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15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了一条生态产业链。人畜粪便、农业秸秆、园林树枝、有害植物……这些都是蚯蚓们的“口粮”,它们每天要吃掉近百吨“垃圾”,生产出蚯蚓粪用于生态种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

手捧蚯蚓的罗景杨

一、家里种植枇杷亏损,她产生了养殖蚯的念头

12月13日,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的蚯蚓粪生产基地内,不时传来一阵阵臭味,大棚内的养殖床一垄一垄的,形式大小统一,罗景杨扒开阴暗潮湿的泥土,密密麻麻的红色蚯蚓不断蠕动。

整日与泥土、粪便、秸秆打交道的罗景杨尽管一身工人装,也掩盖不了她身上“新农人”的身份,“你别看蚯蚓小,但它们浑身是宝,生态经济效益好,还能带动父老乡亲致富。”谈起自己的事业,罗景杨颇为兴奋。20多岁的罗景杨是凉山州德昌县人,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从事美容行业的工作,月薪过万,生活稳定。2018年,她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辞掉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凉山,选择在西昌市高草回族乡谌堡村养殖蚯蚓创业。

罗景杨介绍,回乡养蚯蚓创业,主要是受家人影响。2014年,罗景杨一家人在德昌县种了300多亩枇杷,预计四年能丰产盈利。但到了2018年,枇杷树上结的果子不仅产量少,而且口感差。追根溯源,是土壤常年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的问题。“丰产盈利”的梦想破灭了,一家人辛苦四年却亏损了300万元。看到父母为此一筹莫展,罗景杨很着急。为了帮助家里走出困境,她每天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世界上除了蚯蚓粪粒别无沃土”。所以,她产生了养蚯蚓生产蚯蚓粪改良土壤的念头。

二、创业路上曾遭遇挫折,20多万元的蚯蚓苗一夜死光

罗景杨继续查看了很多关于蚯蚓粪的信息,并走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的行业专家,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解决家里的种植难题。在走访过程中,罗景杨对蚯蚓粪的了解更多了。“蚯蚓粪不仅可以给植物提供很好的养分,让土壤形成团粒结构,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化肥的用量,蚯蚓粪中的蚯蚓蛋白酶,还可以抗病虫害。” 罗景杨了解到,利用蚯蚓的食腐性能,可以把农业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混合发酵后,用蚯蚓吞食,变成蚯蚓粪。

罗景杨查看蚯蚓长势

在家人的支持下,罗景杨很快找到了合作人,一同成立了西昌千丘润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在西昌市委、政府及高草乡领导的支持下,在西昌高草乡租用了104.5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创业路是平坦的,罗景杨也是如此。她和表姐跑了几个省,购买回第一批价值20多万元的蚯蚓苗,兴冲冲地投入养殖,却没想到一夜之间全部死光。“我们把粪便、秸秆混合泥土后,就把蚯蚓放进去了,后来才知道第一步就错了。因为这些东西混合后会产生高温,蚯蚓是很脆弱的,受不了高温就死了。”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罗景杨经常请教专家,经过不断试验和改良,因地制宜得出了一套适合西昌的蚯蚓养殖技术,去年迎来了第一批蚯蚓粪。为了证实蚯蚓粪的效用,罗景杨并没有急着投入销售,而是在自家的枇杷果园里做起了试验,“枇杷树的生长情况明显好转,果子产量明显提高,口感也很好”。

在养殖基地内,放着一堆堆秸杆和树枝、枯草,工人操作下的机器发出轰鸣声。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这些秸杆和树枝被加工后,混合一些人蓄粪便、生活污泥、泥土等发酵,堆成养殖床用于蚯蚓养殖。

