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张杨:与多肉一起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6

张杨是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20年,还在读大一的她就组建了自己的多肉创业团队,2021年又成立昆明杨阳洋花卉有限公司。创业近三年,她的团队从最初仅承接简单的设计工作逐渐发展壮大到40余人的花卉公司,实现营业总额突破上百万。张杨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奔跑在创业路上的“追梦人”。

张杨直播实拍

与多肉结缘,始于张杨17岁那年。当时,张杨因身体原因无奈休学入院治疗。当看着其他同学都在为理想而努力拼搏时,病床上的张杨万念俱灰。母亲敏锐地察觉到了女儿的情绪,为她送去了一株小小的多肉,并鼓励道:“多肉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坚韧的生命力总是能鼓舞人们。相信我,你的病一定能很快好起来!”母亲希望这株多肉能给病床上的女儿带来希望和陪伴。理解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张杨慢慢解开了自己的心结,病情也逐渐开始好转。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的内心留下了今后要从事多肉行业的想法。

此后,她如愿考上大学。随着公司的成立,张杨开始了新的蜕变,她和同事并肩奔走于多肉种植基地,扎根最基础的市场。在一路的成长和打拼中,张杨也逐渐意识到,目前云南的多肉市场面临家庭式种植效率低下、本土育种技术落后、产品同质化严重、销售渠道少、利润低等困境,若想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开辟新道路,此中艰难可想而知。

既然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怎能轻易放弃?出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没有好的产品,就自己设计;没有销路,就多平台开辟新道路……就这样,张杨以勇士的姿态,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借助产学研专业技术及人才支撑,张杨的团队吸引了越来越多高校专业人才加入,并对多肉石花新品种进行了再创作,设计出一个个多肉作品,让一株株多肉变得活泼生动起来。其中一幅名为“小象莫莉”的作品,就是为了庆祝莫莉从河南顺利“回家”而创作。作品中,一株株多肉簇拥着小象,小象则高高地抬起鼻子靠近一株多肉树,小心翼翼地嗅着。创作理念就源于在张杨心里,多肉不只是一种花卉形态,它还可以和世界万物相融共生。也正是在她一步步的努力下,“石花再创”成功解决了传统多肉产品内容单一、功能性不足、个性服务落后、体验感不强等问题。

此外,为了破解疫情带来的出口业务停滞问题,张杨通过网络直播,让“张杨的多肉”进入更多人的视野。通过直播,张杨的多肉与全国各地的“肉友”们建立了联系,让石花从西南边疆逐渐走向全国各地,逐步开设了多个直播间。其中之一的直播间日销售额已突破一万元,日均达到7000元。

在张杨的带动下,朗家营、阳宗海、脚步哨、晋宁等多个村庄有三十多名村民也依靠多肉实现增收。截至今年6月,昆明杨阳洋花卉有限公司的营业总额已达300余万元。面对未来,张杨表示,今后将继续和团队一起为“以金钥匙开启七彩云南,以新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71.html

“张杨:与多肉一起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 的相关文章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这1800多只鹅,超过出栏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要是还卖不出去,我实在没有办法维持了。”29岁的彭勇着急地说。10月28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桐梓村的鹅场内,彭勇讲起了他半路出家当“鹅爸爸”的艰难创业路。“85后”小伙办鹅场艰辛创业为了养家,彭勇曾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馆,但仅能解决一家三口最基本...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80后小伙创业养羊 连亏七年屡败屡战 “金点子”扭转困境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各地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带动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荆州市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的小伙子蒋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15年创业路,曾遭遇7年山穷水复的绝境,又因为一个金点子,柳暗花明、走向成功。85后乡村创业代表,荆州市荆州区小有名气的养羊达人,带动周边1...

90后小伙500元创业开网店 半年捞金150万

90后小伙500元创业开网店 半年捞金150万

他们都是“90后”,他们基本上是在校大学生,与很多人相同的是,在校期间,他们萌发了创业的冲动,而与很多人不同的是,他们将冲动付诸了行动。尽管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天道酬勤,他们也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现在,几个学生的平均月收入也都接近了一万元。昨天,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和团省委联合举办的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

刘伯敏:从学生老板到“苏青”合伙人

刘伯敏:从学生老板到“苏青”合伙人

青年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这十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的高潮,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他们敢想敢干爱追梦。十年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无数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被激活,校园里走出一批“学生老板”,刘伯敏就是其中一位。“你创业面临租场地,那我们就可以免费提...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