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2023-01-18创业故事89

创业,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故事,也是一个人与一座城的故事。创业过程中,也许会经历孤独、脆弱、委屈、冷眼、嘲笑……但,只要仍然在奔跑,终将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结缘VR行业 创业梦起于创客大街

出生于1993年的毕凯斌,虽然故乡威海也是海滨城市,但在青岛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后,他更想留在青岛闯出一片天地。“觉得青岛的经济在山东也是数一数二的,机会肯定也多,所以想在这里试一试。”

紧邻学校青岛大学的青岛创客大街,成为毕凯斌求职的第一意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VR公司,那时VR是个新兴产业,对于刚毕业的我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心只想找个这个行业的公司入职。”毕凯斌说,他喜欢热情洋溢的生活,不愿让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磨平棱角,想趁年轻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就这样,在周围良好创业环境和政策鼓励下,积累了近2年社会工作经验后,毕凯斌创办了第一家公司,2018年12月拿到了营业执照。

为什么选择创业孵化器?“觉得那里有创业的氛围,各行各业的人可以一起交流,互相取经,适合初创期的团队和企业。”毕凯斌告诉记者,他和青大几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拍即合成为合伙人,没想太多就进入了虚拟现实这个既受追捧又在逐渐降温的行业。

从不盲目贷款创业 追求效益但不放弃理想

毕凯斌创办的公司名叫:青岛象素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决定投身VR行业,但这个新兴行业已经度过资本的疯狂追捧期,逐渐趋于稳定并开始降温,对于刚成立的象素互联科技来说,业务并不好做。

“在这种情况下,我跟几位合伙人商量确定了两条业务主线。一条是‘创意美学’,以平面设计、VI视觉设计、广告营销策划案等方面为主,这些能为我们很快带来效益,保证公司正常运转;一条是‘互动科技’,以VR/AR项目开发、APP定制、三维模型动画、智慧园区等为重点的业务,两条业务相辅相成,这是我们创业初衷,也是我们的情怀所在,我们会一直坚持。”毕凯斌说。

案例展示▲

2019年3月,为寻求更好的商业发展,青岛象素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从青岛创客大街转移到市北区CBD写字楼,以加速器共享办公的方式在这里继续创业梦想。?

办公环境▲

“目前我们核心成员有5人,都是在VR领域有着5年以上经验的科技型人才。”毕凯斌介绍,之所以还会选择共享办公孵化器,也是被这里的氛围所吸引。与同样有着创业激情的一群人在一起办公,让他更有灵感和力量。

因为对行业有着清晰地判断,所以毕凯斌和他的团队在资金使用上并不盲目。“我对资金问题的处理很谨慎,没有使用过贷款,有时也需要与合伙人自掏腰包,但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流动资金基本可以维持在正常水平。”毕凯斌告诉记者,他也尝试过对接天使投资,但因为目前VR行业开始降温冷却,没有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希望获得政策支持 寻求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象素互联科技在教育行业的广告制作与新媒体宣传业务受疫情影响,约1/3的合作对象因经营不善而终止合同。“毁约了也没有办法,我们也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毕凯斌表示,为了展现与大家共渡难关的决心,他在与合伙人商议过后,决定对现有合作客户按照合同金额减免10%~20%的资金。“危难时刻能帮就帮一把,每一个客户都是我的朋友,有时候可靠的合作伙伴或者交心的朋友远比蝇头小利更重要。”他说。

谈到青岛市的营商环境,毕凯斌表示在互联网与科技创新方面,与北上广深相比,青岛的环境和氛围还是稍显薄弱,尤其是对于刚起步的小微企业,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对接机会,让他们参与到一些政府项目的竞争中,同时也希望能多组织一些行业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象素互联科技是一个刚起步的公司,虽然我与合伙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方向,但目前最困扰我的问题是:象素互联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们不是为了单纯解决温饱而创业,更希望能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能凭借一腔热血为这个时代留下些什么。”毕凯斌说。

在青岛8年时间,毕凯斌主要在市内四区发展。他表示,目前正在考察西海岸新区、即墨区等地方的相关政策和环境,也包括威海相关的新建创业园区的发展,如果有可能,他会带着合伙人、团队成员到这些地方继续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也许我的追求便是:一直在路上。还是很喜欢青岛,希望能在这里创造一个不俗的人生。”毕凯斌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cygs.cc/post/85.html

“90后毕凯斌:生存易,追逐理想的创业很难” 的相关文章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刘胡兰镇的创业故事:96年大学生返乡卖土货

11月11日凌晨,“双十一”刚刚开启半个小时,李诗宣看着店铺后台爆单的势头,就知道今年的牛肉销量肯定要超过去年了。这是返乡创业以来,李诗宣经历的第二个“双十一”。与第一次相比,虽然少了一些新鲜感,但看着飞快增长的订单,李诗宣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还是难掩兴奋。截至当天下午5点,店铺的单日订单量就已经突破...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大学开始创业,如今年产值15亿!丽水这位小伙子还不到30岁

每到下午,在松阳祥瑞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辆辆快递车往返于各个电商公司之间,上万件商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自从2018年,松阳90后企业家叶方龙投资打造该产业园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目前产业园已入驻200多家电商企业,年产值近15亿元,极大带动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叶方龙(左一)大学开始创业,学成后...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从玻璃厂老板到电动车达人,东莞这位“跨界”创业者闯出新天地

“这周的生意怎样?”“有没有碰上什么技术问题?”8月20日上午10时,哈啰电动车的东莞地区总代理商姚传勇已经跑了3家门店,这是他的日常。根据工作需求,东莞有100家门店,他和同事每周都要一一走到,维护客情、摆放陈列。金九银十,这是电动车销售的旺季。受新国标过渡期即将结束以及上牌政策影响,今年以来,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深耕9年将2000余亩荒地变成良田 早餐店店主回乡种红薯带动乡亲致富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10月22日上午,付红星带领村民开着新型红薯收获机挖地里的最后一批红薯,他们要赶在霜降前后把这批红薯放进地窖里储藏起来,然后通过互联网批发销售,不久这批红薯就会出现在各地的菜场。“这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种植成功!”22日上午,付红星发来一组挖薯机挖红薯的视频。松...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大学毕业回乡“种地”十载 考研是为“更好地种地”

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回乡“种地”,发展有机桃种植和景观苗木培育,即墨区金口镇“新农人”王晨旭当一干就是10年。2021年,王晨旭身份完成转变,从一名“种地的”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奔波于学校和农场之间,他希望,学成之后回到农场,做现代化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带领更多“新农人”扎根农村。大学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