三、变废为宝,每天吃掉上百吨“垃圾”产出蚯蚓粪

罗景杨表示,“蚯蚓工厂”主要原料来自农村禁止焚烧的秸秆、城区的园林修剪的树枝、发粪池的人蓄粪便、自来水公司污泥等,“邛海泸山景区的枯枝杂草、水葫芦、水花生等有害植物,景区不好处理,都拉到我们这里,我们加工后变废为宝”。目前,公司用蚯蚓已经处理各种粪便3万吨,园林绿化树枝秸秆2万吨,年创收数百万元,实现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利用其粪便拓展种植养殖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融合。

“蚯蚓的胃口很好也很大,能吃掉它们体重一二十倍的东西,养殖床要保持疏松透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机器松土,不然蚯蚓可能出现死亡。”站在蚯蚓养殖床旁,罗景杨告诉红星新闻,养殖床开始有80厘米高,蚯蚓要吃掉一半的高度,“它们几个月走完一生,这里大约有上亿条蚯蚓,每天要吃掉上百吨‘垃圾’”。目前,蚯蚓生产出的蚯蚓粪已用于石榴、蓝莓、葡萄、辣椒等农作物种植。段春英谌堡村种了1.7亩辣椒,最近一段时间都在采收,她告诉红星新闻:女孩创业故事,“蚯蚓粪比普通的肥料更好,亩产增加约四分之一,且种出来的辣椒外形、口感更好,批发价要高一些,一亩的产值可以达到七八万元。”

如今,罗景杨不仅把蚯蚓粪卖到了西昌多个乡村的种植户手中,还吸引了凉山以外的农户和企业前来购买。西昌市高草回族乡党委书记陈琪介绍:“这是我们引进的一家环保企业,蚯蚓粪对于改良土壤土质效果比较明显,减少了土壤板结现象,种出的农产品口感好,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同时,利用蚯蚓进行秸杆处理,有利于环保。”在当地,很多人都称罗景杨“蚯蚓妈妈”或“蚯蚓女孩”。“很多女孩子见到蚯蚓就会起鸡皮疙瘩,你天天与粪便、蚯蚓这些东西打交道,不怕脏不怕累啊?”也有人问过她这样的问题。不过,罗景杨表示:“虽然创业很辛苦,但要踏踏实实地做,只要自己用心付出了,所经历的脏累苦都会成为一辈子的财富,我觉得奋斗的青春最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39.html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的相关文章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返乡创业15年让近万人家门口就业

“这一批40万件的针织衫,是出口到国外沃尔玛超市的订单。”4月26日,在单县李田楼镇李田楼村头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正在忙碌赶制外贸订单200多名工人们,返乡创业带头人马秋花介绍说。今年48岁的马秋花从小在这儿长大,自18岁外出,辗转广东、福建等地务工,挤过工棚,睡过大街,历尽艰辛。吃苦能干的她从打工车...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崇阳:“80后”返乡创业 黄精地里刨“黄金”

“80后”崇阳返乡创业青年雷志超,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这片沃土上,一步一个脚印,一路拓荒开路,带领群众种植黄精奔富路,在黄精地里刨“黄金”。在崇阳县举行的2022年首届“桃溪杯”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中,雷志超荣获第三名。雷志超是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在浙江杭州经营一家服装公司,开始几...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农妇创业8年 养金鱼致富

大家都知道《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今天,我们告诉您一个农妇与金鱼的故事。八年前,高新区板塘乡新农村的黄素莲还是一名普通的农妇。八年后,50岁的黄素莲成为一位年出售50万条金鱼的养殖基地负责人。因为家贫,她高中只念了一年,中年偶然一次创业却让她走上富裕之路。今年“三八”妇女节,勤劳的黄素莲还获得了高新区...

创业者刘闻波:从“互联网 ”到智能制造

创业者刘闻波:从“互联网 ”到智能制造

作为一名创业者,刘闻波时常需要感知“机会”在哪里。过去这十年,这些“机会”的变化,也让他从细微处看见广州、看见中国的变化。2012年至今,从最初创立互联网货运平台“1号货的”,到如今投建印刷包装领域的“智能云工厂”,刘闻波先后两次创业。其中,“1号货的”项目在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