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被骂“傻子”到年入千万,他的逆袭很传奇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5

他是一家纸制品公司的老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因身体残疾,他曾被人嘲笑是“傻子”。如今,他开办的工厂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央视新闻专栏《我们的日子有奔头》 第三期的创业故事 ,要从一家工厂说起……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一家纸制品厂的工人们正忙碌工作着。与一般的工厂不同,这里的很多工人都身有残疾,老板陆鸿也是一位脑瘫患者。从被人嘲笑是“傻子”到“陆老板”,他如何实现逆袭?

脑炎留下后遗症

求职无门的他,决定自己创业

10个月大时,一场中毒性脑炎给陆鸿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影响了肢体和表情的控制,头经常来回晃。

小时候,陆鸿走在街上总能吸引别人的目光,母亲告诉他“这是因为大家喜欢你”。随着年龄的增长,善意的谎言被识破。陆鸿意识到,人们看到了他的不一样。“这并不是关注,这是冷眼和嘲讽。”

为了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陆鸿的父母在儿子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为他争取机会。最终,陆鸿进入了一所“毕业后包分配工作”的职高就读。可毕业后,本该接收陆鸿的工作单位却拒绝了他。负责人对陆鸿的母亲说:“你儿子这副样子,我养条狗都比他要好多了,他连狗都不如。”

尽管那时正值酷夏,可这句话仍让陆鸿浑身冰冷。

之后半年的时间里,陆鸿意志消沉。当时,陆鸿的父亲得了严重的气管炎,久治不愈,家里的经济状况也越发窘迫。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陆鸿开始四处求职。可这一次,机会依然没有降临在他身上。

最终,陆鸿决定自己创业。

从被骂“傻子”

一路逆袭成“陆老板”

90年代的长三角地区,个体经济发展迅猛,四处充满机遇。陆鸿从摆摊开始创业,修过自行车,开过报刊亭、电话亭和碟片店,每一步都走在了当时个体经营的风口上,财富也渐渐累积起来。

2012年,陆鸿盘下了一家照相馆。

因为自己长得“尴尬”,陆鸿学了ps,并练就一手绝活:“可以把我的头给掰正,可以把我所有的缺点都掩盖。”这手绝活也让陆鸿“火了”,还有人从外地慕名而来,找陆鸿拍证件照。

这家小小的照相馆让陆鸿过上了体面的生活。他还扩展了制作相册、明信片的业务,并开起了网店,借着互联网把生意做到了全国。

2020年,陆鸿开办的工厂创下1300万元的营业额。陆鸿说,“我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做老板太爽了。”

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

“让他们通过努力创造价值”

从开照相馆开始,陆鸿就主动为上门求职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曾经的经历让他格外理解残疾人求职的不易。陆鸿工厂里的42名员工,有31名是残疾人。

在陆鸿看来,聋哑了还可以操作机器,腿部残疾了还可以做电商客服, 每个人都能创造价值。“我想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来帮助他们,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价值。”

如今,在国家和地方助残政策的帮扶下,陆鸿和员工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前不久,陆鸿又开了一家皮具厂,这里继续招收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帮助。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不让一个人掉队。作为我国8500万残疾人群体中的一员,陆鸿靠着辛劳与智慧,拼搏奋斗出了一片天地。他的故事也让更多人相信,只要心怀梦想,不懈奋斗,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67.html

“从被骂“傻子”到年入千万,他的逆袭很传奇” 的相关文章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泥坑博士”返乡种藕,带动乡亲增收走上致富路

返乡创业故事: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岗位,扎根土地,成为“农人”。他们投身科研,服务“三农”,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带动村民富裕起来。在漯河舞阳北舞渡镇杜庄村,吕伟增就是如此,博士毕业的他,扎根农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变革性地改种莲藕,带动周边村子莲藕...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海归”返乡创业 团场里干出大事业

90后创业故事:他乡纵有千般好,不及故乡一片云。六年前,在外企打拼多年的王留勤决定放弃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六团米兰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15年。这一年,因为工作积极,个人能力突出,25岁的王留勤被公司选派前往位于迪拜的分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刚听到...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提供百余妇女岗,月薪可达上万元!莱西80后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很不方便,挣钱也不多;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工资也翻番了,一年至少能赚五六万元。”青岛莱西市七星河新村村民徐希红说,“这都多亏了王云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说起王云静,返乡创业、造福乡亲,周边村庄的群众都对她竖起大拇指。八零后的王云静,从小在七星河胡家疃和龙三村长大。大学毕...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80后女老板返乡创业卖玉米 回报乡邻恩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构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回到家乡创业,80后女青年丁淇就是其中一位。2019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大石头镇三河村的丁淇毅然放弃在城里的赚钱生意,回到家乡卖起了鲜食玉米。经过苦心经营,她创立了自己的鲜食玉米品牌并远销省外,为村民增加了收入,为实现当地乡村振...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华黎明:回皖创成“小巨人” 闯出事业“大天地”

打开拍照模式,伸缩镜头“探出头来”,咔嚓一下......这一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动作,却让手机真正实现全面屏。在这背后,离不开一款内孔1毫米特微型轴承的助力。安徽孺子牛轴承负责人华黎明查看公司生产的轴承。专注研发 练就细分领域唯一“当时国内外多家知名的轴承厂家都参与了,由于客户技术要求不断升级,我们团队...

湖南益阳残疾女孩的创业故事:努力十年,只为遇见美

湖南益阳残疾女孩的创业故事:努力十年,只为遇见美

13岁前,她几乎不出家门;16岁,她第一次逛菜市场,异样的眼神让人崩溃;32岁,她开办“遇见美形象会所”,经营5年实现月入过万。因为双脚一级肢残,湖南益阳市资阳区长春镇清水潭村的莫小玲在遇见“美”的路上,努力了10年。在朋友眼中,这位“80后”小姐姐脸上总漾着笑意,聊天时不时抖包袱,让人轻松愉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