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郑建伟:盲人海归硕士的返乡创业路

2023-01-18创业故事51

“盲人就注定终身做按摩师?不!”32岁的重庆盲人青年郑建伟在英国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

热爱教育的他,在家乡办起了英语培训班。尽管这个盲人青年曾屡屡取得“不可思议”的成绩,此次创业依然是他最大的人生冒险——他面对的是看不见的世界和未来,他甚至不能上街发放传单,也不知道渴望学习地道英语的孩子在哪里。

几个月下来,他的创业道路显得格外艰辛。但梦想没有坍塌,他渴望打破盲人的人生天花板。

此前,他的梦想已经让很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虽然眼前一片黑暗,但他通过电脑“看”到这个纷繁的世界,更用双手“摸”出6.5分的雅思成绩,最终“走”进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而今,他选择勇敢地闯向未来。

梦想也曾让他走上人生的巅峰时刻:去年5月16日,他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现在,他和家人期待着,梦想能推动他创业,去改变更多的事情。

郑建伟在卧室的办公桌上用手“阅读盲文”课本。

这个“让盲人靠知识而不是手指去维持生计”的梦想,源于他的孩提时代。

1983年,郑建伟在重庆市黔江区出生,幼时的他近乎全盲。“田字格中的毛笔字,都无法看清笔画,只能隐约看见格子。”

借助这微弱的视力,他展现出让人惊叹的感知能力,甚至学会了骑自行车。7岁时,郑建伟被父母送往重庆盲校求学,开始了离开家乡、独自生活的日子。

盲校与普通小学有很大差异:和他一起进入一年级的10多名学生中,只有他一个适龄的孩子,只有两人小于10岁。

盲校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让孩子学一门技能,以后能够谋生。在小学和初中,郑建伟先后学习过五行、解剖和普通针灸、推拿、中西医基础理论。而文化知识的学习只能浅尝辄止,“学校和学生都不太重视”。

“那时很多人说,一定要学好按摩,以后才有饭吃,要不就只能去算命。但是,我不信这一套。”郑建伟说。

郑建伟初中毕业时,正逢青岛盲校成立全国第一个盲人普通高中部,他立即报了名,“要知道,那时候能上高中,对我来说,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

在青岛盲校,学制、课程、教材与普通高中基本一致,没有按摩课程,老师使用盲文教孩子学习。

2001年,“更爱读书”的郑建伟通过“单招单考”成功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他在大学学的是针灸推拿。2006年,大学毕业的郑建伟进入黔江中医院,当了一名针灸科医生,每月能挣两三千元。

但郑建伟并不快乐,他无法割舍自己的梦想。他喜欢读书:“谁说盲人就一定要靠按摩为生?能不能靠脑袋而不是手指维持生计?”

他希望继续攻读研究生,可是国内没有招收盲人的研究生学校和专业。这意味着,如果坚持深造,只能出国。

2008年,郑建伟决定报考雅思,出国留学。2009年10月,他正式辞职了。

即便对健全人而言,从头开始学习英语,参加雅思考试,也不是一件易事,而对英语几乎是一张白纸、完全失明的26岁青年郑建伟来说,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家人、朋友都不太赞同我辞职,担心我的生计问题,毕竟在医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安稳熬到退休。”他回忆说,“去留学,父母更是不放心,家里特意为此事讨论了好几次。但最后一致认为,父母不可能照顾我一辈子,还是要靠自己独立解决。”?

郑建伟自己也经历了挣扎,但他最终战胜了内心的恐惧和彷徨,全身心备考。

郑建伟从网上找到《新概念英语》的电子版,一步步从基础学起。26个英文字母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凸点和凹点,读懂一个单词,都要把字母“摸出来”,再在心里拼一遍。

从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郑建伟先后3次走进雅思考场。这位西南地区首位雅思盲人考生考出了6.5分的成绩(满分为9分),这意味着他能“较有效地运用英语”。

考试期间,英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单独为他开了一间办公室作为临时考场。原本10多页的考卷被翻译成近百页的盲文考卷。健全考生几十分钟就能完成的阅读题,郑建伟要摸上几个小时。

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考试,从早上9点一直考到晚上9点,考了12个小时。

后来,他被埃塞克斯大学对外英语教学专业录取,攻读硕士,成为这所英国一流院校的一位盲人学生。

在英国读书期间,教学实践是郑建伟面临的最大挑战。很多同学有过英语教学的经验,郑建伟却没有。“起初我有一些抓狂。”他回忆说。

“老师对我说,不要试图把每个环节都设计得很完美,以此来掩饰自己身体上的不便。不方便就不方便。”他说,这种提示让自己豁然开朗,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获得了人生的成长,“放开你自己,不要把自己包裹得太严实。”

