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61

今年26岁的陶连杰,2016年放弃都市高薪工作,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和泥土打交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从对蔬菜种植技术的一窍不通,成长为如今的种植技术能手,陶连杰在泥土中一步步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

陶连杰移栽玉米苗

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这段时间,陶连杰非常忙碌,他正带着村民们在基地里移栽辣椒、糯玉米。

“基地面积300多亩,这一季主要栽种糯玉米和辣椒。产品都是订单种植,销路不成问题。”陶连杰说。

陶连杰是大足邮亭人,由于家庭条件差,他很早就开始外出打工了。16岁时,陶连杰进入重庆市永川区一家酒店工作,由于自己的勤学实干,他从一名学徒工,逐渐成长为这家酒店的厨师长,一个月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

“自己年轻,还是想出来闯一闯,干一番事业,所以就想辞职出来建蔬菜基地。”陶连杰说。得知陶连杰要辞职去种地,家里没有一个人支持他。酒店老板为了挽留他,愿意拿出酒店一成的股份给他。但陶连杰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选择自主创业。

“我在峰高街道读的初中,对这里比较熟悉,加之这里的交通、区位和地理环境等条件比较好,所以我就选择到峰高街道发展。”陶连杰说。2016年,陶连杰在峰高街道峨眉社区承包了10多亩地,建起了蔬菜基地,种植茄子、辣椒。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事情陶连杰都亲力亲为。

“耕地、种秧苗、施肥、除草,这些活我们都是自己干,原本以为只要能吃苦,创业就可以一帆风顺。但后来我们发现,种菜是个技术活,光是埋头苦干根本不行。”陶连杰说。

勤学实干破除发展瓶颈

建起蔬菜基地的第一年,由于缺乏种植管理技术,陶连杰种出的茄子和辣椒不仅品相差,而且产量低,加上市场销路不畅,导致蔬菜基地的经营情况非常不理想,陶连杰损失了五十多万元。

“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为了保住这个产业,我把房子都卖了。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项目,再苦再难都要继续干下去。”陶连杰说。

为了科学管护基地,陶连杰一边做好日常管理,一边加强技术知识学习。除了通过书本、网络学习种植技术外,他还积极到周边的蔬菜种植场、技术能手家中学习技术,邀请专业人士到自己的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解决种植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凭着勤学苦干,渐渐地,陶连杰在蔬菜种植管理上的技术越发成熟。

“以前看到茄子黄了,虽然知道是生病了,但不知道怎么对症治疗。现在蔬菜生长方面的常见问题,我都能够从容应对了。”陶连杰自信地说。

技术成熟了,产量上去了,怎么打开销路?

陶连杰坦言,为了拓宽市场,他经常白天管理基地,晚上跑到城区水口寺等农贸市场蹲点,一方面了解蔬菜市场的行情,一方面向客户推介产品。

“产品品相固然重要,但诚信经营更重要,一定不能短斤少两、以次充好,这样客户才会愿意跟我打交道。”陶连杰说。正是凭着这一点,陶连杰获得良好口碑,蔬菜产品很快打开销路,而且和成渝地区的多个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和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销售不用发愁。

携手村民发展农旅产业

随着蔬菜基地逐步走上正轨,陶连杰决定把基地规模扩大。在街道和村社干部的支持协调下,2018年,陶连杰在凤凰村流转300亩土地,继续发展特色蔬菜种植。

“基地里主要种植当季蔬菜,除去种植成本,一年可以挣70万元。”陶连杰说。

基地落户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凤凰村,当地村民不仅可以获得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基地务工。

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德菊说:“平时有30人在这里上班,采摘期的时候,有80人。每天大约有70元的收入,如果要加班,也有额外给加班费。”

目前,陶连杰基地的蔬菜产品已经申报了绿色蔬菜商标,他还在村里成立了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管理好蔬菜基地的同时,时常为当地老百姓传授种植技术,帮助大家掌握科学有效的种菜知识,引导他们加入到合作社中来,共同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今年下半年我还要流转200亩地,把基地规模再扩大,朝农旅融合的方向发展。”陶连杰说。除了抓好农业生产,陶连杰平时还在重庆农机校“深造”,重点学习园林设计专业知识。下一步,在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完善的同时,陶连杰决定再对地块进行整理改造,这样不仅有助于蔬菜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为果树种植、畜禽养殖创造适宜的空间环境,便于打造果蔬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基地。

“家乡环境好,有发展农旅观光的基础条件,我希望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在实现自己创业致富梦想的同时,给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门路。”陶连杰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46.html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的相关文章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农民创业故事:为跑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开创乡村振兴新局的“接力赛”,今年以来,江油市以“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实施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就业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工带着信息、技术、资金和项目返乡创业,让农村形成致富“新风口”、“创业新高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这一批40万件的针织衫,是出口到国外沃尔玛超市的订单。”4月26日,在单县李田楼镇李田楼村头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正在忙碌赶制外贸订单200多名工人们,返乡创业带头人马秋花介绍说。今年48岁的马秋花从小在这儿长大,自18岁外出,辗转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挤过工棚,睡过大街,历尽艰辛。吃苦能干的她从打工车...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大学生回乡创业办起了生态农场,种养结合还能观光体验

五一小长假是旅行的好日子,对宝爸宝妈来说,也是培养亲子情感、户外活动的好机会。在礼泉县骏马镇的沃野青青公社,一群孩子们围绕在讲解员的周围,亲自体验农事的乐趣,学习农业生产的知识。据了解,礼泉县沃野青青公社是一家由返乡青年大学生组建的以种养殖相结合,从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生态农场。园内除了开展自然教...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橙种植达人张华:从普通农民到年入百万果园主的华丽转身

初见张华,乍一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大叔,衣着简朴,皮肤黝黑,憨厚敦实。然而和他聊起来,才发现他幽默诙谐、风趣机智,几句话就把人逗乐了,脑子里的创意点子像爆豆子,隔一会就蹦出一个,要不这山上480多亩的血橙也卖不了这么快。张华在血橙基地走在果园里,记者想为张华拍张照,最好是站在果实累累的血橙树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