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41

罗小庆,1995年2月出生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家境清寒。靠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学校的关心帮扶,她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毕业时,抱着帮助更多人通过养鸡增收致富的梦想,她选择了回到农村创业,致力于把科学土鸡养殖技术带到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几年来,她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认可。

与鸡结缘 激发创业梦想

上高中时,罗小庆的父亲因工致残、劳动力弱,无法外出务工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家庭十分贫困。2015年9月,罗小庆考入南昌师范学院生物系(现为生命科学学院)。2016年,学校在综合她个人情况及家乡地理环境后,决定将学校重要科技成果“地方原种土鸡种质”培育的一批“青年土鸡”免费给罗小庆父母喂养。优质的鸡种,当年就带动家庭增收2万元。虽然罗小庆的家庭状况稍有改善,但她还发现家乡有许多和她家情况相似的农户。因此,在2017年3月,罗小庆自告奋勇找到学校,希望能够将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做一个“研—产—销”为一体的大学生助农创新创业项目,带领更多人养鸡增收。

在学校的支持下,“一线生鸡·金凤筑梦”大学生助农创业项目诞生。初创团队8人,罗小庆担任项目负责人,团队首先在吉安市吉水县桑园村进行试点,当时驻村干部召集村民领鸡苗,却只来了4户人家,那次只送出了200多只鸡苗。

打小在农村长大的罗小庆,深知农户养鸡的两大痛点:鸡如果体质不好容易生病,养多了还不容易卖出去。所以,她选用江西原种土鸡苗进行科学喂养,并建立了完备的防疫体系,农户收到的都是60天龄以上、成活率高达99%的优质育成鸡。团队还为农户提供土鸡喂养技术培训及代销服务,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罗小庆表示,农户只要负责把鸡养好,剩下的事就交给她和团队。

第一批养鸡户人均增收3000元。团队第二次下乡送鸡苗,车还没开到村口,就有不少村民提着箩筐、篮子早早地等在操场了,“第二次送了2000多只,几乎整个桑园村的村民都来了”。两年间,团队走访调研了江西省内16个县的35个贫困村,将实验室培育孵化的“鸡苗”送入了家家户户。

坚持挑战 不断突破自我

土鸡养殖周期长、成本高,需10个月至一年时间才能达到出栏标准。但真正的土鸡和快速出栏的饲料鸡口感截然不同。团队前期市场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是顾客买不到真正的土鸡产品,另一方面则是农户养殖的土鸡卖不出好价格。

项目刚起步时,团队拎着6盒土鸡蛋去学校附近的小区摆摊,一天下来,连宣传页都没发出去。事后,罗小庆调整思路,把摆摊地点换在高校教师聚集的教职工宿舍楼下,同时,把目光瞄准南昌市的各类展销会、对接会。找准了目标客户,土鸡产品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2019年6月,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浙江杭州举行,“一线生鸡”项目是江西省唯一入选的高校项目。第一次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展会,有点紧张的罗小庆抱着200枚土鸡蛋进入会场,看到周围的高科技产品时,她有些气馁,“我们的鸡蛋太没有竞争力了” 。

一旁的学校党委书记王金平看出了她的不安,开导她说:“小庆,我们的鸡蛋可不是普通的鸡蛋,这里面包含了 14项专利,它里面是有科学技术和助农情怀的。”让罗小庆意外的是,她的展台被观展的人围得水泄不通,“我们的土鸡蛋接地气,绿色助农更吸引人”。

几年来,罗小庆带领团队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创业组金奖,第四、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第四、五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金奖,“赣江新区杯”第六届“创青春”暨“创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二等奖。罗小庆个人获得“2019-2020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2020年全国“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2020年江西省“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2019年江西最美大学生、2019年江西省自强之星、2019年省江西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扎根农村 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7月,她带着“做一个真正的土鸡品牌,让更多人富起来”的梦想,选址南昌市进贤县二塘乡,和另外两个伙伴创建了“一线生鸡”大学生助农创业基地。他们贷款20万元,在二塘乡租了100亩林地,母校南昌师范学院还特批了专项资金用于基地建设。

