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6

“我能在家门口上班,全靠村里的养鸽带头人钟声亮。”温州平阳县鳌江镇书阁村村民谢春绿说,在养鸽场上班后,她的收入较之前高了很多。

谢春绿,以及她口中的钟声亮,他们的致富都跟养鸽有关,而这样的人在温州有不少。据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在瑞安、平阳、乐清等县(市)已形成一定养殖规模,养鸽正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一项特色产业。

潘光伟巡查鸽舍

一只鸽振兴整个村

谢春绿在钟声亮的养鸽场上班,工作任务是捡鸽蛋,一个月能挣3700多元。她所说的钟声亮是该村常务副主任、平阳县星亮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8年,年仅23岁的钟声亮出于爱好,买了25对鸽子在老家养。此后,他的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鸽子越养越多。2000年,平阳县养鸽行业协会成立,钟声亮当选第一届会长。2000年底,钟声亮筹资数百万元,创办了平阳县蛋鸽繁育基地第一、第二种鸽场,并于2002年成立平阳县星亮鸽业有限公司。如今,拥有现代化鸽舍19幢,占地近2.3万平方米,年产种鸽、肉鸽20多万只、鸽蛋500多万枚,产值2000多万元,公司集科研、育种、生产于一体,成为温州市重点蛋鸽繁育推广中心。

书阁村是鳌江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也曾是平阳县重点贫困村。为解决少数民族低收入农户就业难问题,因养鸽率先富起来的钟声亮担起帮助村民共同致富的责任。

“既然村民相信我,我一定会用自己科学的养鸽技术带动贫困户过上好日子。”钟声亮践行“共同致富”的承诺。他通过举办养鸽技术培训班、上门指导,先提供鸽种,等有收益后再还上鸽种成本,一步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村民蔡丽君就是其中一位养殖户。“我原来没什么技术,种地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在星亮鸽业的帮助下,我开始养鸽子。”蔡丽君说,她一边学习养殖技术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从一开始的200多对蛋鸽做起,现在养殖场已达3000多对蛋鸽的规模,收入可观。

在钟声亮的带动下,全村1372人,有60多人参与养鸽行业及村发展项目。整个村庄形成“畲乡鸽韵”,根据一只鸽子开发出的畲家鸽宴成为书阁村的一大特色,深受游客青睐。靠这只致富鸽,村里相继开办了多家农家乐,书阁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致富鸽业“鸽”尽其能

平阳星亮鸽业的鸽蛋全国闻名,而瑞安致富鸽业的肉鸽则“浙江第一”。

瑞安致富鸽业有限公司占地50亩,34间鸽舍,年出栏量80万只——凭借这一数字,多年来稳坐“浙江最大肉鸽养殖场”的位置。

致富鸽业创始人潘光伟的创业经历颇为“传奇”。他3岁时因不幸罹患小儿麻痹症失去正常行走的能力,但头脑活络的他凭借努力和钻研,实现人生的跨越。2007年,潘光伟当选瑞安市肢残人协会主席,萌生带领残疾人一起致富的念头。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服装事业,奔着“同奋斗,共富裕”的诺言,从零开始投身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肉鸽养殖。2008年,瑞安致富鸽业有限公司成立。

他创新应用科技养殖技术,申请专利十来项。为照顾养殖场特别困难的残疾员工,他主动让出10%股份;为共同富裕,他为村民、残疾人农户提供免费鸽种试养和资金帮扶;他安排12名残疾人到公司上班,带动周边30多养殖农户。

记者走进位于瑞安市云周街道中洲村致富鸽业养殖场时,潘光伟正驾驶着一辆改装过的电瓶车巡查鸽舍。

“从鸽子的眼神、站姿就能看出鸽子是不是健康。”潘光伟说,钻研鸽子养殖14年,他早已读懂鸽子的“一举一动”。他每天8点准时到达公司,除了处理公司事务外,大部分时间是给其他养殖户做技术指导,每天接听电话几十个,主要是育苗、预防病害和市场销售行情等咨询。作为瑞安市肉鸽技术协会会长的潘光伟,不仅要带领养殖户把鸽子养好,还要想办法卖得出去和卖个好价格。

