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13

11月11日凌晨,“双十一”刚刚开启半个小时,李诗宣看着店铺后台爆单的势头,就知道今年的牛肉销量肯定要超过去年了。

这是返乡创业以来,李诗宣经历的第二个“双十一”。与第一次相比,虽然少了一些新鲜感,但看着飞快增长的订单,李诗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还是难掩兴奋。

截至当天下午5点,店铺的单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 11000单,销售额超过130万,比去年增长了近4成。

刘胡兰镇紧邻汾河,与平遥古城一河之隔,当地盛产贡梨,养殖业也尤为发达

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小镇的创业青年来说,已经十分可观。2019年,在太原创业失败的李诗宣,解散了当时的团队,只身回到了家乡吕梁市文水县的刘胡兰镇,开启了第二次电商创业,成了镇上第一个搞电商的年轻人。

两年来,李诗宣的团队扩展到30多人,并带动当地100多名年轻后生参与到电商产业中来,先后把刘胡兰镇的牛肉、猪肉和贡梨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累计销售额超过2.3 亿元,为英雄故里带来了新的活力。

一次网购萌生创业想法

25岁的李诗宣,在电商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七八年,算得上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兵了,而他创业的想法最早还要从大学期间的一次网购说起。

2015年,李诗宣刚刚读大一,课余时间喜欢和舍友一起打打游戏。有一次,舍友买了一个机械键盘,“噼里啪啦的很炫酷”,李诗宣羡慕之余也想着买一个。

“当时,舍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拼多多的链接,领券之后还能优惠5块钱。”李诗宣表示,这是他第一次网购,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网购。

收到键盘之后,李诗宣反倒没有了玩游戏的心思,而是对电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了一家拼多多的网店。

“下单就能收到货,比线下还便宜,就是觉得特别神奇。”李诗宣说,我们山西最有名的就是白酒,所以店铺上线第一个商品就是汾酒。

在李诗宣看来,当时开店的举动纯粹是好奇心驱使,自己都不相信真能卖出去,但没想到店铺很快就开张了。

有一次,李诗宣正在操场上体育课,手机突然“叮当”响了一声。李诗宣打开手机,发现店铺里的汾酒居然卖出了一单,这让他十分兴奋。

“第一单商品就挣了30块钱,这相当于大学时一天的饭钱。”首单生意的成功,让这个山西后生对开网店有了信心,“这个事儿,能行!”

自此之后,李诗宣几乎把所有的课余精力都投入到电商之中,每天都守在电脑前研究店铺的运营技巧,也一度让舍友们十分好奇。

为了拿货,李诗宣还亲自跑到当地的酒厂跟老板谈合作,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因为酒厂老板不懂电商,也不相信一个学生能把白酒卖出去。多次软磨硬泡之后,酒厂老板为了把李诗宣打发掉,才最终批了一批货,但很快就供不应求。

在掌握了运营技巧之后,李诗宣的店铺开始有了起色,差不多每天都能卖出三十箱汾酒,月收入能达到两三万块钱,这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开网店最让自己骄傲的是,没有荒废自己的青春。

“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

大三的时候,当其他同学还在忙于实习找工作时,李诗宣已经开始了首次创业之旅,并在太原成立自己的电商运营公司,但很快就经历了当头一棒。

由于大学期间积累的运营基础,李诗宣的公司起步势头很不错,单月销售额很快破百万,员工规模最高的时候超过100多人。

返乡之后,李诗宣先后带动超过100多位年轻后生,加入电商产业之中

“那个时候年轻气盛,不懂得控制风险,什么都想尝试,在全国各地接了很多代运营的合作。”李诗宣介绍,刚开始的确也做出了很多爆品,仅汕头短裤一个类目,单日订单量就能卖到4万单。

但李诗宣很快尝到了盲目选品的苦果,选出的品一旦打不开销路,就会导致大幅亏损。2019年,李诗宣的公司开始连续几个月呈现负增长,甚至赔光了前两年的利润。

“很内疚,连续3个月没给员工发工资。”李诗宣说,自己的急功好利把公司带到了破产的边缘,最无法面对的就是一起创业的同学和朋友。

最后,李诗宣强忍着召开了一次全员会议,解散了公司。在补发完员工的工资之后,李诗宣还背负了60多万的外债。

首次创业失败后,李诗宣从太原回到了家乡刘胡兰镇,一度十分消沉,每天借助打游戏来逃避失败,甚至从不参加朋友的饭局,“觉得自卑,没脸见人”。

一直不支持李诗宣“瞎折腾”的父母,也趁机力劝他转行,找一份稳定工作,这反倒又激起了李诗宣的好胜心。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李诗宣决定重整旗鼓,这一次他盯上了家乡的土特产。

