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青岛即墨李杨:90后创业者,逆风口上的追梦人

2年前 (2023-01-19)创业故事18

款式多样的衣服,干净明亮的直播间,90后创业者李杨带领几个主播向手机前的消费者详细介绍着手中的产品,热情而又诚恳,这是李杨在青岛即墨创业拼搏四五年取得成绩。他把公司从三个人发展到了160多人。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仍充满闯劲,一直在创业路上不断追逐人生的“大目标”。

“最早跑业务的时候,是真的苦。那时没有车,背着个包,装着水和午饭,坐着公交挨个园区跑,一个月能穿破两双鞋。”日前,在即墨区世贸大厦服装品牌创业孵化基地,李杨一边调整设备做好直播准备,一边回忆道,“凭借这股韧劲,我逐渐得到客户的认可,慢慢积累了400多个客户。”

创业路上形势一片大好,却因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的销售受到了很大影响,甚至一度停摆。刚组建起的销售团队意见上又出现了一些分歧。“是坐等形势转好,还是就此放弃,还是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团队意见不一。而此时的李杨在直播中嗅到了商机,发现新兴的直播带货对提升各种产品的销售量效果较为显。对他而言,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转换思路,兴许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思路有了,但李杨对如何开展线上直播营销却完全没有头绪。当地即墨区人社局了解到李杨的培训需求后,立刻联系相关职业培训机构对李杨的营销团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直播营销培训。

技能人才、技术装备的到位,让李杨的直播产业基地从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对直播技巧的熟练掌握,李杨仅仅用了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使营业额也从开始的每月不足万元,到后来的每天七八万元,足足是之前的几百倍。

逆风口的转型,让李杨信心倍增,随即,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以前我们都是在一个大的直播基地里面做直播卖货。现在,我打算把人员分散在数个小直播间里开展工作,这样既可以降低了人员聚集风险,多个直播间同时开工也能提高效率、提升销售量。”

应该说,“化整为零”也是应对疫情、提高销售量的另一种有效方式。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分散办公需要更多的办公场地,谈何容易?幸运的是,为扶持李杨这样的创业者,即墨区打造了一批创业孵化基地,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使得李杨有了免费场地可以实现他“多点开花”的设想。

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受疫情影响,当直播带货热度下降以后,退货率一度达到30%左右。好在之前即墨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到的营销知识派上了用场,李杨带领直播团队积极调整宣传方式,与顾客及时做好沟通,尽最大可能争取顾客的理解、降低退货率。销售模式也调整为预售服务,李杨带领销售团队与顾客沟通好发货时间,在疫情缓解后及时发货,尽可能留住顾客群,稳住了销售基本盘。

要提高业绩,同行相互扶持、通力协作也是必要的。李杨在做好自己公司运营的同时,还参加了政府组织的行业协会。疫情期间,协会定期组织线上活动,就直播卖货行业现状、同行间相互合作展开视频交流探讨,共同探索行业出路。通过线上活动,李杨也认识了不少同行,拓展了人脉资源。

“我们与不少同行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给其他直播间供货,由其他公司推广销售、进行利润分成,给我们带来的日收入能达到5万余元,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十几万元。”谈起同行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带来的好处,李杨深以为然。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像李杨这样敢于创造、勇于开拓的年轻人,遍布在即墨大地。他们积极拓展思路,化危机为机遇,在即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奋力拼搏,在疫情的逆风口上迎难而上、力争上游,不断书写着“千年商都”人奋发向上的新篇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612.html

“青岛即墨李杨:90后创业者,逆风口上的追梦人” 的相关文章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背靠母校好创业 山大学子赚大了

创业故事: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该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山西大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们提升了哪些能力?11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听部分山大学子讲述了自己的创新创业故...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返乡创业创收百万

生长在景色怡人的百亩荷花池,吃着无人机投喂的饲料,青山绿水中小龙虾们日子过得惬意。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北端的乔口镇,水域资源丰富,2017年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小镇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生长在荷花池中的“荷花虾”,截至2021年底,望城区荷花虾养殖面积超过8万亩,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刘志鹏就是其中之一。...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80后”崇阳返乡创业青年雷志超,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拓荒开路,带领群众种植黄精奔富路,在黄精地里刨“黄金”。在崇阳县举行的2022年首届“桃溪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雷志超荣获第三名。雷志超是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公司,开始几...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这位90后创业者,她是悦己整理的创始人白悦诗。在自我精进的过程中,她积极学习日本“断舍离”的官方课程和国内职业整理师课程。她所带领的团队,不到2年时间,就迅速累积了1500+小时的上门服务经验。她利用业余时间所运营的视频号,位列同品类的TOP10!悦诗曾多次被大连本地的官方媒体、大企业邀请作为分享嘉...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大学生入乡返乡创业“成绩单”亮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近年来,从发展种植养殖业、开办农家乐,到成为非遗传承人、发展农村电商,再到开发乡村旅游、创办小微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用坚持、专业和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通过入乡、返乡创业,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