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山西太原90后小伙程远峰农村创业种草莓当上“农场主”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66

晚上10点前入睡,早上六七点起床,伴随着鸡鸣狗吠,开始一天的劳作,喂鸡喂鹅,打理草莓大棚……你能想像到这是一位90后的日常生活作息吗?“我这生活是不是有点像老年人啊。”26岁的程远峰笑着自嘲道。但事实就是如此,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充满青春朝气、面容俊朗的男孩子,选择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程远峰,山西太原人,一直以来梦想过上田园生活,并且在经过两年的踏实努力与创造后,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目前在太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农场。1月13日,记者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皇后园村,在他的草莓大棚里,听他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

看着地里的草莓长势喜人,程远峰心里美滋滋的

A 放弃大城市工作建起绿色农场

13日一早,记者驱车前往太原市尖草坪区皇后园村。经过一段崎岖不平的土路,来到村外一个偏僻的、由砖墙围砌而成的大院子里,这就是程远峰的种植园。

眼前的程远峰,修剪齐整的发型下是一张略显稚嫩的脸庞,身穿藏蓝色棉服,脚蹬运动鞋,乍一看,依旧像个在校大学生。不同的只是,那件酷似校服的棉衣和运动鞋上面蒙着的一层灰土,提醒我这是个种地的大学生。

院子很大,进了大门,右手边不远处是一排新盖的毛坏房,看上去很简陋。进去一看,外间有一张旧桌子和几把旧椅子,里间有一张旧床,上面铺着破旧的棉褥和棉被。床旁边有一个烧着煤炭的火炉子,长长的烟囱接到了窗外,火上放着一个熏得黑黑的茶壶。这就是程远峰居住了半年的地方。

与排房并排还有一间房子,门前拦着一圈高高的铁丝网,里面散养着百十来只鸡。穿过排房,来到房后面,栅栏里养着几只大白鹅,据说养鸡必须要养鹅,这样黄鼠狼就不敢来吃鸡了。栅栏北边是一排塑料大棚。

程远峰带着记者下到一个土坑,掀起一个棉门帘,这是个只容一人弯腰进入的拱形通道,里面黑漆漆的,穿过两三米长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大棚里阳光明媚,满眼绿意,空气中透着一股清香。这就是程远峰的草莓大棚。绿叶匍匐在地上,中间点缀着一颗颗鲜红的草莓。

一进到大棚,程远峰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今年26岁的他,2014年毕业于许昌学院平面设计专业。大学刚刚毕业时,他曾南下上海打工,从事电商工作,最多时每月能挣8000元。开了一番眼界,在大城市学到了很多做事的态度与方式后,因惦着家乡这片土地,半年后他回到太原,开始为自己的梦想奔波。

当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农村种地呢?程远峰说,其实他刚上大学时就想做,只不过还得上学,毕竟得提高自身修养,所以就等毕业后才做。他认为,以前种地和现在不一样。他最向往的生活就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健康绿色环保农场,每天在农场画画,做陶瓷,可以叫朋友过来玩儿。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样的生活好,但是让他们实际去做就不行了。种地这活儿,不喜欢还真干不了,程远峰是把它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的。“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我不喜欢上班的生活,感觉没有自由。我喜欢的是这种田园生活。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是实实在在的农民,我感觉种地挺有乐趣的,心里总想着种地,我已经把它当成自己一生的信仰。”说起从小的田园生活,程远峰最期望的是,农场的母鸡生活得非常惬意,它们不是下蛋的工具,而是农场的主人。他要让鸡在农场里自由地散步,而不是被关在一个又一个狭小的暗无天日的鸡笼里;他要给鸡吃营养配比好的粮食和蔬菜,而不是每天给它们吃掺有化学成分的鸡饲料。“想想小时候,母鸡三四天才下一颗鸡蛋,蛋黄也特别黄。我养的鸡就是喂玉米、糠和豆粕,我愿意让身边人都吃上这样的鸡蛋和鸡肉。”程远峰说。

