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奋斗者的足迹——一个农村女孩创业的故事
创业故事网,去年夏季的一天,在小区院子碰巧认识了小赵。她中等偏上的个头,大约有40多岁,一双眼晴颇有神采,言谈举止干练利落。聊天中才知道她是我原来工作过的陕南某县的人。偌大的西安市人海茫茫,能遇见一位远方的乡亲,真有几份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后来在一次交谈中,她才向我详细讲述了个人工作生活的曲折经历。听了她的讲述,我被她的那种自我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一位弱女子竞然有这般坎坷传奇的经历,令人钦佩。今将她的讲述整理成文,或许对一些年轻朋友的成长有所启迪与鞭策。
小赵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叫十里坪的小山村里。她父母带着她到河南的一个煤矿打工,这时她母亲又生一个女儿。无奈之际,原想把小妹妹送人,可是养父母嫌婴儿难养,却看上了才两岁的她,觉得她一笑两个小酒窝,很讨人喜欢。那时她年幼不懂事,就这么稀里糊涂跟着养父母一起生活。
养父母家己有一个儿子,比她大3岁,后来又生了一个妹妹。养父在煤矿挖煤,养母带着孩子在河南农村生活,那时的农村人都是在土里刨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艰难度日。虽然她不是亲生的,但是养父母对她特别好,她哥哥和妹妹都没有上几年学,却让她上了小学上初中,一直供养她上到高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她刚上高中不久,养母不幸遭遇车祸,看病住院医疗费用大,使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又雪上加霜。那时己经市场开放,政策灵活,小赵逐渐萌生了辍学早点工作挣钱的想法,以帮助家里渡过难关。开始养父母不同意,认为小赵聪明伶俐应该继续上学,将来能找个好人家。她却说将来我上学工作能改变个人命运,但是要改变咱们家庭的贫困状况必须趁早打工挣钱。她又把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一些人致富的事例讲给养父母听,从而终于说服了他们,同意她辍学去打工。
一、从端盘子到摆地摊
1993年秋,年仅16岁的小赵离开学校,在亲戚帮助下,她先到洛阳某厂当电话员。接听电话事情也不太多,她便抽空报名学习电脑操作,学会在四通机上打字。电话员干了几个月,她觉得工作太清闲学不下本事,待遇又低。后来在亲戚的举荐下到郑州市一个三星级酒店餐厅当服务员,端盘子上菜,抹桌子拖地板,有时还帮厨房干活,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干。她服务热情有眼色,面带微笑会说话,深受酒店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喜爱。这样没有多长时间,领导把她调到前台工作。前台主要是来客登记和收银等,由于她之前己学会电脑操作,工作也很顺手。月工资也就300元,吃住花销后所剩无几。
这个酒店地处在市区繁华地段,人流如织,熙熙攘攘。有人乘机在这里摆地摊做小生意,赚点小钱。她从中受到启发,别人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于是她从工业品市场批发来一些帽子、手套、毛巾、发卡等日用品,利用下班时间在这里也摆起地摊。由于东西质量好而价格低于商店,加之她服务热情,对顾客总是笑容可掬,所以很有人缘,顾客络绎不绝,有时忙到深夜一、两点才收摊。三个多月净赚了六千多元。亲戚知道后,竖起大拇指夸奖她真能干!然而她自己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只有下苦才能挣来钱!
后来她从亲戚那里知道某一企业需要订购大量的劳保用品,包括工作服、手套、鞋帽以及洗涤用品等等。她通过亲戚帮助做工作,只取得了这个企业劳保洗涤品的订单,于是用她的工资和摆地摊挣的钱,从工厂直接批发著名品牌“活力28”洗涤用品,然后运送到这个企业发劳保。这样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她用所赚的钱为农村老家翻盖起了两层楼,第二年又为哥哥买了一辆摩托车!
