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7

来到云南省新平县新化乡代味村,一座依山而建的生态养殖场豁然出现在眼前,一头头膘肥体壮的本地小黄牛悠闲地寻觅着新鲜的草料。

“今天封装的这些黄牛肉,主要是发往北京、上海、浙江那边,目前我们的生态牛肉除了没往青海、甘肃、西藏这几个地方发过货,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收到过了,每年还是能销售出去好几吨牛肉的。”张志祥说。

摸索“养牛经”,打通集体共富路

同新化乡的其他村组一样,除传统支柱产业外,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便是代味村的主要产业。从代味村出去的张志祥在北京务工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牛肉、羊肉,通过真空包装销售到北京。在和父亲聊天的过程中,张志祥提起这件事,他觉得家乡的牛羊肉口感也挺不错,为什么不能像新疆、西藏的牛羊肉一样销往外面的大城市?

张志祥的父亲张国兴是代味村的党支部书记,和父亲通话并征得支持后,张志祥辞掉工作回到老家,和朋友一起投资56万元搞养殖场,一开始就养了62头黄牛。

刚开始搞养殖并没有张志祥想象中那么顺利,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张志祥养的牛病死了15头,亏损了近十万元。村民们都不太相信张志祥能把牛养好,但他并没有轻言放弃。

怎样才能把牛养好?张志祥沉下心来细细钻研,慢慢地,他对牛的常见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2016年,张志祥养的黄牛开始陆续屠宰销售。为了保证黄牛肉质,他屠宰的都是养殖时间达到五年的黄牛。

张志祥精心养殖的生态鲜牛肉以200元/公斤的价格销往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6万元。看到他能够把牛肉高于市场价销售出去,周边的村民也逐渐产生了兴趣,代味村的村民也慢慢加入了养殖生态黄牛的队伍。

初战告捷之后,张志祥继续学习牲畜养殖和疾病防控知识,他聘请了养牛经验丰富的村民专职放牛,不断提高生态黄牛的养殖水平,张志祥终于和父亲一起找到“绩效奖金”的门路。

搭电商快车 牛肉“变身”升值

直接销售活牛,得到的仅仅是初级产品的价值,而且销售活牛会受到距离限制,超过一定的距离,不仅会使生态黄牛掉膘严重而且死亡率也会增加,这样生态黄牛肉的利润就大大降低了。为此,张志祥想到把新鲜的生态牛肉分切好,进行真空封装,并将生态养殖的照片和保鲜封装的生态牛肉发布在朋友圈,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咨询,成功利用互联网赚到了生态养牛的第一桶金。

张志祥积极探索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的形式,把牛肉卖到了全国各地,从屠宰到真空包装速冻再到发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将牛肉送到客户手中。

近10年来,张志祥通过“牛苗+农户+微商+育肥基地”的路子,已发展了600多个常顾客户,实现订单的全国大面积覆盖。

如今,代味村的养牛户正在逐步转型,与电商结合的养殖销售模式正在打造一条本土牛肉从原产地到冷链运输再到餐桌的一站式服务,让全国各地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来自深山放养的生态牛肉。

张志祥通过互联网让山里的生态牛肉冲破了崇山阻隔,插上了飞向全国各地的“翅膀”,让大山里的生态黄牛肉“飞到了”全国各地的餐桌上,找到了一条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好路子。

做大养牛业,协力乡村振兴

代味村植被茂盛,正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养殖场,但一些困难农户买不起牛犊,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兴就自费给困难户购买小牛犊,同时张志祥也全程跟踪指导养殖技术,这样代味村的农户们就有了增收的保障。

在生态黄牛养殖销售的初期,张志祥养殖的生态牛肉的买家都是私人散户,慢慢随着销售市场的逐渐扩大,他与一些酒店和超市签订了供货协议,只是自己养的120多头黄牛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于是他带动了村里的17户农户进行黄牛养殖销售。

“村里只要有人愿意养牛,我都愿意带着他们一起干,资金上有困难的,我可以赊给他们养,也可以代养,还可以跟我合作一起养,还可以提供牛给他们先养,最后牛养出来我来收购。”张志祥说。

张志祥下一步计划通过养殖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户参与,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形成“生态认购养殖+肉制品加工储运+生态体验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打造从原产地直达餐桌的绿色食品牌,将代味村的生态黄牛销售往更多的市场,带动身边的村民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33.html

“把“吃瓜群众”带成放牛“达人””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大学生返乡创业,六盘水版“乡村振兴合伙人”

“子承父业”,青年合伙人回到农村,开启茶园发展新模式,探索大规模现代化农业,带动茶企复苏,帮助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底,从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辞职后,范洪精回到老家贵州六盘水保基乡冷风村,开始尝试创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这个36岁的年轻人是当地的苗族小伙,从小在村里都是学业上的佼佼者。2009年从武汉...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她用一双巧手让“青果”开出妇女创业花

从对手工作品的一见倾心到模仿制作、创作开发,她把手工制作之美带给她人。从独自创办工作室到联合志同道合的姐妹们并肩开发作品完善制作流程开展手工艺课程培训,她用一双巧手将“青果”培育成一片巧妇手工园地 。她就是李英,北京青果布艺工作室(以下简称青果工作室)创始人,现任全国手工协会会员,北京巧娘协会理事,...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本文介绍两位成功创业者的感悟。一、坚持职业操守20年前,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

促进返乡就业创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促进返乡就业创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多途径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强乡村发展活力要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下乡服务。河南外省务工人员体量庞大,促进其返乡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返乡就业创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湖南益阳残疾女孩的创业故事:努力十年,只为遇见美

湖南益阳残疾女孩的创业故事:努力十年,只为遇见美

13岁前,她几乎不出家门;16岁,她第一次逛菜市场,异样的眼神让人崩溃;32岁,她开办“遇见美形象会所”,经营5年实现月入过万。因为双脚一级肢残,湖南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清水潭村的莫小玲在遇见“美”的路上,努力了10年。在朋友眼中,这位“80后”小姐姐脸上总漾着笑意,聊天时不时抖包袱,让人轻松愉悦。如...

从打工妹到水族店老板 吴小芳斑斓世界寻得创业路

从打工妹到水族店老板 吴小芳斑斓世界寻得创业路

看似一小店,里里外外却布置得井然有序:门前摆放着各种形状的玻璃金鱼缸,一只大盆里,几只小乌龟悠闲地游来游去;敞开的店门让人一眼可见成排的恒温鱼缸,各色各样的观赏鱼自由自在地表演……正如小店给人生趣盎然的印象一样,店主吴小芳也格外年轻。朴素的着装,言语似乎不多,在一旁细心观察顾客的动向,有顾客提问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