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3

“汉服于我而言,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我开了这个汉服店卖汉服,更多的是我对汉服的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刘童童今年17岁,却是已经创业三年的“小老板”。14岁时,她便成立了一家自制汉服的网店“福禄堂”,17岁的她和汉服事业逐渐走向了成熟,她在安庆市成立了汉服工作室,并在广东省深圳市注册了公司。

创业三年来,刘童童对汉服文化的推广从未间断,因为对她来说,汉服已经不仅仅是一份事业,而是早已深深融入到她生活中的一种牵挂与羁绊,成为她人生中的一部分。

初遇:与汉服的第一次美丽邂逅

2010年,刘童童偶然在网上看到关于汉服的推广,当时年仅10岁的她深深地被这散发这民族光芒的服装吸引了,她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汉服的知识及汉服文化的种种资料。这是她与汉服的第一次邂逅,在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激发了她对汉服无尽的喜爱。

后来,刘童童看到了一张我国56个民族的合照,合照中每个民族的人都穿着民族服装,而汉族人则穿着一件简单的T恤,“当时,我在想汉族人对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文化越来越淡薄了。然后,我就想去追根溯源,去推广属于我们汉族自己的民族衣裳。我了解了一些关于汉服制作的工序,我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越来越熟悉了汉服文化”。

“我是从贴吧入手去深入了解了汉服的,从汉服的版型、材质,一步一步地去接触汉服”。刘童童说,因为喜欢汉服,让她在“汉服”贴吧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着朋友们在贴吧里分享了自己穿汉服的照片,刘童童越发地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汉服。

对于当时的刘童童来说,根本负担不起汉服的价格,这个时候,她突然冒出了自己制作汉服的念头,“我更深入地去学习了关于汉服的质感、材质之类的知识,依照着我对汉服的理解,完成了一套汉服的制作”。这一次成功的“自力更生”,让她无比激动,创业的种子在那时悄悄地在她心里发了芽。

2013年,经过多次制作汉服,刘童童在这方面上积累了很多经验。14岁的她在这一年开了一家名叫“福禄堂”的网店,走上了创业这一条坎坷的道路。

创业:从未想过放弃这个“小骄傲”

“支撑一个网店其实挺不容易的,对于我来说,当时正在读高二,除了要学习,还要处理很多网店的琐事”。刘童童表示,当时,她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工作,包括自己设计汉服、联系厂家制作、拿货签快递单发货、联系客户等,“那时候做事情都要列个清单,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错误”。她谨小慎微地处理着每一件事,除了在选择制作汉服的布料上、绣花上要下很多功夫,还要处理各种应接不暇的“小麻烦”。其中最让她苦恼的就是时不时还会受到网络暴力的攻击,这常常让她感到措手无防。

“对我来说,精力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当时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因为这个影响到了学习成绩,成绩下滑得很严重,我爸其实不是很理解我,特别是在我高三那段时间,他希望我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所幸的是她的妈妈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在她很累的时候给她搭把手,并替她照顾网店的生意,让她有时间去学习。“整个过程特别感谢我妈,从开始到现在她一直在帮我,无怨无悔的,特别感动”。

在创业的过程中,刘童童曾碰到过很多令她崩溃的事情。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次是由于服装厂的粗心把一批衣服的领围做小了,导致衣服穿不进去。“那时候因为不知道所以卖出去了一些,当时就引来了很多退货的、给差评的、要求我改的,那批衣服因为是在服装厂做的,但当时他们不同意给我返工做修改”。她很无奈,没办法,只好自己动手,一个人把那批40多件的衣服领围拆了重新缝制。“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痛苦”。

“虽然曾经碰到过很多困难和麻烦,但好在有很多支持我的人,我的妈妈,汉服圈的朋友,还有一些我的老客户,他们不断地鼓励我,所以我从未想过放弃我这个小小的网店,因为它是我的小骄傲”。刘童童说,她的汉服店主要是在贴吧、微博上进行宣传,在这几年的宣传中,收获了许多忠实的“粉丝客户”,她说:“每当我觉得很累的时候,他们就鼓励我,说期待着下一季的汉服,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成长:汉服寄托的是传统文化的希望

去年6月,刘童童在安庆市江陵商贸城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这是一间两室一厅的套房,用作“福禄堂”的日常工作与汉服制作。她招聘了四五名员工,维持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在服装厂完成绣花、印花等步骤后,工作室的员工开始缝合样衣,每天能完成两三套衣服。一套精心设计的汉服样衣,包括选料、制版、绣花等工序,往往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问世。

“在制作汉服的工艺上,我们追求的是精美,避免出现瑕疵”。刘童童表示,在数量上不作过分追求,只在制作工艺上下功夫,一旦衣服出现瑕疵,就不会拿出来售卖。对此,她常常自我打趣道:“感觉我所支出的钱和赚到的钱相抵消后,其中的利益没有太多。就只想着把汉服做得更加精致。”

在汉服的设计上,她介绍说:“虽然招聘了专业设计师,但有的时候我有好的想法也会参与设计。”依照她的想法设计的十二生肖特制版汉服已经完成“蛇”与“龙”的制作,预计每年完成两套。

与汉服相伴的三年时光,刘童童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现在每一天都在和汉服发生故事,她对汉服的情感也在一天天地产生变化。“现在汉服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我现在就把它当作日常的衣服在穿”。她的衣柜里绝大部分都是汉服,仅有一两件是现代的服装。“刚开始可能还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走在路上会有人拿出手机来拍我,但现在已经不会这么觉得了,在我心目中,汉服就是日常所穿的衣服”。

如今,刘童童考入了大学,在大学生活中,她学会了如何将学业与事业协调兼顾,“大学的课也挺多的,但我会事先将一周要做的事情给列好,并集中到没课的时候去完成它,把学业和事业两者都兼顾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51.html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的相关文章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养龟菜鸟变达人“望闻问切”知龟情

惠阳知名的大学生创业兄弟曾广浩、曾广深,在成功打造惠阳首个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后,又涉足了新领域——这回是惠阳冷门养殖行业,石金钱龟、草龟养殖。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养龟菜鸟到如今能够帮龟治病,曾氏兄弟的养龟场成为当地最大规模养龟场,养龟7000多只,是惠阳重要龟种、龟苗集散地。曾氏兄弟与陈勇明打理的养...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本文介绍两位成功创业者的感悟。一、坚持职业操守20年前,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当初决定要回来种大棚的时候,家里是反对的。家人认为我在外做生意,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但是毕竟收入比较可观,猛然间放弃干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家里觉得我脑子‘坏掉了’。”武加祥笑着调侃道,“当时家里给我打电话,给我说搞种植多么不容易,说咱也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脑袋一热种大棚,万一赔钱了,里里外外这...

90后女孩辞职养蜂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90后女孩辞职养蜂创业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排排的蜂箱整齐地排列在花丛旁,一群群的蜜蜂飞舞在山野花丛中,在蜂蜜收购季,蜂农们就开始忙碌地穿梭于蜂箱间,看蜂,摇蜜,孜孜不倦。养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艰难,饱含酸甜苦辣。然而,海盐元通街道的90后女孩沈宇琼毅然辞职创业,与蜜蜂为伴。近日,记者在元通街道的“沈福宝”蜂蜜销售中心见到了沈宇琼,她...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初秋雨后,雁北大地格外凉爽,放眼望去,山坡和草地郁郁葱葱,在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衬托下,雪白的羊群自由地分散在山野间,分外显眼。“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朔州活动期间,采风团来到右玉县,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倾听这位“羊代表”背后的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一、回乡创业“养羊”得意朔州市右玉县张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