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7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大量返乡大学生创业者,他们并没有选择做时代的旁观者,而是选择主动融入,成为新时代奋斗的参与者。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90后”的佤族女孩娜布拉和娜能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当同龄人都想着走出大山、外出闯荡时,她们却带着自己的梦想回到家乡,一心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带领乡亲们走上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道路。

娜布拉:以信念柔肩托起了“阿拉松梦”

阿拉松是西盟县勐卡镇莫窝村的一个佤族寨子,“阿拉松”佤语的意思是被石头围着的地方,过去因村寨的四周都是石头而得名。泥泞的乡村路,破旧的茅草房、竹笆房、石棉瓦房是娜布拉家乡当时的真实写照,每谈起家乡的贫穷与落后,娜布拉的心都会为之一颤。

娜布拉

娜布拉是“90后”佤族女孩,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读书回来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家乡,让乡亲们都住上好房子。为实现这个儿时的梦想,娜布拉一直在努力。2011年,娜布拉考入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大学期间,她加入“创业种子班”,通过专业学习,娜布拉发现城里人对生态的农产品有很大需求,心里便萌生了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念头。

2014年,娜布拉带着梦想回到了家乡。“回来的第二年,我就想着自己先带头用网络销售做生态蜂蜜,我和父亲商量,在自家养殖两桶蜜蜂的基础上,扩大蜜蜂养殖规模,也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可父亲并不同意,他说我们佤族向来都是共享共食,养这两桶,也是够吃了,我们拿去卖,还不成了村里的笑话?费那个劲干啥?我供你读书,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你有个稳定的工作……父亲的话,让我的改变家乡之梦突然有了裂缝,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娜布拉说。

“早就说过不用去读书,最后还不是要回来干农活当农民,白白费了那么多钱?你看,娜布拉读到大学毕业回来有用吗?还不是回来务农。”当时乡亲们总是拿回到“石头村”的娜布拉作为例子教育自己家的孩子。在大家好奇的眼光中,娜布拉听到了种种流言蜚语,在一片质疑声中她也曾陷入迷茫……但她却从未有过放弃梦想的念头。

返乡的第二年,在脱贫攻坚政策下,娜布拉和家人搬出了六个人挤在一起吃住的小房子,搬进了新规划的大寨子,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党的好政策让娜布拉离实现梦想又近了一步,她的心里有了底气,也更加坚定了她实现“阿拉松梦”的信心和决心。

娜布拉学着城里人的方法,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用小视频直播养蜂过程,定期更新蜂群的动态,玩起了“订单销售”。蜜还没有出来,订单和订金就摆在了父亲面前,父亲第一次用赞赏的眼光看着女儿,他们迅速开始找场地、做蜂箱、引蜂王,扩大养殖规模。娜布拉活泼开朗,热情善良,聪明的她喜欢用网络与网民沟通,因此她开启了网络销售之路。阿拉松生态的自然环境也让娜布拉家的蜂蜜和寨子里的农产品成了热销,娜布拉敢闯敢干的底气和信心更足,蜂蜜、红薯、石斛、茶叶等农副产品都深受都市客户群喜爱,网络订单源源不断地从昆明、浙江、广西、北京等地发来。

“我动员家人种石斛、种花椒、养蜜蜂、管茶园,后来发现通过直播平台能让网民全程参与到我们产品的种植加工全过程,直观展示我们的原生态产品,网民买得也更放心,我第一年就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万多元。”娜布拉说。

娜布拉用实际行动向家人及寨子里的乡亲们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技能会带来财富。

乡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作为,娜布拉用知识改变命运、用青春实现梦想、用行动体现担当,成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奋进者。2021年1月,娜布拉当选为莫窝村党总支副书记,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为家乡建设献力,带动群众改变家乡的梦想和初心从未改变。

“我们一定要为我们的梦想去努力,去奋斗,无论有多苦、多累。”如今的阿拉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泥路硬化路通达家家户户,漂亮的民居依山而建,到处都是花园、果园、菜园、田园和乐园,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滋味。

娜能:回乡创业勇担当 乡村振兴逐梦人

勐卡镇马散村永俄寨是西盟县边境线上的一个佤族村寨,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佤族文化和浓郁的历史印记,造就了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

马散村庭院民居

和娜布拉一起被称为“西盟姐妹”的娜能也是一个追梦的“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乡亲们一起唱响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奋斗者之歌。

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摆脱贫困,是娜能曾经的梦想。2014年大学毕业后,娜能回乡开始了创业生涯,创业对她来说就是创造自己的价值。“青春需要实现价值,而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娜能说。

“西盟的蜂蜜品质很好,刚开始,通过收购老百姓的蜂蜜来卖,后来我就想着扩大规模,制作一些蜂桶放到山上去养,同时研究开发新的产品出来。”娜能说,由于处于创业初期,启动资金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坎。

