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青川女孩的溢彩创业路

2个月前 (06-16)创业故事110

我是一个简单、阳光和有理想的女性。用一颗朴实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用一份执著的劲去追求我的田园生活,因为这才是我要的幸福。 --青川女孩赵海伶 溢彩女人之访谈 青川的日子慢慢地渗透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曾经浮躁的性格,甚至已经净化了我的心灵。所以我要学会去记录,开始去分享。

昨天,漂亮自信的青川女孩赵海伶打进本报热线,报名参与本报领衔的1+N媒体联盟,携手四川西婵整形美容医院推出的Shesays西婵首届四川十大溢彩女人评选活动。 去年,赵海伶大学毕业,在淘宝网上开始创业--出售家乡青川的土特产。今年,她的脸上更多出了一份坚定。因为,她正在参加全国十大最具责任感的网商评选活动。下周,我还要参与拍摄一部公益广告,反映青川地震两年后的变化。赵海伶笑着说,她要向大家展示的不仅是个人的溢彩天地,还有她所热爱的家乡和家乡人民的溢彩生活。 靠山吃山回家开土产网店 全国十大网商、成都最美桂花女王王燕是赵海伶的偶像。 

大学毕业后,提起行李回到家乡,我思考了两天,终于决定留下来。22岁的赵海伶,去年刚从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外事管理专业毕业。一方面,想留在成都找一份自己喜欢的销售工作。而另一方面,5·12地震后青川受灾严重,她想为家乡的重建做点什么。 青川木耳、竹荪、香菇、核桃……家乡有那么多宝贝,何不通过网络的渠道,在淘宝上销售这些青川特产呢?当这样的念头在赵海伶脑海里浮现之后,就再也一发不可收拾了。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这个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回去的偏僻小县,在淘宝网上开设了一家销售青川纯天然野生产品的网店。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个山、这个水,我’吃’定了,并且一定要’吃’出自己的精彩和未来。  开店半年来从卖数量到服务高质量 开张第一个月就赚了3000多元,开店近半年来,已经卖了五六万元的特产了。赵海伶说,这样一个好开头,不仅让她获得了稳定的就业,也带动了周围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户获得收入。 去年11月,由阿里巴巴集团和青川县政府合建的国内首个电子商务农村示范点--阿里之家在青川正式启用。赵海伶还参加了阿里之家的培训。现在鼠标轻轻一点,来自青川的土特产便能进入到千家万户。 就这样,赵海伶进一步打开了做农产品的想法。

现在青川的土特产不仅在川内卖得很好,在江浙一带也越来越受欢迎。赵海伶说,她对淘宝的理解是从小事成就大业的一个很好的跳板。怎么把路走好,就要看我怎样去付出了。 严把质量关、发货速度快和客服细致周到是她制胜的三大法宝。 青川土特产表面不是很好看,就像我出售的活核桃,带有壳的味道,不好闻也不好看。赵海伶说,有些第一次买新鲜核桃的客户,还抱着理解她的态度,说算了,就不退钱了。她一开始感到很委屈。后来,她渐渐明白光有质量还不够,服务细致应该是卖家产品外的一个特色。 所以,赵海伶开始在每一个包裹里写上字条,说清楚活核桃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吃、怎么做,并附赠核桃夹,不少买家都说这样很温馨! 发货有瓶颈期待电子商务改变交通 刚刚开始恢复重建时,车多路烂。物流公司不上门取货,我住的地方离他们又很远。

为了能及时给客户发货,赵海伶基本上是早上5点就坐客车去发货。 我经常扛着十几斤重的包裹,走到3里外的物流单位,一趟下来,鞋子上全是灰尘。赵海伶说,物流公司是 每半天入一次库,每隔一天发货,如果不尽快把货拿过去,买家收到货物的时候就已经是4-6天了,那样是很影响商品质量的。 作为青川第一批受益电子商务的创业者,物流问题让赵海伶开始头疼起来。每一次给买家送货,她得先将货拉到当地车站,再托运至成都,由成都快递公司统一提货。绕道成都,卖 家每公斤要多承担2元钱的运输费。

赵海伶说,地震过后,物流不便成为困扰青川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 电子商务在马云的带领下形势一片大好,青川的交通也许不能改变,但是我坚信一定会用电子商务去改变。在与赵海伶的交谈中,记者总是能感受到她娇小的身体里,蕴藏着的巨大能量。她说,改变的不仅仅是修一条大公路那么简单,也许很漫长,但是用心去改变的一定是美好的。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038.html

“青川女孩的溢彩创业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创业故事: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苏立:生命即使残缺 努力就能绽放光芒

残疾人创业故事:“只要努力打拼,不轻言放弃,残疾人也能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苏立,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出生于醴陵市白兔潭镇柏大村。她是一个唐氏综合症患者,身患多种残疾,但人如其名,苏立凭借着自强自立和一股决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在二度创业中,成功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懂事开始,苏立就发现自己的面容...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创业,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背后的心酸和艰辛,只有自己深知其味,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更是一种磨砺。何俊华,今年43岁,阆中文成镇人,在外打工20年,于2011年回乡创业,创办了畜牧养殖场,依靠养殖小尾寒羊,走上了致富之路。阆中人社局介绍,经过5年时间打拼,现在何俊华所经营的羊业专业合作社,集种羊培育、...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高正胜:儿菜种出发家致富路

眼下,正值儿菜的丰收季,位于梅桥镇500亩儿菜也陆续迎来了采摘期。11月21日,记者来到蚌埠绿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儿菜种植基地,地里长满了成熟待收的儿菜,几十名村民在地里熟练地割菜、除叶、搬运,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采收工作,现在每天发货量都在4万斤朝上,全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