离致富鸽业不远的养殖户池胜光,就是在潘光伟的帮扶下发展起来。“没有老潘,就没有我的今天。”池胜光满脸感激之情,他老家在瑞安汀田,起初只养800只鸽子。潘光伟不仅在资金上帮助他,还让他入点小股份。“年收入最高时40多万元,这两年因饲料涨价、疫情影响,销售行情一般。现在鸽子存栏8000只,年收入大概10万元。”池胜光说。

“小鸽子”做出大产业

平阳县在星亮鸽业的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投入养蛋鸽事业中。1997年,温积辉在麻步镇雷锋村成立平阳县峰山蛋鸽繁育场。之后,他在蛋鸽繁育场基础上成立平阳县敖峰鸽业有限公司;2003年,雷金翠在平阳县顺溪镇成立平阳县兴顺畜禽养殖场;2006年,陈康照成立平阳县银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6年,鲍承力组建平阳县圣利鸽业专业合作社;2009年,白植松成立平阳县腾蛟镇鸣森鸽业专业合作社……

随着鸽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平阳建立起全国最大的蛋鸽繁育推广生产基地,养殖场遍布全县各乡镇。

2013年,“平阳鸽蛋”拿到平阳县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星亮”鸽蛋入选“浙江名牌产品”,星亮牌鸽蛋被评为平阳“五个鲜之一”。平阳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蛋鸽生产基地,目前有上规模鸽企30多家,鸽存笼35多万对,从业人员约3000人,鸽业总产值近2亿元。

浙江乐胜农场有限公司位于乐清市翁垟镇,负责人叶雷胜说,养鸽产业溢出效应明显,公司占地面积30多亩,养3万对种鸽,50多万只肉鸽。该养殖场每年光产生有机肥就高达2000多吨,有效解决周边农户施肥问题。养鸽场附近开出十几家农家烧,主营鸽子肉。

在瑞安,上规模养鸽场达35家,去年出栏肉鸽180多万只。在永嘉,仅永嘉科晟鸽业公司去年就出栏鸽子9.6万只。

目前,温州在平阳、瑞安、乐清、永嘉等地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鸽子产业链。据市农业农村局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市出栏肉鸽300多万只。小小的鸽子已成为带动山区农户共同致富的大产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74.html

“一羽小鸽子 振兴整个村” 的相关文章

河源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200户村民一起种茶致富

河源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200户村民一起种茶致富

茶山酣晴日,正值采茶时。近日,东源县柳城镇石侧村半嶂山上,云雾缭绕,仿如仙境。山上的茶树宛如一个个绿色的小精灵,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如诗如画。“现在茶园共有1200亩,去年11月已经进行了修剪,今年春茶产量应该不错。”河源柳上美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下称柳上美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说,公司采取“公司+基...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枣树下的美丽约定:茶陵三个奶奶承包百亩荒地创业

枣树下的美丽约定:茶陵三个奶奶承包百亩荒地创业

五年前,年近6旬的周小姣、罗秋兰和谭八香决定做一件“大事”——承包村里的65亩荒地种枣树。但她们不得不面对许多质疑。周小姣的丈夫对她说,这件事又耗时又费力,还不一定赚得到钱,何苦呢?邻里也同样不看好。“他们认为我们这个年纪应该去享受天伦之乐。”57岁的周小姣说,“我只是想证明,即使在我们这个年龄,人...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夫妻的创业之路: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

残疾人创业故事:长安区有一对残疾人夫妻,即使一个丧失听力,一个肢体残疾,但他们不相信命运,不相信失败,认为人生就是奋斗与拼搏。纵使人生寂静无声,纵使命运折磨,他们一次次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终于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批发经销商,还帮助附近不少村民解决了就业难题。“一定要自己干,才有更大的世界”王燕云是新疆...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她将蔬菜做成盆栽卖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做起蔬菜盆栽生意 辣椒、茄子等从“盘中餐”变成“盆中景”邱慧婷培育的辣椒盆栽。说到辣椒、茄子、番茄和土豆这些蔬菜,你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不是菜园或者菜市场?除了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它们也可以是供人观赏的阳台盆栽。浏阳女孩邱慧婷瞅准了如今城市里阳台...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金秋送爽,层林渐染。在梅县区程江镇浒洲村的一个山头,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柚,丰收的喜悦爬上伊为香家庭农场主人黄小香的眉梢。今年,是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此打拼的第10个年头。即将开摘的金柚,则是他们创业梦结出的丰硕成果。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摘柚,姐姐现场直播带货,向粉丝推介金柚。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