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泡泡玛特的创业历程:从“潮流小店”到“潮玩文化帝国”

2个月前 (06-16)创业故事147

名人创业故事:泡泡玛特的创业历程:从“潮流小店”到“潮玩文化帝国”

泡泡玛特的成长史,是一部中国潮玩行业从无到有、从小众走向大众的缩影。它始于创始人王宁对潮流文化的热爱与洞察,经历了从“渠道商”到“IP运营商”的转型,最终通过“盲盒+IP”的创新模式,将潮玩打造成现象级消费品类,并推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全球。

一、萌芽期(2008-2010):校园格子铺到“潮流搬运工”

2008年,还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读书的王宁,注意到校园里学生对潮流饰品、创意文具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缺乏专门的销售渠道。于是,他模仿高中时卖电话卡的经验,在学校里开了一家格子铺,取名“格子街”,主要售卖饰品、化妆品和创意小物件。

然而,三个月后,格子铺因商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倒闭。这次失败的创业让王宁意识到:“单纯卖货没有壁垒,只有抓住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才能做出差异化。”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宁在香港看到日本潮玩品牌Sonny Angel的火爆场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限量款玩偶,甚至自发形成收藏社群。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信号:“潮玩不是玩具,而是一种情感载体,能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归属感的需求。”

2009年,王宁开始尝试“潮流搬运”模式:从广州、义乌等地批发创意饰品和潮流玩具,在郑州的商场和校园里摆摊销售;同时,他模仿Sonny Angel的盲盒形式,推出“随机抽取”的销售方式——消费者花固定价格购买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未知款式的玩偶。这种模式虽然简单,却意外地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盲抽”的惊喜感让他们欲罢不能。

这段经历让王宁明确了方向:“潮玩的本质是IP+情感消费,未来一定要做自己的IP。”

二、初创期(2010-2015):北京地下室里的“坚持”

2010年,王宁带着“做中国潮玩文化引领者”的梦想来到北京。他在中关村一家创业孵化器租下一间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注册成立了“泡泡玛特”(POP MART)。“POP”代表潮流文化,“MART”是市场,寓意“用潮流文化承载年轻人的梦想”。

创业初期,泡泡玛特面临三大难题:

1. 市场认知空白:当时国内消费者对潮玩的认知几乎为零,很多人认为“玩具是小孩子玩的”,甚至有顾客进店问:“这些玩具有什么用?”王宁和团队只能一遍遍解释:“潮玩是一种情感寄托,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

2. 供应链不稳定:潮玩的核心是IP,但国内设计师IP资源匮乏,泡泡玛特早期只能代理国外品牌(如Sonny Angel)或销售无IP的创意饰品,利润微薄且缺乏核心竞争力。

3. 资金压力巨大:线下门店租金高、装修成本大,而潮玩的单价较高(一件玩偶售价50-100元),消费者需要培养,初期销量惨淡。王宁曾回忆:“最难的时候,店里一天只卖出去两三件商品,团队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尽管如此,王宁依然坚持“长期主义”——他相信潮玩市场一定会爆发,关键是要“用时间换空间”。2012-2014年,泡泡玛特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开了十几家线下门店,虽然单店盈利能力有限,但通过不断优化陈列、提升服务体验,逐渐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三、转折期(2015-2016):Molly的“救赎”

2015年,是泡泡玛特的“生死转折点”。

这一年,王宁在日本旅行时,在一家百货商场发现了Molly——一个有着湖绿色眼睛、金黄色卷发的大眼女孩手办。这个由香港设计师Kenny Wong创作的IP,当时已经在潮玩圈小有名气,但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王宁一眼就被Molly吸引:“她的眼神里有种孤独又倔强的生命力,特别能代表当代年轻人的状态。”

回国后,王宁立刻飞往香港,找到Kenny Wong谈合作。然而,Kenny对IP授权非常谨慎,他担心中国市场会把Molly“做烂”(比如粗制滥造、过度商业化)。王宁没有急于说服对方,而是带着团队做了三件事:

1. 整理泡泡玛特的用户数据,向Kenny展示中国年轻人对潮玩的热情;

2. 承诺“不做短期赚快钱的事”,而是和设计师一起“把Molly变成文化符号”;

3. 提出“独家授权”模式,保证Molly在中国市场只有泡泡玛特一个销售渠道。

经过三次谈判,Kenny终于被王宁的诚意打动,双方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

拿到Molly授权后,王宁做了一个关键决策:把潮玩和盲盒结合。当时国内盲盒市场几乎空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让消费者花钱买‘不确定性’?”王宁却认为:“盲盒的本质是‘收集癖+惊喜感’,它能让人在拆盒的瞬间获得多巴胺分泌的快感,这种体验是传统零售无法提供的。”

2016年,泡泡玛特推出Molly系列盲盒,每个系列包含12个基础款和一个隐藏款,售价59元。这种模式迅速点燃市场——消费者为了集齐所有款式,会反复购买;隐藏款的稀缺性又让二手市场价格飙升,进一步刺激了消费。

Molly盲盒在天猫旗舰店上线第一天,就卖出了1万个;线下门店的Molly专区常常排起长队,有人甚至一次性买十几个盲盒,只为“抽到隐藏款”。

四、爆发期(2017-2020):从“潮流玩具店”到“潮玩文化生态平台”