除草、围栏、打桩、建鸡舍、保温室消杀,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节省经费,罗小庆事事亲力亲为,买不起混凝土搅拌机,她就自己手动搅拌;400平方米活动区,1万多块吸水砖,全靠徒手搬运,三人断断续续铺了几个月。

除了比人还高的草,基地最不缺的就是蚊子。罗小庆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但她却笑着说:“每一个包都是我创业路上的功勋章。”

即便资金并不充裕,罗小庆仍坚持粮食喂养,一只鸡仅粮食成本就得100多元,靠着口碑,罗小庆收获了不少回头客。几年里,在罗小庆的精心打理下,基地也变得有模有样:可同时容纳100余人的餐厅拔地而起;室外开辟了活动区、露营点;顾客来了,夏天摘李子,秋天采茶籽,冬天摘蜜橘和柠檬柚;在共享菜地,顾客还能挖上两锄头,过把瘾。除了在南昌众多高校设立提货点,“一线生鸡”产品还上线了扶贫商城,销往全国各地。这些年,团队助农增收了5150万元,帮助了近3000位农户。

罗小庆和一线生鸡——大学生助农创业项目团队项目发展过程中制定了全国首个土鸡散养行业标准和土鸡回收行业标准,参与申请了13项国家专利,保证了散养土鸡的品质、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并探索形成了选好种、教他养、收他鸡、帮他卖、共振兴的助农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

正是由于罗小庆在乡村振兴方面作出的优异成绩,今年5月,她先后被评为首届进贤县青年五四奖章和赣鄱乡村好青年。今年10月23日,罗小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到了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就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未来的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更加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71.html

“山村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的相关文章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兴山能人返乡创业 争当乡村振兴“领头羊”

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榛子乡育林村正式挂牌成立,合作社将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社员重点种植有机包菜。4月21日,兴山县吴傅记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邹磊 摄)包菜又叫甘蓝,口感清脆,味道甘甜,营养价值丰富,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市场需求量大。在种植上,包菜适...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女性和男性在创业上的差异和各自优势有哪些?

虽说在商界里企业家都是以男性居多,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歧视的现象越来越少,男性女性更加的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力。就创业来说,现在创业不分男女老少,而且女性创业的比例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出现在我们视线里,像董明珠、陈丽华这样知名的企业家不在少数。女性创业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是分担家庭压力,有的...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王小丽:返乡创业养蚯蚓一个月收入18万

重庆返乡农民工王小丽开办的蚯蚓养殖基地,那一行行散发出牛粪味的田垄就是“蚯蚓养殖床”。在养殖基地旁边,笔者看见带着近视眼镜的王小丽。此时的她,正与弟弟王虎、堂妹王英、舅舅刘兴勇一道,将村民采收的一大盆蚯蚓带回屋里分盒包装,然后再成件发往合川、江津、重庆主城及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王小丽告诉笔者,现年3...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薛超:一个90后的“电商故事”

电商创业故事:随着淘宝等电商的飞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购市场有很大的创业机会。作为一名90后电商创业者,薛超用乐观的心态和创新的意识,寻找到了一条通向自己梦想的路。在接触电商之前,薛超一直做着南北干货的生意。2018年底,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萌生了在线上销售自己产品的...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海归硕士康英德:回乡种菜年产值近1.17亿, 带领乡亲走出致富路

种地到底多辛苦,我国的唐朝诗人李绅早已一语道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在福建厦门的康英德却不怕吃苦,他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农业的种子。留学归国后,不顾家人反对回乡种菜,靠着一粒粒的蔬菜种子,带领家乡村民实现致富增收,年产值近1.17亿元,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为什么会选择回乡创业种菜呢?讲述三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