“留学的最大收获,是验证了一个假设:让残疾人士和健全人在同一环境接受融合教育,这种经历非常重要。”他说,人是需要认同的,需要融入某一集体,如果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被隔离在社会生活之外,那么,心理上始终会有影响。

盲人的学习效率较低,郑建伟不得不在课外花更多的时间,但他也积极地开展社交,“和同学朋友聊天,甚至去酒吧喝上一杯”。

在校期间,他完成了8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还完成了1.5万字的毕业论文,研究如何提升视障国际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间,他入选2013年“感动重庆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即便是健全人,也未必能有你那清晰的方向。自幼在暗夜中摸索,想寻觅一条光明通道。不祈求神助,全凭心血付出,去点燃心中的灯,照亮失明的世界——胸怀梦想天地宽。

去年9月,毕业论文通过后,他去伦敦和北京游历,萌生了返乡创业搞英语培训的念头。

11月,他回到重庆老家。依靠最原始的熟人介绍的方法招生,当月月底,他招到了第一个学生,在他的辅导下,学生的期末考试提升了20多分。“可以说是初见成效,给了我很大鼓舞。”

他的学生队伍也随之壮大。虽然招收的学生不算多,但所得收入基本能维持生活。

对这个盲人硕士来说,创业的道路比其他人来得更为坎坷。“确实困难很多,比如,怎么才能找到学生。”他苦恼于自己不能去发放传单,缺乏有效的宣传,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身体的不便还是给了我很多制约,交往的圈子也不够大,招生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对于未来,他有着焦虑,“这拨培训的孩子走了,谁来续?”此外,他也受到资金、场地等问题的掣肘。

但生活的历练让他习惯于面对挑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慢慢来。”郑建伟仍充满信心,“首先是我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次,我致力于提升学生说和写的能力,这正是中国学生所欠缺的;最后,我可能有比一般人更强的耐心。”

他还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我热爱教育,希望能开一所可以让任何人入学的学校——学生不受身体障碍的影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478.html

“郑建伟:盲人海归硕士的返乡创业路”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回家创业种植君子兰,创造千万元净利润

大学生回家创业种植君子兰,创造千万元净利润

2012年梁翰琦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在城市找一份工作,而是选择回乡创业。他在家乡鞍山市经济开发区宁远镇张忠堡村成立了鞍山金田华晟君子兰合作社开始创业。20世纪80年代,鞍山曾兴起养君子兰热潮。如今鞍山的君子兰产业走向成熟,成为我国君子兰的重要产地之一。2011年正月十五刚过,梁翰琦来到漳州,在专门销售...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80后英国海归男回国创业:把卫生巾做的美美的

今年初,一张戴墨镜的照片让“猫头鹰男”这个名字在互联网上“小小地火了一把”,他创建的女性护理品牌“护你妹”也随之进入消费者视野。这并非姚哲男第一次尝试创业。对他而言,在英国的8年远非“留学”二字能够概括。用“护你妹”需要品牌智慧姚哲男(左)与同事欲打造与众不同的卫生巾。一起物色创业项目的哥们儿,第一...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大三女生创业当老板,一年时间让梦想“花开遍地”

“莎莎姐,来一束‘清风明月’!”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与教师节,坐落在浙江财经大学生活区桃李苑的“方得日常花艺”共卖出了300多束节日限定花束,200多份伴手花礼,日均营业额超4万。这家花店的店主是叶莎莎——浙江财经大学摄影系一名大三的学生,而“清风明月”“光辉岁月”“书香满门”都是她为节日推出的新品。...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95后大学生返乡创业:将家乡的柑橘卖到全国各地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各种平台,出台实施各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今年27岁的张霄霆,与同学刘大楷、金鑫于2021年11月共同创办玉溪宁沣商贸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华宁县农业优势,结合发展迅速的电商产业,将地方农副产品包装销售作为公司的主要经...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95后回乡创业当“养虾大王” 承包400亩地养殖小龙虾

刘志鹏身份: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他的故事“95”后回乡养殖小龙虾 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刘志鹏是长沙市尚谷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长沙市现代创业创新青年示范培育班学员,乔口商会工商联执委,乔口田心坪村扶贫产业指导员,田心青创社会组织发起人,2021年,他被评...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在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乡春晓村,有一位黄鳝养殖大王刘红旗,6年来,他凭着对黄鳝的了解,通过不断摸索,发展网箱养殖黄鳝,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6月21日,笔者在西湖管理区春晓黄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力兵的陪同下,慕名拜访了这位“养鳝大王”。走进他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网箱,交织成一片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