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俞敏洪创业故事:一部从农村学子到教育巨头的传奇历程

2个月前 (06-21)创业故事125

名人创业故事一:

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是中国教育行业的传奇,其历程充满艰辛、智慧与坚韧。以下根据权威资料整理的具体细节:

一、创业前传:从农村学子到北大教师

1.贫寒出身与高考逆袭

俞敏洪1962年生于江苏江阴农村,家境贫困。1978年首次高考英语仅33分,次年55分,两次落榜后坚持复读,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

2.留校任教与留学受挫

1985年留校任北大英语教师,月薪120元。1988年计划留学,虽通过托福/GRE考试,却因美国大学奖学金政策变动无力承担学费,被迫放弃。

3.兼职试水教育市场

为赚外快,他偷偷在校外培训机构代课,发现教培行业暴利(月入可达北大工资10倍),开始酝酿创业。

二、创业初期:破冰之举(1991-1995)

1.被迫辞职,白手起家

1991年因校外授课被北大处分,愤而辞职。租下中关村二小10平米门房,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新东方前身)。

2.“电线杆战术”与寒冬坚守

为招生,他寒冬深夜骑自行车贴小广告,糨糊刚刷上电线杆就结冰,常需反复操作。

初期仅1名学生,俞敏洪亲自授课、打扫,甚至因市政施工花7万元“赎”回两根贴广告的电线杆。

3.破局关键:口碑裂变

凭借幽默教学(如自创“单词记忆法”)和励志故事,学生口口相传,1993年正式更名“新东方”,学员增至千人。

三、快速扩张:构建教育帝国(1996-2006)

1.“三驾马车”聚首

1995年,俞敏洪赴美力邀北大校友徐小平、王强加盟。以股权激励组建核心团队,徐负责留学咨询,王强研发口语课程,形成黄金组合。

2.商业模式创新

引入美国标准化考试培训(如SAT、GRE),编写独家教材,开设“保分班”。

首创“大班授课+名师效应”,教师收入与课时绑定,激发教学热情。

3.纽交所上市

2006年9月,新东方登陆纽交所,成为中国首家上市教育企业。俞敏洪持股31.18%,身价超10亿,被誉为“最富有的老师”。

四、危机与重生:双减后的绝地反击(2021至今)

1.至暗时刻

2021年“双减”政策致新东方市值蒸发90%,关闭1500个教学点,退学费、裁员、捐课桌椅耗资近200亿。

2.东方甄选:直播破局

2022年转型农产品直播带货,俞敏洪亲赴田间地头选品,首播销售额仅500万,被嘲“跌下神坛”。

凭借“知识带货”模式(如董宇辉双语直播),3个月后单日销售额破千万,2023年GMV超100亿,成抖音顶流。

3.企业家精神内核

未雨绸缪:2013年起强制留存“破产备用金”,保障有序退场。

向死而生:“绝望中寻找希望”成新东方精神符号,其自传《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详述心路。

五、成功密码与行业影响

精准定位:抓住90年代留学热潮与英语刚需,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

团队哲学:“让利聚才”,早期教师持股计划激活组织活力。

社会担当:成立公益基金会,累计投入超3亿支持乡村教育。

行业标杆创业案例入选哈佛商学院教材,定义教培行业标准。

最新动态(截至2025年):

东方甄选已拓展至文旅赛道,俞敏洪称“教育初心未改”,计划筹建非营利性职业教育学院。

更多细节可参考俞敏洪自传或纪录片《俞敏洪: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


名人创业故事二:

俞敏洪的创业故事是一部从农村学子到教育巨头的传奇历程,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以下是他的创业历程梳理:

一、成长背景:从农村到北大

1. 童年与求学

- 1962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家境贫寒,但通过刻苦学习改变命运。

- 三次高考:第一次落榜后未放弃,坚持复读;第二次仍不理想,最终于1978年第三次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成为家乡的骄傲。

2. 北大岁月

- 初入北大因乡音、穿着与同学格格不入,但通过努力学习和参与演讲活动逐渐融入。

- 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英语教师,但对知识和教育的热情远不止于此。

二、创业契机:从教师到企业家

1. 留学梦想受挫

- 80年代末留学热潮兴起,俞敏洪一边教学一边备考托福、GRE,但多次申请失败,且无力承担高昂留学费用。

- 为了攒钱,他在校外偷偷兼职英语辅导,学生越来越多,但被北大通报处分。

2. 辞职创业

- 1991年:辞去北大教职,与妻子租民房创办“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新东方前身),目标仅为“挣学费赴美留学”。

