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广袤的田野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

入乡——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2021年暑期,江南大学学生朱成辉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支教,在支教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当地大多数农民都存在“农产品滞销”的苦恼,但又不知道如何解决。朱成辉回校后,与食品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昱衡等同学展开探讨,并组建团队前往从江县进行实地调研。回到无锡,在刘昱衡牵头下,无锡斋悦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注册成立。

经过进一步的筛选和检测,他们发现从江县传统种植作物香禾糯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尝试推广香禾糯,发展特色经济。面向市场,斋悦食品探索出了一条从江香禾糯特色经济发展之路。通过指导、提供技术+委托加工的生产模式以及线上+线下双线推广的销售模式,团队致力于挖掘香禾糯的产品研发路线,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他们不仅向供给端的农民提供种子、鱼苗等种植耗材,同时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开展养殖种植技能培训;收购香禾糯,以精加工的方式对香禾糯实现商品化,提高附加价值。

刘昱衡表示,创业的初衷始于一个农产品滞销的难题,未来他们将立足从江本地的特色农产品,致力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宁波大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读博士生陆嘉祺也是入乡创业的一员。2016年,在参加学校组织的生产实习时,陆嘉祺在宁波象山对虾养殖基地目睹了对虾白斑病毒的暴发,这对陆嘉祺的冲击很大,并激励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创新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帮助养殖户战胜病害。经过多年努力,陆嘉祺完成了水产养殖病害针对性病原菌技术的初步研发,经测试鉴定,准确率高达98%。他建立的病害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病害发生的概率,真正跑在了病害的前面。

技术只有真正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才有价值,陆嘉祺随后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研发的水产养殖病害针对性病原菌技术,经过水产养殖场的应用,病害发生率同比降低18%,获得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今年,陆嘉祺获评“浙里青春正飞扬”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业内人士提醒,入乡创业的大学生们,从城市来到乡村打拼,面临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从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到田垄阡陌、鸟语虫鸣的环境变化;不少农业及相关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怎样打开局面、突破瓶颈、打造品牌等,也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就此而言,入乡创业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走好这条路,需要大学生们敢闯敢拼、不懈奋斗,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同时,乡村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入乡创业的大学生青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也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的人更有信心。

返乡——助力家乡经济发展

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发展养蜂产业,帮助乡亲致富;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施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美食、民俗、建筑为更多人所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返乡创业,实现自身梦想,带动乡亲们就业致富,赋能乡村振兴。

在黑龙江省宁安市,近年来有百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各类人才参与乡村经济发展,有的直播做电商,有的创立大米企业,有的为乡村环境改善建言献策。一些大学生返乡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增加了就业岗位,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以企业成长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金秋时节,小朱家村农民程连坤一边忙着稻田秋收,一边接待前来观光的游客。“自从村里发展现代农业,开发乡村旅游,每到夏秋季游客都成倍增长。”程连坤说。

小朱家村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村庄三面环水,风景优美,却也面临交通不便的难题。“过去这里位置偏僻,很多人都不愿意来。”程连坤说道,经过多年发展,小朱家村如今已成为集乡村旅游、新型农业、精品民宿为一体的现代化村庄,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谈到村里的变化,一些村民介绍,变化是从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开始的,村里多了年轻人也就有了生机。

2014年,程连坤大学毕业,与家乡的其他同学一起选择回乡创业。“当时村里村民只靠种地赚钱,没有其他收入,优质的大米卖不上好价格。”程连坤认为,应当让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程连坤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学习农业经营管理。他利用专业知识,对小朱家村发展进行设计策划。很快,小朱家村形成了“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新模式,村集体负责统一谋划,企业来具体运营,村民把自建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

通过乡村游的引流作用,程连坤以创业带动就业,把农闲变为农忙,近几年成功带动全村及周边村民共5000余人增收致富。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公司打工赚钱,也参与村集体、公司的分红。宁安市渤海镇镇长刘野说,农民乐于参与这样的经营,收入增长明显,这几年外出打工的都比以前少了。

业内人士指出,大学生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在入乡、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了解市场需求,善于培育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产业链、价值链。同时,这些入乡、返乡创业大学生善学习、肯钻研,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振兴这片热土。可以说,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拓展了乡村产业,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向农村汇聚。

(高娇娣)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34.html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子承父业”,青年合伙人回到农村,开启茶园发展新模式,探索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带动茶企复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底,从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后,范洪精回到老家贵州六盘水保基乡冷风村,开始尝试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个36岁的年轻人是当地的苗族小伙,从小在村里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2009年从武汉...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黄元米果:是乡愁也是致富“金果”

“吃黄元米果第一口不要蘸盐,也不要蘸糖,要吃原汁原味的。”江西省瑞金市红井步行街的一家黄元米果店前,老板刘海东正向顾客推荐米果的吃法。这一口“原汁原味”的黄元米果是刘海东的“乡愁”,也是如今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过去一斤五块到一斤八块,再到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将黄元米果卖到一斤十块,做了五六年黄元米...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龙虾之都”江苏盱眙二次创业,起步稳了吗?

“人山人海,挥汗如雨,虾壳成堆。前些年万人龙虾宴那场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那叫一个热火。”在江苏盱眙县做了30多年小龙虾餐饮的於孝成说,受疫情因素影响,昔日的“大场面”当下难得一见了。从养殖到餐桌,盱眙的龙虾产业链覆盖了一二三产,不仅是当地培育多年的支柱产业,也是让全县1/4人口增收的富民产业。如今,...

《鳄鱼与牙签鸟》:讲述“95后”留学生归国创业故事

《鳄鱼与牙签鸟》:讲述“95后”留学生归国创业故事

聚焦“95后”留学生这一新青年群像的新现实主义剧《鳄鱼与牙签鸟》,11月18日登陆湖南卫视播出。《鳄鱼与牙签鸟》讲述了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李南恩,留学期间阴差阳错进入了一个叫做“高级动物研究社”的社团,和社长周尔文成为了一对学术上的冤家、生活中的对头。然而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人慢慢成...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裕安区:“新农人”返乡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

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淠河岸边区位优势,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居生态环境,裕安区韩摆渡镇陆集村通过在土地整合上下功夫,连片开发,打造出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和谐的美丽村庄,吸引了许多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回乡发展,培育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在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