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公众要如何获得舆论的支持?

2个月前 (06-16)创业故事5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三女学生黄静购买了一台CPU存在问题的华硕笔记本电脑。然而在维权过程中,黄静却被华硕以敲诈勒索之名告到公安部门。此后,黄静被批准逮捕,在看守所度过了10个月。近日,她终因“冤狱”获得了国家赔偿认定书。昨天,黄静及其律师决定对华硕提出名誉侵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诬告陷害三项诉讼。 黄静作为当事人、受害者,从正当的消费者维权立场,逐步演化为以利用曝光质量问题为要挟,向华硕索要500万美金赔偿。

专业人士称此行为是“维权过度”,既“过度”,结果当然差强人意,甚至还走向了反面。目前来看,黄静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不谙国情难免要碰壁,结果青春年华在看守所里呆了10个月。

黄静案的披露,让媒体找到了一个体现当前法治社会初级阶段特征的典型案例!

透出这条新闻,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当事人不能在维权之出就争取舆论支持,将事件公诸于众,以保证自己在一个个体权利保障相对滞后的社会环境中免于伤害。

舆论同情弱者,尤其同情曾被剥夺人身自由的弱者。黄静用自己的悲惨遭遇为代价给舆论提供了一个焦点话题。

什么是舆论?

"舆"是众人的意思;"论"是议论、言论。

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社会或社会集团中,相当数量的人们从某种传统、经验、信仰或愿望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关于客观事物的评价人生看法和倾向性态度。

一般地说:舆论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和阶层的集团的意识和态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派性和集团性。不同的阶级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

黄静于2006年购买了华硕笔记本电脑,多次出现异常现象,经过华硕售后几次检修后,发现该笔记本电脑机内原装正式版Pentium-m7602.0GCPU被更换为工程测试样品ES2.13GCPU。黄静的代理人周成宇提出了要求华硕公司按照其年营业额0.05%进行惩罚性赔偿。

就在此时,黄静还只是一位普通的消费者,她将此事诉诸于法律的途径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一名消费者维权事件,黄静应该联合与她面临同样问题或潜在面临同样问题的消费者共同面对,向公众发出警惕性呼吁,向媒体通报不公平的遭遇,以争取舆论的支持,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自身的正当权益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遭遇不公平!

当然舆论是人们意见、愿望、情感的表现,有时合理,有时不尽合理或完全不合理。

而公众更应该知道新闻媒介的责任就是随时虚心倾听和反映舆论,舆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支配人们行为的一定权威性和隐蔽性的约束力。

舆论具有社会力量,然而,社会舆论不是法庭制裁,对舆论的作用,即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公众在遇到维权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

应该说公众在维权时应该首先是一个告知者、说服者和证实者。

当公众遭遇黄静所遇到的类似事件时应该主动并且也是义务的对公众进行通告:

1.告知他人有关新产品的信息;

2.提供建议以减轻别人的购买风险;

3.向购买者提供积极的反馈或证实其决策。

黄静面对华硕的问题时与华硕用户及潜在用户同属于一个群体,在许多属性方面是相同的。

这也正是黄静进行舆论传播的重要基础。

但由于一般公众受到生活范围、信息来源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对某些产品问题不如已经发现问题的黄静敏感,因而其个人态度往往是不明朗的,需要别人指点、引导。

这正是黄静可以得到舆论支持的根本原因。

公众应该怎样获取舆论支持呢?

一般可以用三种方法获取舆论支持。

首先,是获取“相关利益人”的舆论支持,即将相关维权的事件跟经常谈论问题的人进行通报,他们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间接地影响其他人。

其次,是获取“新闻媒介”的舆论支持,将相关维权的事情通报给新闻媒介,给予新闻媒介真实有效的报道事实;

再次,是获取“普遍的人”的舆论支持,即在相关问题上给人以建议,聚合有同一问题的受众并将自己的问题同报给相应的群体争取支持。

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传播把整个时间置身与舆论监督的环境下,使自己免于遭受不公平待遇,也许是公众面对类似事件是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如果图片上的抗议活动如果在黄静还没有入狱之前就实施的话,也许也不会有10个月的牢狱之灾降临到少女的身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982.html

“公众要如何获得舆论的支持?” 的相关文章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李晓军:在创新活力之城创造奇迹

走进艺福堂,你会发现,这是一家处处彰显茶文化细节的企业。办公室里,茶香氤氲;办公桌上的绿植,是用艺福堂生态茶叶罐栽培的;茶水间里没有咖啡,放着几十种茶叶;员工的花名都与茶叶、中药材相关,大家因茶相聚,在这里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除了共同的爱好,这群年轻人还有着共同的愿景:实实在在做好茶,打造百年艺福堂...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于洋:创业是条不归路 深度学习方能行远

四川路25号,曾经诞生了与共和国同龄的青岛造船厂,多艘渔业、公务船从这里扬帆;2013年,老船厂启动搬迁,金茂湾拔地而起,国际湾居综合体呼之欲出;2018年,青岛柒贰法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与大多数平台公司不同,创始人于洋没有选择交通更加便利的东部,而是将创业孵化平台落在了老城区灵魂与文化的交汇点...

海南“蜂王”传奇人生:68岁陈昌卓仍快乐创业

海南“蜂王”传奇人生:68岁陈昌卓仍快乐创业

他养蜂超半个世纪,创多个“海南第一”;他坚守诚信,用品质享誉国际;他年近七旬,仍坚持创业壮心不已;他矢志不渝,人生充满传奇。他就是陈昌卓,51年来一直没有中断和蜜蜂的联系,在这个“海南蜂王”的身上,流淌着海南人“诚实、执着、勤奋、拼搏”的品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火如荼,我们将这位海南“最高龄...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2021年5月,山东曹县因为偶然的机缘爆红网络。“走红,是给有准备的城市”,对于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14年10月,我跟老公回老家时接触到了曹县电商业,便跃跃欲试,不久后,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开张当晚,我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件学士服。为此,我们常要守在服装加工厂门口抢货,辛苦归...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90后女孩自学制作汉服创业 希望实现汉服日常化

轻柔典雅的齐胸襦裙,广袖飘逸的曲裾深衣,“90后”小裁缝龙佳言身着一袭汉服,带着记者流连于1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满屋的复古服饰,让人恍然如穿越到汉唐。“华夏复兴,衣冠先行。我的愿望就是实现汉服日常化,街头流行最美中国风!”龙佳言说。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位儒雅姑娘谙熟中国传统文化,却曾因贫困初中...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博士放弃几百万年薪,回老家养蚯蚓创业,年产值过亿历程

法月萍,女,48岁,南京大学博士、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现任法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三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德州法博士蚯蚓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蚯蚓养殖与深加工研究专家。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从蚯蚓身上看到商机的人并不多。法月萍就是其中一个,发现商机的她放弃了博士毕业后,放弃年薪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