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

金秋时节,笔者走进苌庄镇桑庄村惠民木业有限公司,只见平整宽大的厂院里整齐地堆放着一垛垛白色木条。加工厂里,员工们把晒干的木条装进铁筐,用叉车推进车间,经过刷胶机刷胶,然后整齐地摆放在操作台上,通过热压机加热、加压、成型,一块块长2.48米、宽1.25米的半成品生态板芯、细木工板便被运往库房。该公司以加工模式为主,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机器设备俱全,产品发往山东、河北,经再次加工为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帮助家乡发展也是我肩上的一份责任。”惠民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桑要培娓娓道出他返乡创业的经历。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桑要培,亲身经历了农民的艰辛和不易。2010年,年仅27岁的桑要培到登封市房地产置业公司打工。2013年到禹州市经营小吃店,后又到禹州市东恩驾校当教练。2018年,在禹州市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郭涛和桑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李建山的动员下,桑要培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说着容易做着难。致富之路千万条,没有经验、没有实力难成功!桑要培想起自己有两家亲戚都在加工生态板芯,就与妻子王燕丽一起到亲戚家,细心观察、虚心请教,亲自现场操作,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了全部技术要领。回家后筹借资金,修建厂房,购置设备,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环评手续,“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

“刚办厂那会儿,两眼一抹黑。在哪建车间,技术咋解决,销路难不难,这些问题心里都没底。”回忆起建厂初期的艰难过程,王燕丽感慨万千。为了把厂办好,小两口做了具体分工:桑要培负责外购原料、跑销路,王燕丽守在厂里抓生产、把质量,可谓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惠民木业有限公司招收村里的脱贫劳动力和留守妇女进厂打工,采用计件薪酬制度,除车间工人外,其余工人全部实现时间自由,留守妇女可以随时回家做饭、接送孩子、收种庄稼、料理家务,普通工人每月收入1000多元,技术工人每月收入可达4000元左右。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员工20余人,全年订单量60000多张,不仅带动本村村民致富,还辐射到周边乡镇,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又提高了农民收入,绘就了乡村企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美丽画卷,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既能在家门口赚到工资,又能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孩子,办事也方便,心里更踏实。”正在搬运木条的几位妇女笑着道出了她们共同的心声。

苌庄镇政府和桑庄村两委对桑要培的返乡创业大力支持,不但提供了创业场地,架设了动力线路,硬化了厂院地面,还在政策上给予了有效帮助,并把惠民木业有限公司确定为“扶贫就业基地”。

致富不忘众乡亲。桑要培和王燕丽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桑要培积极报名参加村里的防控卡点值守,王燕丽主动到核酸检测现场登记、扫码、维持秩序,看到一线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十分辛苦,就向值班卡点捐款捐物;环境整治当中,两口子为终日奔波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买来铁锨、扫帚、大米、食用油等;秸秆禁烧现场,桑要培顶着烈日,到田间地头巡视、查看,确保三夏、三秋生产安全;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桑要培与村干部一起,深入一线,轮流值班,并向村里捐赠雨衣、雨鞋、雨伞等救灾物资,受到领导的好评和村民的称赞。

作为返乡创业的排头兵,桑要培凭借毅力,艰苦创业,增加了村民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收入,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也兑现了心底那份承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19.html

“苌庄镇:返乡创业排头兵,致富不忘众乡亲” 的相关文章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返乡只因为儿时的梦想袁小梅“蜂”狂的“甜蜜”梦想源于小时候喜欢看...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对话石嫣生态农场:大地之上,新农理想

俞敏洪:大家好,我现在在北京顺义郊区的一个农场,离市区开车一个多小时。农场的名字叫「分享收获有机农场」,今天我到这个农场来体验有机农业的发展。「分享收获有机农场」是两位博士做的,他们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相关的博士,非常了不起。他们现在统称为“掌柜的”,女主人叫石嫣,另一位叫程存旺,两位都是博士毕业,...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2014年,周强...

70后夫妻返乡“宿”造新生活

70后夫妻返乡“宿”造新生活

“我们有一所房子,一半泥土,一半诗意。”如今,70后杨家远与妻子武娟的这一愿望,已实现。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锣鼓塔街道张家界社区富溪峪组的醉心谷庄园,距离景区仅10分钟车程。民宿建在山顶上,享有一整片森林的景致。17间客房,不拘于某种特定的风格,既有融于自然的美,又有居住的舒适。住在这里,清晨不是被...

2000斤西瓜4小时售空,大学生助农创业拿“国奖”

2000斤西瓜4小时售空,大学生助农创业拿“国奖”

“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到我们的‘经小萌’直播间!今天我们的西瓜全部来自汉川西瓜合作社,由我们亲自选品,又大又甜,我切开给大家看一下……”在主播的展示、介绍中,直播间的弹幕迅速滚动起来。4小时内,2000斤西瓜被销售一空。直播当天现场“经小萌”是由湖北经济学院电商创业实验室老师毛志斌和大学生素质班老师宋健...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拼多多创业故事:海南90后“三兄弟” 年销菠萝蜜超3000万斤

当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的时候,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海南依然鸟语花香。作为海南水果界的“后生”,曹路、孙晗和唐思奇三兄弟通过在拼多多等平台销售原产地直发海南菠萝蜜,从早期的艰难创业一跃发展成现在的年销3000万斤“水果大户”。▲曹路(右)、孙晗(中)和唐思奇,3个“90后”于2020年在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