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典型 :两个人两条腿两副拐 携手走出一条致富路

2个月前 (06-18)创业故事114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贵州省瓮安县银盏镇穿洞河村,有一对年近70高龄的残疾夫妇,他们虽腿脚不便,却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困境中走出一条养殖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两个人两条腿两副拐。图片由瓮安融媒体中心提供

2013年的一场车祸,让王祖德和宋庆碧夫妻二人失去了右腿,双双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只能依靠拐杖艰难挪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夫妻俩没有丝毫抱怨,而是选择与命运勇敢抗争,他们利用自家的土地发展养殖,开启了创业之路。

给鸡投食。图片由瓮安融媒体中心提供

创业之初,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没有资金,他们就省吃俭用,用政府补贴和全部积蓄投入创业;不懂技术,他们就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求教。王祖德不顾腿部的疼痛,一瘸一拐地搬运饲料、捡拾鸡蛋。宋庆碧因车祸受伤较为严重,上下楼梯非常吃力,但她坚持摸索配比饲料。

两老在生活中相互搀扶。图片由瓮安融媒体中心提供

“她腿使不上力时,我就多干点;我腰使不上劲时,她就帮我搅拌饲料。”老两口配合默契,养殖技术越来越娴熟,养殖规模也从当初的400只鸡苗发展到如今的1200只土鸡。

王祖德的大儿子王先贵介绍:“爸妈出车祸被截肢,刚开始很自卑,我们仨兄弟就慢慢开导他们,让他们在家里种点菜,精神慢慢好了,后面又开始搞养殖,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两老将鸡蛋进行打包。图片由瓮安融媒体中心提供

如今,王祖德和宋庆碧的养殖场已经有了规模,所产的土鸡蛋和鸡肉品质优良,很受市场欢迎,十分畅销。

“我们身体已经残疾了,不想全指望国家的补助,想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现在养了鸡,还打算养些鱼,把生活过好一点。”王祖德说。

宋庆碧说:“只要把我们以后的日子过好,老伴做什么我都支持他。”

“幸福生活不是等来的,是拼出来的。”两位老人的眼中映着生活的希望。


推荐阅读: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077.html

“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典型 :两个人两条腿两副拐 携手走出一条致富路” 的相关文章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二次创业”再出发

江西国有林场历史悠久,景德镇市枫树山林场早在1926年就已建立;江西国有林场发展不息,2016年起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巩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成果,创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今天,江西国有林场通过“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次建功立业。记者连日来走进部分国有林场,场外...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新农人”筑梦黑土地闯出新天地 ——长春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涌动

创业故事:“合作社鲜食玉米项目今年一定得上,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力争让农民尽早见效益。”9月29日19时,天色已晚,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成仍在新建的厂房里忙碌。作为较早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典型,“70后”的他今年为合作社树立了一个新目标——通过鲜食玉米项目,带领农民走上以一二三产融...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一位“种粮”青年的乡村创业故事

“即使有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收成还是挺不错的,早稻粮款100多万元。”10月中旬,琅琊镇上盛村的种粮大户张俊礼站在成片的农田里,感受着风吹稻浪,十里飘香。从部队退伍后,张俊礼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在城市奔波,并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回到自己的家乡琅琊镇上盛村,看着眼前...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

陈家榕:养虾“小白”返乡创业记

陈家榕:养虾“小白”返乡创业记

“现在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节,平均每天能卖出8000多斤,主要供应毕节城区主要农贸市场以及周边乡镇。”陈家榕是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养虾大户,正在为刚出笼的小龙虾进行分拣、称重。三年前的他,还只是千千万万名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92年的陈家榕,大学毕业后去过广东、上海、云南多地,做过房地产销售、当过驾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