了1000多只鸡、鸭、鹅,种了橘子树、桃树和柿子树等果树,还打算打算利用45亩农田试行种养结合模式,在水塘里养殖小龙虾。

朱梦黎希望未来和周边农户合作,将产业壮大,进而带动起村子的旅游产业,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34.html

“浙江95后姑娘回家“种稻”,做共富时代的“新农人”” 的相关文章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脱贫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创业资金缺乏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短缺 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应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撑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要优化返乡...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半月谈记者 李亚楠 张思洁 张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位于秦岭深处,属原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进位于县城的特产馆,琳琅满目的木耳、芝麻、核桃产品一旁,山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喻琰正在向客户介绍自家公司的产品——手工空心挂面。她一身白衬衣、牛仔裤、运动鞋的打扮,简单干练。如今的她,是山阳这个小县城里的创业...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苹果园里种下创业梦 退伍军人变身致富能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王森林是长顺县广顺镇石板村的远近闻名的“苹果大王”。1984年应征入伍,1989年退伍回到家乡,带着荣誉退伍后投身农村创业,开客栈、种苹果、搞养殖, 经过数年艰辛的创业打拼,53岁的王森林完成了由退役军人到致富带头人完美蜕变。入冬以后,气温下降,寒气袭人,但在王森林的果园内,依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