- 1993年:正式成立北京新东方学校,初期教室仅10平米,条件艰苦,但凭借扎实的教学和励志风格逐渐吸引学生。

三、新东方的崛起与扩张

1. 早期挑战与突破

- 1995年:学员突破1.5万人次,竞争对手甚至雇人攻击俞敏洪,但他以“满脸缠纱布上课”的坚持赢得更多学生信任。

- 1996年:徐小平、王强从海外回国加盟,形成“三驾马车”,新东方进入快速发展期。

- 1998年:推出实用英语培训体系,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口碑传播迅速。

2. 企业改革与多元化**

- 200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东方人教育科技公司,并与联想合作探索“互联网+教育”。

- 2001年:王强曾试图出走,但最终留任;同年全体股东会议决定取消亲属任职,推动现代化管理。

- 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集团,业务涵盖语言培训、中小学教育、在线教育等。

3. 国际化与上市

- 2004年:与老虎基金合作,开启国际化战略,北美分公司成立。

- 2006年: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NYSE:EDU),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四、二次创业与转型

1. 教育领域的深耕

- 新东方从单一语言培训扩展为综合性教育集团,业务覆盖留学咨询、学前教育、在线教育(新东方在线)、图书出版等领域。

- 2013年:接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探索民办高等教育模式。

- 2014年:创立洪泰基金,支持互联网教育创业项目

2. 应对行业危机

- 2021年:中国“双减”政策出台,新东方线下业务受冲击。俞敏洪果断退还所有学费,遣散员工,损失超百亿元。

- 2021年:创办东方甄选,转型直播带货,主打农产品销售和文化输出。凭借董宇辉等主播的“文化直播”模式,东方甄选迅速走红,成为新东方的第二增长曲线。

五、创业精神与社会影响

1. 教育理念

- 强调“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东方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2. 社会责任

- 积极参与公益,发起助学项目,帮助贫困地区学生;疫情期间捐款1800万元支援四川、甘肃地震灾区。

- 东方甄选转型后,坚持“助农兴农”理念,推动乡村振兴。

3. 个人特质

- 坚韧与抗压能力:从农村到北大,从教师到企业家,俞敏洪始终面对质疑与挫折,但从未放弃。

- 创新与远见:从线下培训到在线教育,再到直播电商,他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寻找新机遇。

- 团队领导力:通过股权激励、扁平化管理凝聚人才,打造“新东方黄埔军校”。

六、关键时间节点

- 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

- 2006年:新东方纽交所上市。

- 2021年:东方甄选成立,新东方转型直播电商。

- 2025年:俞敏洪63岁,仍在推动新东方的多元化发展。

总结

俞敏洪的创业历程体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与“教育改变人生”的使命感。他从一个农村学子起步,通过教育创业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塑造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格局。尽管面临政策变动和行业冲击,他始终以创新和担当引领企业转型,成为一代企业家的典范。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06.html

“俞敏洪创业故事:一部从农村学子到教育巨头的传奇历程” 的相关文章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汤爱博:一名建筑设计师的焦虑与创业历程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通过一个个初创者的故事,看这座青春之岛如何培育和孵化这些新生力量,观这座城市能否给这些创业者提供一个留下来扎根的理由。我们走进青岛拓界建筑设计...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吗?走,今天带大家到计家沟村见识见识!”“潘家岩的樱桃红了,快来一起摘樱桃吧!”“从沧浪海旅游港乘船,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百喜岛,家门口也可以看海啦!”五一小长假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因为刷到这些短视频,纷纷慕名来到丹江口市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景区游玩打卡、摘果赏景,与家人一...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2014年,周强...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养鸡大王”孙士岩:我爱农村,这里有我的根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全国各地高度重视青年一代创业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到创业的热潮。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这里有艰辛的汗水,有收获的喜悦,有经验和启示,有坎坷和教训。即日起,央广网特别策划“青年创业者说”,...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今年26岁的陶连杰,2016年放弃都市高薪工作,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和泥土打交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从对蔬菜种植技术的一窍不通,成长为如今的种植技术能手,陶连杰在泥土中一步步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陶连杰移栽玉米苗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这段时间,陶连杰非常忙碌,他正带着村民们在基地里移栽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