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他烧伤后曾欲自杀,如今养鹦鹉年收入十几万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35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潍坊临朐县冶源镇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鸟人,他叫聂象波。他其实是一名全身90%面积烧伤的残疾人,如今靠着养鹦鹉发家致富,年收入十几万元。今天,山东广播电视台《民生直通车》栏目讲述了聂象波的致富故事。

一走进聂象波的家中,记者便被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包围了,这一个个活泼灵动的小家伙,甚是可爱。他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虎皮鹦鹉,是虎皮鹦鹉中的一种,叫云斑,由于成活率高、而且鸟的市场价格低,在花鸟市场上需求量很大。

聂象波告诉记者这几十只混养在笼子里的都是最新繁殖的,即将准备出售。虎皮鹦鹉的生长速度较快,只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对外销售了。目前他一共养了200对的虎皮鹦鹉,每对鹦鹉能给他带来300元左右的收入,这样算下来,单是虎皮鹦鹉,每年就能给聂象波带来五、六万元的纯收入。

不过,最让他得意的还是自己养殖的旋风鹦鹉。他告诉我们,这是他养殖的比较高档的一种,主要走高端市场,“现在批发价在100块钱一只,一对鹦鹉平均能赚五六百块钱吧,咱现在养着200多对,少说也能赚十万块钱左右吧。”

由于旋风鹦鹉繁殖率低,成活比较困难,加之这种鹦鹉可以作为手养鸟养殖,观赏价值高,如今市场上虽然价格不菲,但供不应求。不过虽然鹦鹉养殖的效益可观,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养的。聂象波说,养殖鹦鹉是个细心的技术活,吃的饲料都是需要特殊配比的,其中的营养物质缺一不可,任何一样的缺失都会导致鹦鹉出现问题。同时,对于每对鹦鹉的脾性都要熟记于心,哪一对最近有情绪了,哪一对最近适合繁殖了,都得做到心中有数。

现在的聂象波活泼开朗,事业有成。然而在两年前,他还是性格封闭,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还有过轻生的念头。而这一切,还要从2005年的一场大火开始说起。在2005年之前,聂象波夫妻倆干着炉烤火烧的生意。虽然辛苦,但也幸福。2005年的一天,意外突然发生了。自家油炉的油箱突然爆炸并且引起了大火,聂象波的妻子当场死亡,聂象波全身90%被烧伤,造成终身肢体三级残疾,失去了主要劳动能力。与此同时,聂象波家的所有财产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由于多次手术,他的家里更是一贫如洗,情绪非常消沉,加之脸上烧的难看,聂象波再也不愿出门,整天闷在家中,甚至多次有过轻生的念头。聂象波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整整三年,没出过家门。”要不是为了孩子,我早就不想活了。“

2015年,时任潍坊市老干局办公室主任的牛伟志来到了这个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按照上级规定牛伟志需要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摸底调查。没想到当他走访到聂象波家的时候,多次吃了闭门羹,聂象波不是在家闭门不见,就是说自己不在家。

通过村干部了解到聂象波家中的情况后,牛伟志决定多去几次。“牛主任他不是一次来,他三番五次的来,他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在这住着,就是随便聊天。”随着“孩子”、“家庭”、“父母”等话题的深入,慢慢地聂象波接受了牛伟志,牛伟志也把聂象波作为了朋友,这一点也让聂象波万分感动,因为那时候自己的脸谁见了都害怕。

通过接触,牛伟志发现了聂象波的一个爱好,由于多年不愿出家门,同时又因为喜欢,聂象波对于养鸟情有独钟,而且偶尔还接一些帮助朋友驯养鸟儿的活。虽然聂象波只是把它当做爱好,不过从大城市里来的牛伟志却发现这里面有门路,他知道观赏鸟养殖在目前是一个新兴的特色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冷门养殖行业,因为懂技术的人很少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需求量又很大,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既然聂象波有技术,为什么不开个养殖场呢?

牛伟志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聂象波,不过养一只两只还好,如果成规模的养殖,聂象波心里也没底。养殖出来去哪销售呢?市场前景到底如何呢?真正到了执行的环节,说真的牛伟志心里也没有底。牛伟志决定带着聂象波一起外出考察考察市场,看看究竟能不能行。聂象波告诉我们,牛书记先后带着他走遍了潍坊、临沂、淄博、德州等地的花鸟市场,通过考察他们发现,鹦鹉养殖绝对靠谱。

于是,在村两委成员的一致同意下,大家决定利用扶贫资金建立一个观赏鸟养殖合作社。聂象波凭借技术和劳动入股占部分收益,其余的收益用来帮助其他的贫困户。如今,这个养殖基地一年就能实现收入15万元左右。

现在聂象波的养殖场越来越好,村里人发现聂象波也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如今的致富带头人。下一步,养殖合作社将在稳固提高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以聂象波为人才依托,培养更多的养殖人员,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中心,扩大辐射面积,在村里形成特色养殖产业链。

如今的牛伟志已经完成了第一书记的任期离开了村子,不过聂象波说,他在没事的时候还是喜欢去找牛书记唠唠家常,聊聊合作社的营生,展望一下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20.html

“他烧伤后曾欲自杀,如今养鹦鹉年收入十几万” 的相关文章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在桂林的乡村房前屋后偶尔能看到芭蕉树,但是规模种植芭蕉却没有。阳朔普益乡留公村的村民黎新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种起了西贡蕉,还带领村民连片种植一起发家致富。从做香蕉生意到引进芭蕉种植黎新发1988年出生,34岁,记者在芭蕉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药水。只见他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小,鼻梁上还架...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从“一无所知”到实现“草莓自由”,90后小伙返乡创业种草莓

“我家的草莓采用无土化栽培技术种植,‘住’着‘高楼’,‘吃’着基质,‘喝’着营养液,采摘时还不用弯下腰……”一进“泡泡糖空中生态园”,记者就看到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整齐地排列着,架设在离地约90厘米的钢架上;种植槽内,一株株草莓苗油绿茂盛,白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十分好看。离草莓上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此时草...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丹江:巾帼“推介官”为大美丹江口市代言

“长得像毛毛虫一样的水果,你们见过吗?走,今天带大家到计家沟村见识见识!”“潘家岩的樱桃红了,快来一起摘樱桃吧!”“从沧浪海旅游港乘船,半个小时就能到达百喜岛,家门口也可以看海啦!”五一小长假以来,不少市民和游客因为刷到这些短视频,纷纷慕名来到丹江口市的美丽乡村和特色景区游玩打卡、摘果赏景,与家人一...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石柱:青年小伙返乡创业 扎根田野致富有“稻”

盛夏时节,在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雷庄村高歇组连片集中的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绿油油的稻秧长势喜人。日前,笔者在现场看到,九零后青年创业者郎磊卷起裤管,背着喷雾器,在对稻秧喷施专用叶面肥。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郎磊在喷施叶面肥。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在水稻苗期,喷施叶面肥,可促进水稻苗株...

一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路

一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路

返乡创业故事:时间来到下午6时,安静的生产车间嘈杂起来,女工们整了整手头的线束,结束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的新社区工厂。生产车间外,是搬迁群众的住房——一排白色的三层小楼,在青山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天是9月27日,一场雨刚下过,空气中还有淡淡的泥土味。女工们一...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委员名片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