B 初尝收获乐趣,不敢有丝毫懈怠

为何选择种植草莓,程远峰说,因为是起步,反正都是学习,种菜还得考虑销路,而草莓卖不了还能自己吃。于是,程远峰从去年7月份开始搭建草莓大棚,9月份开始种植草莓,11月就挂果了。“记得那天,看到刚刚结出的两颗草莓果实时,我特别兴奋。就让它们挂在那里,每天看着它们,就是舍不得吃,直到过了四五天,等技术顾问来了,我才和他一起摘下来吃了。吃到嘴里,酸酸甜甜的,可能是自己亲自种出来的,感觉味道和市场上的就是不一样。”说起初尝果实的情景,程远峰还是美滋滋地。

当然,从未种过草莓的他,起初以为草莓就像草一样,属于匍匐茎,随地爬,应该好打理。实际种上后他才发现,草莓属于水果里很难打理的一类。像他种的5000株草莓,每株从小就要打摘叶子,特别麻烦,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摘一次老叶子。经过两三次后,等到开了花,还得去掐花,选择健壮的花留下,根据种植品种不同,确定一株草莓结几个果,一株上结多了,果实就会长得小、长不好。

这些短短几个月积累起来的种植经验,来自于程远峰孜孜不倦的好学劲头。相比于有些思想保守的农民,宁愿在后期增产上投入资金,程远峰更注重前期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刚回到太原的那段时间,他天天奔波在阳曲和榆次之间,四处打问种植蔬菜和草莓的农业专家。“可能因为我好学吧,后来遇到的两个农业专家,都是有二三十年种植经验的,他们看我小,又喜欢种地,觉得我不容易,都非常热心地教授我种植技术。”程远峰说。

除了建大棚的近十万元和盖排房的费用外,程远峰在学习技术上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个钱不能省,种植技术和前期管理很重要,包括病虫害一般要在开花前控制,垄的修法和苗子的选择,如何定向栽培等等。”为此,在资金非常紧张的现状下,他每月支付给技术顾问的指导费就是500元。技术专家每月来他的大棚指导三四次,而他也肯钻研,每天观察苗子的长势,出现问题就上网查阅,到处问。如今,虽然是初次种草莓,但他种植的草莓长势很好,那些曾经同样种植草莓并且指导过他的种植户,现在地里出现啥问题,还得向他请教呢。即便如此,程远峰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要学习的地方还多着呢。”谦虚好学的他,只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C 父母与朋友的支持,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对于儿子的选择,作为父母又是什么态度呢?“理解不了,上学花了八九万,到头来上完大学,又回到地里面!”今年50岁的父亲摇着头对记者说。当了一辈子农民,程远峰的父亲深知从地里头赚钱很慢。按他的想法,供儿子上完大学,就应该去市里面上班,能有个稳定的收入,找对象也好找。对儿子的选择,他表示很难理解。

但是,不理解归不理解,程远峰的父母亲还是拿出了辛苦攒下的为儿子结婚准备的十几万元,投入到农场里。“一个孩子有啥办法,反正都是给他的,这是他自己的选择,家底就那点儿,尽力支持吧!”程远峰的父亲说。

记者问到父亲是否看好儿子做农场时,憨厚老实的父亲说,“人要想干成一件事,只要坚持下来,基本上差不多,只是种地比打工受的苦多啊!”坐在一旁的程远峰听父亲这么说,马上接话道:“我真的挺感谢父母的,他们也不容易,真的是父母的爱在支持着我。当然他们也是看到我的努力,才从不理解到支持的。如果我要说弄这呀,光说不做,他们也不会支持我。”

程远峰真的是说到做到,为了照看这片农场,从去年后半年开始,他就一直吃住在这个简陋的地方。没有暖气,窗户走风漏气。每天除了喂鸡喂鹅喂狗之外,就是天天进大棚里,观察草莓长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天气,调节大棚温度,除此之外,很少有什么业余生活。相比于大多数同龄的90后年轻人,每天过着悠闲的城市生活,会不会觉得自己生活枯燥清苦?“有想法,这些都不是困难。”对于记者的提问,程远峰坚定地说。

