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41

创业故事网:现年33岁的罗金庭是陆河县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夫田品牌创始人。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大学毕业后返乡投入农业建设,助力家乡脱贫攻坚工作,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回馈社会。罗金庭建立产品供应基地近300亩,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模式,主动吸纳贫困户家庭成员务工,提供就业岗位。罗金庭自返乡创业后就一直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带动村里青年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向村民免费提供种养培训技术,建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积极调整村里产业结构,打造一村一品。以电商+直播销售模式带动电商扶贫消费,带领大家增收创收,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助力2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带动剑门村及周边麦湖村子363名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多次荣获省级、市级荣誉。

1、返乡艰苦创业

陆河县是‘中国青梅之乡’,产出的青梅酸脆爽口,品质上乘,但却常常因为销路不畅、包装低端、未形成品牌效应等出现滞销的情况。家乡青梅品种优良而销路却堵塞,这一困境激活罗金庭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回乡创业梦”。2015年底,罗金庭响应中央大力发展新农村战略,回到家乡陆河县河口镇剑门村投身农业,创办青梅种植合作社,并成立了一夫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村民发展致富。他觉得这样发展“既能实现自己的归乡愿望,又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初回到河口镇剑门村,罗金庭顶着巨大的压力。“一个大学生,居然回家创业?”闲言碎语冲击着罗金庭。在亲人、大学同学和老师的支持下,罗金庭更加努力地去选品、学技术、跑市场,越来越多的人上门寻找合作,订单量进入了十单、五十单、高峰时一天2000单的跑道上,营业额也从一天几十元发展为年销售额突破600万元。回到家乡5年后,大学生罗金庭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新农村人”。

2、创品牌融入客家文化

打品牌,要有文化意识。据《周礼》记载:“有以夫授田者,一夫田百亩。”罗金庭及其创业团队在翻阅古籍后,公司最终取名为“一夫田”。“一夫田”在客家方言中,意为“一块田”。在剑门村这样山多地少的农村,有“一夫田”更显珍贵,无论这夫田大小,都倾心耕耘。该公司产品包装宣传语“屋家带来的”是陆河客家语意为“家里带来的”,传递从家里带来的土特产的寓意。巧用客家文化元素,使之嵌入到产品包装、品牌推广等各个环节,提高陆河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产品。 “一夫田”的包装设计获得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组织创新创意大赛总冠军及最佳创意作品奖。

一夫田多次代表陆河县参加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农产品展销会,广东省“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 汕尾市“红海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摘获了广东省“领头雁”精准扶贫重点项目三等立项资格、广东省新锐农产品品牌、汕尾市第三届“红海杯”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荣誉。

在发展青梅系列产品的同时,一夫田还经营香橼、绿壳土鸡蛋、咸鸭蛋、蜂蜜等产业,实施“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战略方针,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致力于打造具有家乡味的客家产业链。建立种植、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一体化的品牌路线,通过特色产品体验推动地方品牌的宣传推广,建立一夫田品牌专营店。与此同时陆河一夫田的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深加工青梅可以达到3000吨,年产值4千万元。

3、组织直播销售模式,带动县内农产品融合发展

罗金庭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通过公司支部组织策划电商带货,直播日常营业额突破五十万元。罗金庭带领的一夫田团队还通过搭建直播带货平台,组织县域农产品商家,直播带货20余次,平台销售全县农产品高达10万余单,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改变过去县内农产品销售主要以传统线下为主的单一模式,带动了电商扶贫消费。

4、热心公益活动,带动家乡发展

罗金庭热心于公益事业,自一夫田创立以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多次参加当地公益活动。同时还积极宣传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理念,定期组织“青山绿水,一夫田—我的家园我美化!”公益活动,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受到了各级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210.html

“陆河罗金庭:返乡艰苦创业做个新农人” 的相关文章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返乡养虾 3年500万销售额

大学生创业故事:林振烔,一个善于分析市场行情的人。创业两年,他靠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步步打开销售市场,更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但就在两年前,林振烔还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 就是林振烔的老家。1993年出生的他,从小热爱摄影,不少摄影作品还获得了市里的奖项。照理说,林振烔将来多...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与茶对话的“舍得”——残疾人龙维明的创业事迹

残疾人创业故事:在保靖县山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善言谈却总是满脸微笑的龙维明,似乎已经淡忘了2010年那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因车祸,龙维明右腿高位截瘫、左腿神经创伤。在家人的陪伴、帮助、鼓励下,龙维明没有放弃自己,经过漫长的治疗康复训练,终于结束了几年的轮椅生活。2013年,勉强能下地活动的龙维明与...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蚯蚓女孩”养上亿条蚯蚓创业,每天消耗上百吨“垃圾”

创业故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养猪致富、养鸡致富、养鱼致富的案例早已不新鲜,可你是否见过养蚯蚓也能致富呢?在四川省西昌市高草回族乡,一位叫罗景杨的女大学生辞职回乡创业,建起了一座“蚯蚓工厂”,养殖了上亿条蚯蚓,大家都叫她“蚯蚓妈妈”“蚯蚓女孩”。在仅有百亩的养殖场内,平时不起眼的小蚯蚓却牵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