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

4月上旬,苗族聚居的花垣县山中细雨霏霏,桃红李白。采访中,我们遇到许多个性鲜明的苗家青年,其中,有3个人的故事令人难忘……

硕士当上“放牛郎”

花垣县雅酉镇麻家村的龙胜新年方27岁,拥有中南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如今却被人们戏称为“放牛郎”。2011年毕业后,龙胜新决定自主创业。通过时近半年的社会调研,他决定兴办农场,养殖湘西黄牛。

“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盘出个大学生。没想到他又回来养牛,我气得睡不着觉。”龙胜新的父亲开始并不同意他搞什么养殖。

龙胜新借来22万元创业资金,买来20头湘西黄牛,在山上搭一间茅屋,不论天晴、下雨,他都住在山上,观察牛的习性、研究牛的饮食。 3年后,龙胜新的农场里母牛产仔率达95%以上,小牛成活率达100%,牛群已发展到100多头。父母、妻子及几位村民都成了养殖场的员工。母亲的脸上也有了笑意,“看来他的选择是对的。”

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养牛户60多户,其中,20头以上规模的有6户。“现在要解决的是草场建设问题。希望相关部门支持我流转荒山,扩大草场和养殖规模,帮助更多的村民增收。”龙胜新说。

“老板”当“村官”

花垣县排吾乡小排吾村坐落在摩天岭山脚下。4月10日清晨,摩天岭山脚下,小排吾村党支部书记麻绍池正与村民们忙着挑沙运石,拦溪筑坝。

1996年,麻绍池从州民族教育学院毕业后,先后到广东、深圳等地的企业谋职,回乡后还担任过花垣县及秀山、松桃等地矿业公司的厂长。2011年,他办起了花垣县金石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超过500万元。

然而,2014年3月,他却安安心心当起了“村官”。一个资产数百万的“老板”跑回山旮旯里当个小“村官”,一些人着实搞不懂,“回来到底图什么?”

麻绍池给出的答案很简单,“很多寨子变化大,可我们寨连一栋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我们小排吾人不差,我回来和大家一起搞,有钱没钱,拼命三年!”

“乡里县里、田里土里,他从早忙到黑。”老支书龙昌金说。去年以来,麻绍池先后筹资100多万元,硬化、新修通组路1050米、进户路1600米,新修水渠2200多米;修建水井3口,架设自来水管3500多米,解决了1000多名村民的饮水难题。

目前,村里成立了生态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麻绍池以个人名义贷款100万元筑坝,建设养鱼设施。“如果有风险,我一个人来担,如果有效益,全村人分红。”他很有底气,“这里水质好、风景好、民风纯,我们既可以养生态鱼,还可以发展休闲垂钓,带动乡村游、农家乐……”

残疾农民当作家

花垣县排吾乡董马村的龙震南,是一位因小脑先天发育不全致残的青年。近年来,他先后在杂志、网络等平台发表了歌词、诗歌、小说、剧本等2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看到我们的到来,龙震南吃力地举起双手,向我们表示欢迎。“震南文学创作工作室”就建在他家的火塘边,窗户下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

“你怎么想到搞文学创作的呢?”我们问。

“1999年11月,我看到电视台播出电视剧《傻阿甘》,主人翁命运与我十分相似,最终他通过努力实现了梦想。这之后我便决定从事文学创作。”龙震南回忆。

为了学会电脑打字,他请堂妹辅导他学五笔打字法。不听使唤的手指,经过3年千万次练习,2011年6月,他终于达到了一分钟可打60字的打字速度。

“我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长篇小说《折翅的天使》和乡村电影剧本《爱在苗岭》的创作上。”龙震南熟练地翻开电脑网页,在百度里打上他的名字,顿时出现了10多行关于他创作的标题和词条。我们发现,他已先后创作并发表诗歌20多首、散文24篇、小说11篇、歌词30多首。

如今,龙震南已是自治州作家协会会员,受聘担任湘西生活网管理员,为湘西生活网提供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07.html

“中南大学27岁硕士回乡创业当“放牛郎”” 的相关文章

回乡创业带动老乡脱贫 一个大学生的初心与爱心

回乡创业带动老乡脱贫 一个大学生的初心与爱心

返乡创业故事:今年36岁的王禹是一名回乡创业大学生,他多年来热心于公益事业,弘扬核心价值观,发挥正能量,与邻居和睦相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也教育孩子尊敬老人,深受邻里好评。组建“爱心帮帮团” 结对帮扶50多户家庭“我又来看你了,最近还好吗?有没有好好学习?”近日,家住连云港猴嘴街道黄沙坨社区的王禹...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东平青年返乡创业 广阔田野大有作为

“当初决定要回来种大棚的时候,家里是反对的。家人认为我在外做生意,虽然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但是毕竟收入比较可观,猛然间放弃干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家里觉得我脑子‘坏掉了’。”武加祥笑着调侃道,“当时家里给我打电话,给我说搞种植多么不容易,说咱也不懂技术、也没有销路,脑袋一热种大棚,万一赔钱了,里里外外这...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创业故事:今年71周岁的潘焕华,是瑞安康馨养老服务中心(简称康馨)的创始人兼董事长。2000年,年逾五旬的她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创办了瑞安康馨养老院。20年来,她紧紧抓住时代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养老事业版图,一手将康馨打造成一家拥有机构养老、培训、康复、居家上门、服务便民网点为一体的规模大、服务功能全的...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这款山楂饮料罐头,来自中国山楂之乡河北兴隆,全国包邮到家!”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倾力推销产品。34岁的张静盯着手机直播画面,自信中透着干练。从海归硕士到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张静和她的团队一起,演绎了一部创业版“山楂树之恋”,让兴隆的小红果成为致富“甜蜜果”。改变轨迹 留学生回乡创业“留学...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把家乡的蔬菜卖到了全世界,年进账过亿

“90后”帅小伙留学归来创业,化身家乡蔬菜“经纪人”,研发8项专利,助上百户农民增收,一年出口蔬菜超过10万吨,销售额上亿元。留学归来,仍是农民“为什么品质一般的蔬菜在国外都可以有那么好的价格,而在国内,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却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对于这个问题,唐宇一直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