尽管梦想很坚定,但资金短缺还是程远峰面临的最大难题。从最初投入到现在,他已经投入了三四十万元。除了父母的资助外,其余的都是他自己打工赚的钱和四处筹借的钱。2015年秋天到2016年夏天,为了建起农场,他又在太原打了一年工。曾经的老师和同学,看到他们心目中的班长这么执著努力,也非常认可他,帮助他。无利息地借他钱,帮他宣传农场,甚至时不时地来帮他忙,这些鼓励与支持,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因为他种的草莓大又甜,而且还是有机的,周边好多市民纷纷前来采摘,或要求送货上门。值得欣喜的是,上个月草莓卖了万数来块钱,眼看着,现在这个棚基本可以维持正常运转了。接下来,他还想再建一个热带棚,再养点鸡。他购买了几百只鸡苗,未来3个月,打算吃住在养鸡场,跟随一对七旬老夫妻学习如何养鸡,将来专门饲养下蛋的土鸡,不吃饲料,只吃营养配比的蔬菜、玉米等粮食。

对于未来,程远峰坚信自己这两年还会有所发展,比如说可以做北方农副产品的平台,根据市场需求,他可以提供技术,到阳曲建一个合作点,他来把好管理质量关,从做产品到做平台,“当然这些说得就远了,眼下我只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能见了一点儿小成果就享受,别人说你学到的多,其实也不多,只不过很多问题还没遇到,需要用时间沉淀。”

至于父母亲关心的找对象成家的问题,他说现在没时间考虑,何况现在女孩子一听说他做这个,大多会敬而远之。

采访结束临走时,记者说可以推荐更多人来这里采摘,程远峰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刻意宣传,不过多一个理解的人,心里就多一份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38.html

“山西太原90后小伙程远峰农村创业种草莓当上“农场主””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创业故事: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王秀云:不忘乡情返乡创业 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向劳动者致敬她曾怀揣梦想、寻梦他乡,后来发现,最好还是故乡;她曾南下深圳打工、摆地摊,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和勤劳致富的信念,开始返乡创业。一路走来,她经历过打工的辛酸,体验过创业的艰辛,尝试过失败的痛苦,最终铸就辉煌。她创办了众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云之绣手工作坊,她就是大峪乡老地村致富带头人、众乐农民专业...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80后女青年丁淇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头镇三河村的丁淇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赚钱生意,回到家乡卖起了鲜食玉米。经过苦心经营,她创立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并远销省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为实现当地乡村振...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返乡创业惠乡亲 种桑养蚕织锦绣

春雨淅沥,今年的第一批蚕宝宝已经接近“四龄”,即将结茧。覃燕华看着漫山绿油油的桑园,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从2017年返乡创业以来,她品尝到了种桑养蚕、致富带富的甜蜜滋味。潜心钻研苦练技术成为养蚕能手邕宁区那楼镇是传统的养蚕大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镇农村几乎家家养蚕。后因市场凋落,养蚕的人越来越...

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

寿光: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 从“会种菜”到慧种菜

千余亩的蔬菜园区,什么时候最适宜播下种苗?大棚何时需要浇水、施肥和除草……这在以前,菜农都是按照经验、跟着感觉走。但在如今的寿光,菜农依靠一部手机、一个平台,即可进行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操控。近年来,寿光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坚持以“智慧化”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为农业赋予新动能...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宁夏创业故事:盐碱地上种樱桃,两棚净赚10万元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理念逐渐从“吃得上”变为“吃得鲜”,越来越注重水果的品质和口感,对鲜果的需求,自然也增加了。在西北地区,当地人以往只能买到外地运来的樱桃,而近些年,随着对鲜果需求的增长和种植技术的提升,不少蔬果打破了原先的种植地理界限,“南果北种”或“北果南移”不再是新鲜事。在宁夏,火龙果、无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