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2023-01-18创业故事19

作为浙江十大名茶之一,武阳春雨形似松针丝雨,带有淡淡花香,味甜醇甘鲜,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和市场认可。这背后,是一名政协委员30多年来带领6万茶农奔共富的故事。

委员名片

祝凌平,金华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批中国制茶大师,浙江工匠,高级农艺师,国家一级评茶技师,武义绿茶非遗传承人。

情系家乡

研发“武阳春雨”

金华武义,“八山半水分半田”,茶叶种植环境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国茶叶产业结构变化,大宗茶产品滞销,以生产大宗茶为主的武义茶叶企业举步维艰,6万茶农面临困境。

茶农与茶终生相依为命,出生于武义南部山区的祝凌平,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少年时的他就暗暗许下心愿,要努力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此,杭州农校毕业后,他放弃了全校唯一的留校名额,回到武义县农业局工作,投身当地茶产业发展。

初出茅庐的祝凌平,以满腔热情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他与同事经过多方调研,在省农业厅专家指导下,以“迎霜”为主体茶树品种,采用传统加现代工艺,经反复试制比较,不断优化外形、香气和口感,研制出一款松针形绿茶。经专家鉴定:该茶色、香、味、形均已达到省级名茶水平。

祝凌平欣喜不已,为这款茶叶取名“武阳春雨”。

同年,“武阳春雨”获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这是武义县茶叶首次获得农业领域最高奖。

为统一制作标准,祝凌平还牵头制定了武义县地方标准“武阳春雨”加工技术规范,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武阳春雨茶加工技术培训。

下海创业

“武阳春雨”名扬省内外

为了推动产品加快走向市场,让茶农的辛苦得到回报,2000年初,祝凌平毅然下海。

他坚持走“公司+农户”道路,开展近百期茶叶加工工艺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知名茶叶专家现场指导,在6万多茶农中培养技术骨干;送技术送服务到产茶村和基地,从栽种到管理、施肥、打药......茶农的技术和经营理念得到极大提升。

在不懈的努力下,“武阳春雨”茶声誉鹊起,慢慢打开了局面。在上海、北京、天津、山东、陕西等地设立了50多家专卖店,销售额连年翻番。2004年,“武阳春雨”茶在全省38个市县近40个名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荣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为武义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春雨”献“武阳”

深耕茶产业

2004年底,武义县委、县政府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品牌策划的基础上,决定整合“中国有机茶之乡”的众多茶叶品牌,统一打出“武阳春雨”品牌,提升茶业平台和名茶本身的知名度及美誉度。

“‘武阳春雨’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应该让它在更高更大的舞台发挥效用,回报家乡!”祝凌平明白,这既是武义茶产业发展提升的关键一步,也是造福当地数万茶农的大好事。他作出决定——让出了“武阳春雨”商标。

已步入中年的祝凌平,选择从头再来,把公司更名为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注册了“乡雨”商标,并加盟“武阳春雨”,开始了再次创业。

他在海拔近千米的地方建立自有高山茶园基地,进行人工管理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农药和化肥,全手工采摘鲜叶,积极培育茶树良种。开发乡雨红茶、浙江特色白茶、抹茶等,进一步扩大茶叶消费市场,提升当地茶农经济效益。

积极履职

回报社会

“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来自时代和社会的给予。”身为政协委员,他时刻情系茶企茶农,针对众多小规模生产茶企因建设用地和资金困难,生产场所不够规范的问题,他呼吁通过政府的力量解决茶企瓶颈;看到农村抛荒地严重,他提出综合开发山区抛荒田地的建议;为更好发展茶产业,他主推动金华抹茶产业发展......

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也是祝凌平情之所牵。他出资60万元为江坑、正新屋村等茶叶基地修建道路、老年活动场所等;出钱出力为公司结对的下杨一村老年人开展重阳节活动等;赠送20万株国家级良种“春雨2号”茶苗给西联乡河涧村农户,并承诺回收鲜叶,鼓励他们勤劳致富;积极参与民盟组织的定向扶贫捐赠活动……

公司先后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春雨2号”育苗栽培示范基地、优质绿茶机采示范基地,引进太阳能杀虫灯及诱虫色板、测土配方减肥减药等新技术,组织茶农学习,指导周边茶农科学管理茶园。祝凌平通过转化科技成果、传播新技术、联结茶农、带动共同致富的“转传联带”模式,与全县茶农利益共享。

专心做茶30多年,祝凌平依旧充满干劲闯劲,目光始终向前,脚步从未停歇,靠着拼搏进取的精神、推陈出新的勇气,引领当地6万多茶农增收致富,一起向未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231.html

““武阳春雨”今天开茶 是时候讲讲他和6万茶农的共富故事” 的相关文章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为父分忧,河南“90后”大四大学生创业年入数百万

今年22岁张梦龙,是黄河交通学院大四学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如今,从事植保无人机研发的他,已是公司老板,年营收300多万,而促使他创业的缘起,则是目睹家里弟弟先天残疾,父亲租地种地苦撑家庭,要为父亲减轻负担。12月1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黄河交通学院,探寻这位“90后”大学生的传...

搭上“共同富裕”快车!这些残疾人成了“创业带头人”

搭上“共同富裕”快车!这些残疾人成了“创业带头人”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其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措施,培树了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带动更多残疾人就业创业,营造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残疾人事业发展一直位居江苏全省前列的常州市,安置残疾人就业达1.7万余人,占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总...

灵山县残疾人翁建光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灵山县残疾人翁建光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曾听说,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我呢,唯有坚持,唯有自强,才有未来。”7月15日,记者随同灵山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来到广西农垦国有华山农场,采访了肢体三级残疾、现年46岁的灵山县武利镇珠理村的残疾人翁建光。他租赁了华山农场原仓库面积500平方米的场地 , 开办了灵山县檀圩镇保利皮包加工厂...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黄淮学子张桂叶和她的信阳毛尖

张桂叶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祖籍信阳,2017年毕业于黄淮学院经管系,大学读的是公共事业管理,大学毕业后便和男朋友一起留在了驻马店,开始了她的叶子信阳毛尖创业之旅。一句话决定一件事说起自己的创业渊源,张桂叶回忆道:"就是因为我同学的一句玩笑话,‘你走了我去哪喝这么好的毛尖’”,“我就告诉他,我不走,...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大学生创业,扎根在这充满希望的田野

“您看,这草莓花开得多好!”800平方米的草莓大棚里绿意盎然,刘长伟俯身察看草莓长势,笑着告诉记者,这一棚能产4000多斤,11月份就能上市了。刘长伟正在察看草莓长势。孟海鹰 摄金秋十月,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到处是丰收的景象。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是村里土生土长的孩子。吉林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在城里干...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