Molly的成功让泡泡玛特完成了从“渠道商”到“IP运营商”的转型。王宁意识到:“IP才是潮玩的核心,我们不能只做‘潮流搬运工’,更要成为‘文化造浪者’。”

2017年,泡泡玛特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潮玩展”,吸引了超过2万名观众,成为国内潮玩文化的标志性事件。此后,泡泡玛特开始打造“潮玩文化生态”:

• 线下门店升级:从单纯的“销售渠道”变成“体验空间”,设置打卡区、互动区,鼓励消费者拍照分享到社交媒体;

• IP矩阵拓展:除了Molly,泡泡玛特陆续推出了Dimoo(治愈系男孩)、PUCKY(天使娃娃)、The Monsters(奇幻动物)等自有IP,形成了多元化的IP矩阵;

• 内容赋能:开发潮玩IP衍生品(如文具、服饰)、投资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探索潮玩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2017-2020年,泡泡玛特的营收从1.58亿元增长到25.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净利润从156万元增长到5.24亿元,成为潮玩行业的绝对龙头。

五、成熟期(2020至今):走向全球的“文化符号”

2020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王宁在敲钟现场说:“我们不想做一家卖玩具的公司,我们要做一家‘创造快乐、传递美好’的文化公司。”

上市后,泡泡玛特加速全球化布局:

• 海外扩张:在韩国、日本、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门店,将Molly、Dimoo等IP推向全球市场;

• IP升级: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IP合作,推出联名款潮玩;

• 技术创新:探索数字藏品(NFT)、虚拟潮玩等新形态,让潮玩与元宇宙结合。

如今,泡泡玛特已经从一家“潮流玩具店”进化成“潮玩文化生态平台”——它不仅是潮玩的销售渠道,更是中国文化的输出窗口。正如王宁所说:“我们希望用潮玩连接世界,让中国的IP也能成为全球年轻人的情感寄托。”

结语:创业者的“长期主义”

泡泡玛特的创业历程,印证了一个真理:真正的创业者,不是追逐风口的人,而是创造风口的人。王宁用15年时间,把一个小众的潮玩品类做成现象级消费市场,背后是他对文化的敬畏、对用户的洞察、对长期主义的坚持。

正如他所说:“潮玩行业的本质是文化创意产业,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耐心的培育。我们不想赚快钱,只想做一家能活100年的公司。”


推荐阅读:

王宁的创业故事:曾招不到人、处处碰壁、集体离职

王宁的创业故事:从"潮流搬运工"到"文化造浪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62.html

“泡泡玛特的创业历程:从“潮流小店”到“潮玩文化帝国”” 的相关文章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返乡种植高山蔬菜 打造城里人的绿色健康菜园子

临近春节,在酉阳县涂市镇大林村2组,青年农场主佘德江的高山蔬菜基地里,十几位村民正在收割白菜,割菜、去脚叶、装箱、搬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村民将蔬菜整理包装后,运送到大林村冷链仓储车间进行冷藏,根据市场需求定量发货,产品销往广东、重庆中心城区等地。“昨天广州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电话预定了3吨高山白菜,...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怎么种红薯赚钱,在农村搞种植红薯致富致富,80后“红薯妹”黄晓艳很有发言权,她在四川安岳老家创业种植红薯,不仅自己赚钱致富,还带动村民通过种植红薯脱贫致富,来看看她的创业致富故事。1、返乡创业,自产自销红薯赚大钱四川安岳有个“红薯妹”,依靠红薯致富,还带动附近村民种植红薯致富。她带动安岳县12个乡镇...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198...

谭俊:越风雨越坚强,小小多肉实现创业大梦想

谭俊:越风雨越坚强,小小多肉实现创业大梦想

种植业创业故事:扔在土里就能蓬勃生长的多肉,谭俊感觉自己像极了它,虽然折翼,但在田野里,生命只因扎根而成长。5月13日,年轻的谭俊受邀参加长沙市残联举行的“就认这个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微宣讲活动,演讲中,他动情地说:“靠着自己的勤劳与诚实,打造一片多肉王国,折翼的雏鹰并没有断掉翱翔...

丁涛:小鹦鹉玩出大产业 播报文章

丁涛:小鹦鹉玩出大产业 播报文章

3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云梦县伍洛镇湖边村鹦鹉养殖基地,鸟舍里悦耳的鸟叫声此起彼伏。这个基地的负责人叫丁涛,今年27岁,从小就喜欢养殖鹦鹉。他将爱好做成了产业。修车学徒,因爱好投入养鸟产业2014年,丁涛高中毕业后,在武汉一家汽修店当学徒工。丁涛说,他出身农村,文凭又低,光靠打工不会有出息,只有通过...

退伍兵陈光桥:带领群众致富的“鹅司令”

退伍兵陈光桥:带领群众致富的“鹅司令”

今年38岁的郓城县随官屯镇陈庄村退伍兵陈光桥,充分发挥一名军人的领头雁作用,手拉手帮助贫困户脱贫,心连心带领乡亲们养鹅走上致富路,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鹅司令”。退伍养鹅勇创业2000年,陈光桥从武警贵州某中队退役。转业回到家乡后,他围着养育他的小村转了许多天,深深思考如何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通过创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