时光如梭,一晃又是好几年,这时小赵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养父母觉得孩子长大成人了,才把她被抱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小赵起初一听此事,如惊天霹雳,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然而养父母肯定的答覆,使她不得不承认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家乡附近的一位从事家电维修的小伙,经过接触了解这是一位诚实能干的青年,不久他们就成亲了。
二、寻亲回原籍,抓住新商机
婚后不久,大约在2000年初,她就和爱人商量,要返回她的出生地,寻找亲生父母。她爱人很理解她寻根问祖的迫切心情,养父母也同意,于是小俩口一同来到了陕南小县。他们不辞辛苦,跑了不少路,问了多少人,但是毕竟时间久远,当地人只知这家人外出,但不知去向,音信全无。迫于无奈,他们就在这里暂时住下,以便从长计议。
当时,这个县城正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拓展城区,到处都是建筑工地,高楼大厦一栋一栋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用电器需求量随之巨增。小赵夫妻俩都是能干能下苦的人,丈夫又从家电维修起步,很快掌握了空调安装技术,成了一家空调专卖店的安装工,先后在这个店里干了3个多月。谁知这个小老板心腹不正,拖欠了他们6千元工资迟迟不给。
怎么办?小俩口一商量,觉得这个县里发展潜力很大,是一难得的商业机遇,决定在这里自己开店卖空调。他们回到河南老家与养父母商量,准备借5万元开店。5万元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立即遭到养父母的反对。但是当她把这件事向郑州的亲戚一说,郑州的亲戚却滿口答应,因为他从小赵端盘子摆地摊的经历中早己看出小赵有商业头脑会经营,很快为小赵筹集了5万元,支持她开店卖空调。
有了启动资金,他们租起街房,从新乡市进了一批“新飞”空调,小店就正式开张营业了。一般卖空调的商店都是一手付款一手交货,然后再安装空调。他们另辟蹊径,为了吸引客户,采取赊销经营的办法,先给客户安装上空调,试用半个月,如果不满意可以退货,如果满意再付款。同时服务热情周到,客户
有求必应,随叫随到。由于他们经营有方,售后服务又好,很快打开了销路,不到半年时间即连本带息还清了亲戚的借款。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他们又与“美的”厂家签订了协议,成了既是“新飞”又是“美的”家电的总代理。他们在这里经营家电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声誉很好,销路大增。
从这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中,他们意识到,越是边远贫困的山区县城,发展潜力越大。后来经朋友引进,他们把这里的门店交给表弟经管,又去陕北榆林新开了一家家电专卖店,可以说空调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越来越好。
这时,一位在陕南县城的朋友给他们打电话,说县里的人民大会堂要安装中央空调。他们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大项目,虽然没安装过中央空调,但是原理一样都是制冷制热,大同小异而己,所以他们决心要设法把这个大项目拿下。于是小赵从榆林来到西安,通过“美的”空调西北总代理介绍,认识了中央空调安装的技术人员。她一边听技术人员的讲解,一边认真做笔记,从而初步了解了中央空调的性能和安装方法步骤;又参观了己安装使用中央空调的办公楼,有了感性认识。随后匆匆回到陕南县城。
由于朋友介绍,她知道人民大会堂隶属县政府办公室管理,于是她先后拜访了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主管副县长。因为她的家电专卖店在县上小有名气,当她向领导说明要参加中央空调的安装时,领导觉得多几个竞标对手也是好事,可以互相竞争,好中求优,同意她参加竞标。她这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总算取得了竞争的机会。
第二天上午8点,她如约来到县政府小会议室,主管副县长、办公室主任以及另外两家报名竞标的商家都来了。办公室主任主持会议,让三个商家各自表态报标底。小赵说我年轻,请两位老板先说吧。两个商家把这个小女子就没放在眼里,简明扼要说了几句,分别报了标底。小赵最后表态,她在发言中把中央空调安装的工艺流程详细讲述了一遍,言谈中夹插着刚学会的专业术语,又讲了销售、安装、售后维修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最后亮出标底,比这两家都低了几万元。三位商家表态完后,副县长发问,中央空调使用时发生故障,你们最短在什么时间能来人维修?两个商家都说从西安请维修人员需12小时或8小时;因为小赵对此早己心中有数,随即毫不含糊地回答2小时内即可来人维修,时间也比这两家快了许多。会议结束时主任宣布,谁家中标待后通知。
由于小赵竞标发言不但专业性强而且标底低,经研究由小赵中标安装人民大会堂的中央空调,并签了合同。在中央空调的安装过程中,小赵自始至终都坚守在工地现场,严把工程质量关,稍有失误立即改正。为了把中央空调的线路安装平整美观,她专门买了PVC塑料管把线路隐蔽起来。有一次副县长亲临现场检查,看到管道线路安装得整齐划一,感到很滿意,不久工程款项很快就拨给了他们。
辛勤的劳动,认真的态度,优质的工程,从而使他们名声大噪。此后相继有著名风景区的宾馆和一些县市单位办公楼都请他们安装中央空调,生意越来越红火。
古语曰,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正当他们不辞劳苦努力奋斗、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小赵的丈夫由于长期劳累,不幸患上一种严重的疾病。丈夫患病,这对家庭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小赵强忍悲痛,为治疗丈夫的病不惜花巨资购买进口药物,治疗持续了5年之久,终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
小赵不愧是一位坚强的女性,丈夫走后,她并没有一厥不振消沉下去,而是下决心一手把儿子培养成人,以至使其大学本科顺利毕业,现在深圳独自创业。度过三年疫情的干扰,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与亲属一起寻找到新的项目,又投身到新的行业之中继续奋斗!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