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99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养螃蟹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蟹苗只有在海水里才能孵化,我们这边如果大量养殖,就需要到海边城市去进蟹苗。”近日,记者在联系胡顶时,他正在为明年的螃蟹养殖做准备。

从一个门外汉,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磨砺,胡顶已经成为一个螃蟹养殖方面的行家里手。

第一次创业,亏空家底

胡顶在承包的池塘里劳作。

胡顶2004年12月入伍,2009年退役后找了一个帮别人开工程机械的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他一干就是10年。

10年来,省吃俭用的胡顶攒下了30余万元,这也让胡顶的内心有了创业的冲动。

辞职后,胡顶回到了蔡甸区侏儒山街代湾村的老家,和家人商量后承包了380亩水田。

第一年胡顶采用了水稻和小龙虾套养的方式,满怀希望的他却遭到“当头一棒”,由于对养殖业不熟悉,再加上初次创业没有经验,在遇到一场大暴雨后,水稻虾苗全部冲毁,并且错过了补种季节。380亩水田就这样荒废了一年。第一次创业,不仅颗粒无收,还把胡顶十年的工资和借来的十几万元全部亏掉了,算下来,直接亏损了50余万元。“这还不算前期改造的费用30余万元,而这还是我父母的血汗钱。”

“农村人都说读不好书就回家种田,其实种田也没有说的那么容易。”说起这段惨痛的经历,胡顶不由得露出苦涩的笑容。

在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帮助下

成功转型螃蟹养殖

胡顶每天都要巡塘,查看水质变化。

父母及妻子见胡顶一年到头日晒雨淋、日夜劳作,还损失惨重,既心疼,又担心他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纷纷劝他放弃养殖业,继续找个安稳的工作,不要再这样拼命了,但5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胡顶不轻言放弃的个性,最终他还是选择坚持了下来。

正在为资金发愁的胡顶接到了侏儒山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回访电话,站里了解到胡顶的情况后,帮忙争取到一笔无息贷款。

考虑到小龙虾的养殖技术比较复杂,以及人力跟不上,服务站为胡顶对接了一名螃蟹养殖技术顾问。在技术顾问及周边养殖户的指导下,胡顶开始全身心投入螃蟹的养殖中。创业第二年虽然艰难,但还是支撑下来了。

“要像军人攻山头一样,攻下这个难关。”2021年8月,胡顶成立了廉义水产养殖家庭农场。

因为胡顶经常在池塘里忙活,几乎没时间回家,父母担心他忙不过来,搬到了池塘这边帮忙,怀孕的妻子也直接住了过来。亲人无条件地支持让胡顶的内心暖暖的,像有一股力量告诉他,“你一定能养好螃蟹,一定能成功”。

时间进入到2022年,胡顶开始大胆尝试这两年自我摸索出来的养殖方式,今年因气候干旱大家都收成不好的时候,廉义水产家庭农场养殖的螃蟹不仅个头大,存活率也高。

“终于成功了,那一刻让我觉得这几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胡顶激动得落下男儿泪。

这一次,胡顶不仅把外债全部还清,还赚了40余万元。

“没有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胡顶一直心存感激。

最大的成功经验是“勤奋”

对今年取得的成绩,胡顶虽然很开心,但依然冷静地总结得失。“这次我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吧,有一个塘没有管理好,导致没有收成。”这个45亩的塘直接亏了10万元,主要是因为今年暑假期间天气异常,水质和水温都不好控制,导致这个塘的水草长得太快,再加上人手紧张,来不及收割。最终由于水草太多太长,水里严重缺氧。

胡顶总结了几条成功的经验,他认为,每天都要多次巡塘,随时关注气温和水质的变化,注意饲料的投喂时机,懒人是不可能做好养殖产业的。而且,养螃蟹只能预防为主,初次做养殖这一行的,一定要有技术顾问指导,并经常与周边成熟的养殖户商讨各种情况及应对方法。

为了养好这380亩池塘里的螃蟹,胡顶每天都要巡塘,一天好几次,一次要花2个小时左右。“越是天气异常,越是要增加巡塘次数。”

胡顶的农场今年卖螃蟹的收入达到300余万元,带动了150名村民持续增收。现在,胡顶把他的成功经验多次无偿分享给身边的同行们,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做大做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14.html

“退役军人胡顶:创业养螃蟹的成功秘诀是“勤奋”” 的相关文章

90后女孩辞职养蜂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90后女孩辞职养蜂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排排的蜂箱整齐地排列在花丛旁,一群群的蜜蜂飞舞在山野花丛中,在蜂蜜收购季,蜂农们就开始忙碌地穿梭于蜂箱间,看蜂,摇蜜,孜孜不倦。养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艰难,饱含酸甜苦辣。然而,海盐元通街道的90后女孩沈宇琼毅然辞职创业,与蜜蜂为伴。近日,记者在元通街道的“沈福宝”蜂蜜销售中心见到了沈宇琼,她...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90后大学生回乡养羊创业 年出栏肥羊2300余只

“张新从小就是一个敢闯敢拼的人,现在的他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好光景,也带动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张新儿时的伙伴贺志龙说。1990年12月,张新出生在吴起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选择回乡创业,通过养羊、开网店销售农副产品、建农庄,张新的创业路越走越宽。但他致富不忘乡亲们,在为贫困户献爱...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催化新业态,“95后”创业月入百万!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贸易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2020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模式发生改变,“跨境电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抓住时代机遇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在潍坊总部基地,有这样一支“95后”创业团队,抢抓“跨境电商”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积极探索“出海”路径,开创...

张杨:与多肉一起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

张杨:与多肉一起成长的大学生创业者

张杨是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2020年,还在读大一的她就组建了自己的多肉创业团队,2021年又成立昆明杨阳洋花卉有限公司。创业近三年,她的团队从最初仅承接简单的设计工作逐渐发展壮大到40余人的花卉公司,实现营业总额突破上百万。张杨也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褪去青涩,成长为一名奔跑在创业路上...

衡水深州:大学生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衡水深州:大学生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大学生创业故事:都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能引领人迈进新的领域。今天,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去了解一位因兴趣而返乡创业的90后青年,他在家乡做起了肉鸽养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了6000只,现在一个月出栏3000只,从今年5月份收购价一直上涨,现在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