“后来我申请到了10万的创业贷款,这才解了燃眉之急。”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娜能紧随惠农的好政策,经营起了农村客栈和农庄餐饮,同时尝试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们把以前不值钱的东西变成了“抢手货”,为家乡的群众带来40余万元收益。5年来,在她的影响下,更多村民及外出务工人员看到了回乡创业的希望。

现在的马散村旧貌换新颜,娜能最想用“百姓幸福”形容现在的生活。

“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住篱笆房;到了雨季,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这些年来,我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娜能说,“我们通过网络认识了外面的世界,也通过网络让大山里的好产品‘飞’出去,被更多外面的人关注、喜欢佤山。我们永俄寨也成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示范点,我们的新农村华丽蝶变,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在现代化小康村建设中,马散村永俄寨着眼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方寸菜园”“方寸花园”为载体,推进村组人居环境治理,通过户带片、片带组、组带村,以点带面,用“庭院美”聚合“乡村美”,助力美丽庭院创建扩面提质,实现乡村环境、家庭环境从“面子”到“里子”的全面提升,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

“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连接起群众的心。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小庭院,整个村寨感觉焕然一新。发展生态旅游更具有优势和特色,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和创业,我们幸福感满满。今后,我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和乡亲们共同谱写农村美、产业兴、农民富的新画卷。”娜能说。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西盟县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引导高校毕业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返乡入乡人员创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近十年来,全县共发放各类创业贷款3586户3.33亿元,带动就业4600余人。

娜布拉、娜能只是西盟乡村青年回乡创业的一个缩影,她们亲历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她们以星火之光,为西盟县乡村振兴赋能,搭建起与家乡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回乡创业,成为西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让西盟这片热土成为青年人才大有作为的试金石,共赴一场不负韶华之约。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7.html

“云南普洱:“西盟姐妹”返乡创业 用青春追梦圆梦” 的相关文章

海归博士分享创业故事:成功秘诀“爱折腾”

海归博士分享创业故事:成功秘诀“爱折腾”

日前,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组织人事局主办,新区深圳市中孵国际创新孵化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创未来,智交融”第五期“创智龙华”人才沙龙在辖区清湖路简·阅书吧举行,活动邀请了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留美海归博士陈宁分享其创业故事。从留学、归国、创业到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筑梦人,沙龙上,陈宁总...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金秋送爽,层林渐染。在梅县区程江镇浒洲村的一个山头,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柚,丰收的喜悦爬上伊为香家庭农场主人黄小香的眉梢。今年,是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此打拼的第10个年头。即将开摘的金柚,则是他们创业梦结出的丰硕成果。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摘柚,姐姐现场直播带货,向粉丝推介金柚。舍弃...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马尕文:“种菜大王”创业记

暮春四月的青海,仍有些春寒料峭。但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镇加洛苏合村的蔬菜大棚外,却是热闹红火的景象,收菜的商贩和农户们正在将刚刚采摘的青椒打包。大棚内,空气中弥漫着青椒的独特香味,马尕文穿梭在热腾腾的大棚里,仔细查看青椒的生长情况。排列整齐、长势喜人的辣椒苗让他看在眼里,乐在心头。今年46岁的...

大学生淘宝创业卖衣服,月收入3万多

大学生淘宝创业卖衣服,月收入3万多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把自己局限在找工作上,总是跳不出就业的死圈子。如果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还不如自己创业,虽然创业有风险,但是可以很快地提升自己,并且培育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对于个人的成长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届毕业生李娟,在去年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里,开起了一家网店。她说“我一直很喜欢...

最美柠檬创业人-二涛:“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最美柠檬创业人-二涛:“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

“大家好,我是二涛。”这是他视频开头的一句开场白,二涛笑着,就像你老家最熟悉的大哥一样,对你招招手,接着走近镜头深处的乡野。2018年,二涛乘着自媒体的东风,利用视频和直播去推广安岳柠檬,让家乡的柠檬走得越来越远。近日,二涛在“第三届世界柠檬产业发展大会”获得了“最美柠檬创业人”的称号。他说:“这是...

“白领”夫妻返乡创业收获“甜蜜”

“白领”夫妻返乡创业收获“甜蜜”

一台二手单反相机,将幸福点滴记录下来,成为将要上传到快手账号上的视频素材。在快手短视频平台,高玉楼、王娇夫妇开设的“乡野丽江娇子”账号,已有近600万粉丝。五彩粽子、自制菠萝QQ糖、鲜花饼、古法咸鸭蛋……打开这对夫妇的账号,大多是母亲带着孩子制作原生态乡村美食的日常。视频里的王娇,喜欢穿浅色棉布长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