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年养蚕4个月 村民收入2万余元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5

8月4日,资阳市乐至县东山镇东乐村,最高气温突破36℃,连片的桑田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

“今年蚕茧价格高,上一季每公斤58.5元,我一共卖了7000多元。”站在自家院坝里,村民黄德淑向记者算起收入账,“一年我可以养4季,光是养蚕今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

像黄德淑这样的蚕农在东山镇还有很多,作为乐至县打造现代蚕桑产业园的核心示范区,东山镇现有桑园1.2万亩、桑树780余万株,养蚕户2356户,年产茧23.8万公斤。近年来,当地强化优质蚕桑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园区、兴产业,带动桑黄菌、丝绵被等蚕桑资源加工蓬勃发展、蚕桑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2020年,东山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874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

村民算收入账

蚕茧一季就卖了7000多元

从乐至城区出发,沿国道319行驶约20分钟,便能到达东乐村。

黄德淑的家正好在公路旁,不远处是她家的桑树田。“小时候家里面就一直在养蚕,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也学会了养蚕。”说起养蚕,今年56岁的黄德淑滔滔不绝,她已从事这项工作30多年。

在黄德淑的眼里,养蚕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收益大的“好门路”。为什么这样说?黄德淑算了一笔账:上一季,她花100多元购买了两张蚕卵纸,经过20多天的培育,小蚕最终形成蚕茧,“今年蚕茧价格高,每公斤能卖58.5元,我一季就卖了7000多元。”

每年的5月到9月,黄德淑一共能养4季蚕,按今年这个价格,她有2万多元的收入。“赚的还是辛苦钱。”黄德淑一边说一边指向桑田,“每天一大早就要去摘桑叶,摘回来喂蚕还要注意不能有任何污染。”

尽管辛苦,但黄德淑却很满足。“在农村,我这个年纪能有这样的收入,很不错了。”她特别提到,除了在家里养蚕,她还在村上的养蚕家庭农场务工,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

大园区+小业主

业主“拎包入住”产业园

乐至是陈毅元帅的故乡,有“帅乡”的美誉。当地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质宜种性广,特别适宜发展蚕桑业,其养蚕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期。1959年,陈毅元帅回乡视察时,看见家乡蚕桑文化兴盛、蚕桑产业发达,欣然赋诗《冬夜杂咏·故乡》:“公社遍故乡,到处是桑园。蚕娘两万人,一年八季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然而以前乐至村民养蚕都是“各自为阵”,技术落后,难成规模。经过调研,一个现代蚕桑产业园的设想开始在当地谋篇。

东山镇党委书记全陆介绍,当地建立了“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引进红旗丝厂、丝绸之路等4家企业入驻现代蚕桑产业园,以“大园区+小业主”、“返租倒包”等模式带动发展蚕桑家庭农场、大学生创业主体、农家乐等新型经营主体。黄德淑务工的阿文蚕桑家庭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进来的时候,蚕房这些都是盖好了的,相当于‘拎包入住。’”阿文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梁能文说,他在东乐村承包了60多亩地,每年能养5季蚕,“所有的蚕茧统一收购,不愁销路,今年大概有30多万元的收入。”

此外,梁能文还发展起小蚕共育室,雇佣周边村民到农场务工,一年共计要给村民发8万-9万元的工资。

打造“乐至样板”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在离东山镇东乐村不远的方广村,旺亿生态园的周苹苹正忙着制作蚕丝被,晶莹剔透的蚕丝在她的轻轻拨动下变得蓬松起来。

“小时候家里就在养蚕,栽桑养蚕的成本相对较低,乐至又是蚕桑大县,养蚕的前景很好。”周苹苹介绍,2015年,她与丈夫决定回乡创业。一个小院,一间蚕房,搭起了夫妻俩的蚕桑梦。

如今,旺亿生态园内种植了300余亩桑树以及80亩水果,同时开发出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桑枝食用菌等各类产品。这个优质的观光旅游打卡地,成为乐至蚕桑产业示范区的一个缩影。

“我们将结合乐至‘中国桑都’建设规划,以‘桑田公社’建设为载体,规划在核心区建设规范化现代蚕桑全要素集成新园区1.2万亩。”乐至县蚕桑局副局长罗红琼介绍,乐至将以东山镇为核心,辐射周边乡镇,打造“乐归桑田游憩环”,串联智慧蚕桑示范区、种养循环功能区、东山蚕丝主题小镇、桑梓原乡文化传承区、蚕桑农旅融合发展区5个产业板块。

同时,通过升级蚕桑技术、丰富乡村产业、植入蚕桑文化,构建一个“蚕桑+文旅+农创”的乡村桑梓文化体验休闲区。“我们将力争通过5年时间,建成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蚕桑产业强镇‘乐至样板’。”罗红琼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447.html

“一年养蚕4个月 村民收入2万余元” 的相关文章

龙岗95后女孩,助“胖虎”火遍全网

龙岗95后女孩,助“胖虎”火遍全网

创业故事,虎年新春,一只胖嘟嘟的“憨憨”胖虎,成为全网最火的动物明星之一,活跃在表情包、红包封面和各大品牌的联名产品上。这只火爆全网的老虎形象,是由我国人气漫画家不二马大叔创作的IP——“我不是胖虎”。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胖虎是由龙岗2013文化创客园的深圳奇策迭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打造“出道”,而这...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北漂奶奶”返乡创业 高原上养蚯蚓“引”富路

2日清晨,在黄河上游的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52岁的韩发图麦刚为5岁的孙子穿好衣服就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这几天我们来不了,天冷了,蚯蚓也都进深土了,主要就是保湿,只要大棚盖好,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韩发图麦对电话那头的人说。这位精神而又能干的妇女是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北漂奶奶”,顾名思义,...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湖南汉子放弃百万年薪创业 4套别墅换回13000亩油茶

“粒粒黄金果,滴滴致富油”。眼下油茶果采摘已接近尾声,在洞口县千亩油茶产业基地,仍有不少村民穿梭在成片的茶林间,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摘、打包、装运,动作迅速而熟练,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在洞口县,小小油茶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而这其中少不了杨柱石的贡献。农村伢子能吃苦成为村里第一位大学生说起杨柱...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刘洋:返乡创业“新农人”电商直播“新网红”

走进开封市祥符区半坡店乡易洋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的新西兰万只肉羊育肥基地,一个个养殖大棚映入眼帘,几千只羊儿“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羊舍内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利奴、萨福克、乌珠穆沁等高端品质羊精壮灵巧,在追逐撒欢,刘洋正在为它们拌料、喂料,忙得不亦乐乎。两年前,还穿着笔挺的西服和锃亮的皮鞋,领着国外百...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赣南“阿柑正传”:4名95后的非典型创业

95后创业故事:创业第7年,蓝宁和合伙人定下目标:卖出1000万斤赣南脐橙。时间回到2016年。20岁的蓝宁拉上同学凌雨南、凌永春,在网上卖出2万斤脐橙,赚了一万多块钱。这笔钱,成为他们创业之路的“启动资金”。此后,他们经历了“半工半创”的候鸟生涯,也遭遇过挣来200万全部亏损的挫折。2021年,这...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近段时期以来,多肉植物凭借它的迷你“身材”、肉肉的“长相”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还出现了不少“多肉玩家”“多肉粉”等等。有些人花在多肉植物上的钱高达十几万。随着多肉植物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进行创业。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小玩意,真能做成大生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小村庄种多肉年收入8000万,名企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