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残疾人创业故事 | 彝绣张华芝:一根针“绣”出锦绣人生

2个月前 (06-18)创业故事97

残疾人创业故事:坐在自家的彝绣经营部里,身着一身红色传统彝族服饰的张华芝正和几名绣娘一起赶制一批订单。只见她拿着一根绣花针在绣布上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一片栩栩如生的橙色花瓣就出现在天蓝色的绣布上。

“我现在的绣法是传统彝绣绣法,今年接了一位贵州设计师的服装订单,我帮她在服装上加上刺绣图案,那批衣服还登上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张华芝拿起手机展示着那批订单的图案。提起绣花,她眼里透着自信的光芒。

因先天性软骨发育障碍,张华芝身高只有105厘米且行动不便,只读到初中就辍学在家。虽出身农门、家庭困难,但天生倔强的她一直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家庭的负担。

彝族妇女人人会绣花,张华芝尤其爱画画、刺绣。16岁时,她就会做绣花鞋、绣花包卖给周围的人,并逐渐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和刺绣技巧。

2014年,张华芝在政府扶持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在南华县红土坡镇开了一家彝绣店。但当时农村市场消费水平低、需求小,几天都等不来一单生意,只能关店出去打工。

不服输的张华芝来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城的绣坊,边打工边参加楚雄州残联、南华县残联举办的培训,对市场上的产品需求和理念有了新认识,技艺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

2016年,在县残联和县人社局扶持下,她在南华县城重新开起彝绣工坊,叫来身边的残疾绣娘一起经营。这一次,她瞄准市场创新花样和产品,除了彝绣服饰外,还开发出手包、装饰品等家居用品。她通过短视频把自己的励志故事分享给大家,吸引了一大批省外订单。

如今,张华芝的店客源稳定,带动了16名残疾绣娘就业增收,还带动了300多名绣娘在家“来料加工”,实现“绣着花、管着娃、养着家”。她被评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军人才,带出的绣娘中,4名入选楚雄州“百名绣女培养计划”。

腿脚不便的绣娘罗菊香从张华芝开店时就一直跟随她创业,如今已成长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领军人才。

自华香因为要照顾孩子上学一直没有就业,张华芝把她招聘来,白天在店里工作,有产品做不完就拿回家晚上做。自华香说:“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打一份工贴补家用,真的很感激张大姐。”

楚雄州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楚雄州依托蓬勃发展的彝绣产业,实施了“百名绣女培养计划”,每人资助1万元扶持资金,并通过常态化开展彝绣培训实施创业扶持,帮助319名残疾妇女成功创业就业,辐射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就业。


推荐阅读:

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典型 :两个人两条腿两副拐 携手走出一条致富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078.html

“残疾人创业故事 | 彝绣张华芝:一根针“绣”出锦绣人生” 的相关文章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电子厂工人转行做整理师 创业开公司月入10万

来自四川的阿伟原来是一名电子厂工人,在读过一本书之后,阿伟在自己家进行了整理收纳。觉得整理收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后,阿伟正式进入整理收纳这一行业,成为一名整理师。四年时间里,阿伟从第一单赚了200元开始,到后来创业创办了公司,如今月入10万元。阿伟说,整理师平时工作比较辛苦,基本上要在客户家从...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青年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养殖蚯蚓助力乡村振兴

地龙,俗称“蚯蚓”。在《神农本草经》有详细记载,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效。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据了解,养殖蚯蚓不仅节省空间、绿色环保,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而在进贤县张公镇江西腾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

返乡创业守初心 绘就乡村新画卷

返乡创业守初心 绘就乡村新画卷

返乡创业故事:今年57岁的任绪平,是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人。2018年7月,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激励下,任绪平带着在外打拼30多年积累的资金和“再造故乡”的创业梦想,回到生他养他的天门镇,与金塔村村委会达成协议,流转土地1300亩种植中药材,并创办了安徽梦思康中药材有限公司。通过3...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李建飞:毕业12年经历了千万富豪、破产、打工、再创业

2004年秋天,青岛大学。当别的大一新生还没完全适应大学生活,李建飞已经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卖电话卡。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除了专业学习,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当时做了许多兼职工作,最符合创业性质的就是代售电话卡。”提到自己在青岛的创业之路,李建飞首先回忆起...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养蜂大王”孙士成:酿造“甜蜜”致富经

“我们合作社蜂产品现已有十余种,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蜂蜜能达到80余吨,产品供不应求。”说起自己一手“酿造”出的“甜蜜”事业,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士成一脸骄傲。2013年,孙士成联合本村5户农民组建了五大连池市宇晟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身边的许多农民实现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