筹建“英雄电商小镇”

刘胡兰镇位于吕梁市文水县,是英烈刘胡兰的故乡,紧邻汾河,与平遥古城一河之隔。当地盛产贡梨,养殖业也尤为发达。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文水县肉牛存栏17万头,出栏10万头。其中,仅刘胡兰镇的保贤村肉牛养殖规模就超过8万头。

据当地的一位养殖大户介绍,刘胡兰镇的肉牛大都是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通辽等地引进的牛犊。“在草原上养到500多斤之后,再把牛犊进行集中养殖,这样养出的肉牛不生病,且肉质极佳,出栏之后都是直供北京、上海的高档餐厅。”

刘胡兰镇的肉牛大都是引自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地,牛肉品质极佳,直供北京、上海的高档餐厅

第二次创业时,李诗宣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当地的牛肉、猪肉上,而且吸取了第一次创业的经验教训,与当地的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采取了合作共赢的电商模式。

“肉牛的养殖、屠宰和加工链条非常繁琐,只有完成资源整合才能行得通。”李诗宣介绍,在复出之前,自己就已经想好了肉禽类电商的做法,要在供应链上下足功夫。

虽然有了再创业的构想,但李诗宣最初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主要的原因还是村里的信息相对闭塞,很多养殖户甚至都没听过电商,信不过他。

在做通了几家商户的工作之后,李诗宣负责电商运营,然后把屠宰、加工、包装、物流等其他环节分包给专业商户,并把利润的大头分给他们。

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收到了奇效,单月销售额达到了60万元,第二月就突破了200万元,这也极大的调动了当地商户的积极性,纷纷参与到电商的产业中来。

与李诗宣同龄的王笑,之前在太原送外卖,去年年初回到当地,成为李诗宣合作的商户之一,主要负责牛肉的加工和包装,去年净利润接近30万。今年17岁的杜朝,初中辍学后一直在当地的加工厂打零工,但去年与李诗宣合作后,成为商户中的TOP 1,净利润超过200万。

因为疫情的原因,当地的贡梨也一度滞销,很多果农找到李诗宣帮忙救急。李诗宣通过拼多多,累计售出超过160万斤,减少了果农的损失。

过去一年,李诗宣的电商运营团队已经超过30多人,大部分都是95后,并先后带动10多家养殖场、屠宰厂、加工厂加入到电商阵营中来,2020年累计销售牛肉、猪肉、贡梨超过1亿3000万元,今年的销售额预计也将超过1亿元。

在拼多多平台上,像李诗宣这样的95后“新新农人”还有很多。据拼多多发布的《2021年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2021年,平台95后的新新农人数量超过12.6万,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

目前,李诗宣正在联合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成立“英雄电商小镇”,带动更多的商户加入电商产业当中。

“刘胡兰镇是英雄的故乡,我也在家乡的支持下,实现了二次创业。”李诗宣说,希望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更多的回馈家乡。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2.html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的相关文章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河南小伙扎创业养对虾,3年时间成就咸宁“虾王”

盛夏的向阳湖畔满目葱翠,荷叶飘香。位于咸安区向阳湖镇斩关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更是一派鱼虾肥美的丰收景象。7月18日,记者来到对虾养殖基地时,只见60余口鱼塘整齐镶嵌在田野里,一片生机盎然。基地负责人杨巍正在指导工人补放虾苗。杨巍说,头天晚上,这里刚刚卖出3000余斤对虾。从6月底到7月中旬,基地...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养螃蟹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蟹苗只有在海水里才能孵化,我们这边如果大量养殖,就需要到海边城市去进蟹苗。”近日,记者在联系胡顶时,他正在为明年的螃蟹养殖做准备。从一个门外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磨砺,胡顶已经成为一个螃蟹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第一次创业,亏空家底胡顶在承包的池塘里劳作...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在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乡春晓村,有一位黄鳝养殖大王刘红旗,6年来,他凭着对黄鳝的了解,通过不断摸索,发展网箱养殖黄鳝,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6月21日,笔者在西湖管理区春晓黄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力兵的陪同下,慕名拜访了这位“养鳝大王”。走进他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网箱,交织成一片充...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蜂后”金花的创业“蜜”事

“ 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这是香港作家黄碧云的一句经典语录。大抵表达的是一份坚定的执着与命定的归属。名字中带着一朵”花“的王金花,给自己的蜂蜜产品取名“海鲸花“的时候,还并不知道作家黄碧云和她的这句语录。但花朵与蜜蜂的羁绊,就如同鲸鱼归向大海,让王金花在创业的路上选择了与甜...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