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鞋店成功的秘诀

2个月前 (06-16)创业故事95

对比城市差异,关注家乡消费变化,李先生找到了别人还没有发现的商机。因地制宜定价,根据市场现状,适当提高部分样式的鞋价,使平均鞋价高于广州市场水平。精心进货,注重与进货商交流,获得了不少便利实惠。

今年不到30岁的山东小伙李涛先生在广州当白领打工者其实没几年,却找准了小本创业的商机,从广州进货,2005年回家乡山东临沂开设高档品牌鞋店。创业伊始,年利润居然达到了十几万元,让广州的直销商都艳羡不已。

试鞋试出创业激情

身材高大的山东小伙李先生从小就有一个烦恼:由于长了一双大脚,他很难买到合脚的鞋子。几年前,当李涛先生来广州打工后,感觉就如同进了鞋子天堂。

想起许多如自己一样的山东年轻人都有“买鞋难”的烦恼,李先生立即想到:为什么不回家开一家高档皮鞋专卖店呢?这几年,山东经济发展很快,家乡人民也应该能消费得起中高档产品了。

高度重视微观选址

于是,李先生花半年时间,调查了若干品牌各家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由此发现了一个普遍规律:开在百货商场、商业步行街上的品牌鞋专卖店总是红红火火,而开在住宅商区或普通商业街道上的就逊色很多。

即使是同一个品牌的鞋店,开在不同的商场也有很大区别。例如某品牌开在大商场一层的专卖店比邻主干道,玻璃橱窗非常醒目,日日顾客盈门;而另一家商场名声与人流量并不比前者差,却由于只给该品牌安排了一个“三线”位置,销售情况就一落千丈了。

由此,李先生明确了要挑在繁华商场“一线”铺位的选址原则。在家乡,他反复比较了半年,最终在2005年初等来了一个好档口,并谈好以每月营业额的20%支付铺面租金。同时,他也迅速与广州品牌商家签订了长期进货协议。

李先生这边忙着装修,那边也不疏忽进货,挑选什么样的产品其实是个大学问。就说尺码吧,一定要“因地制宜”;李先生思忖家乡人民的脚都偏大、脚背高高隆起者居多,肯定不能照搬广东专卖店的进货模式,而应在进货时依次上浮一到两个尺寸:比如某款凉鞋,在广州通常36、37号的进五六双,34、35号的进两三双,38、39号的各进一两双;到了山东的情况就会是37、38号的进五六双,39号的进两三双,35、36号的进一两双。另外,山东姑娘身材比较高大,对于女鞋的款式,就应适当偏重于大方简约的品种,挑选过于“小鸟依人”或鞋带过细的款式就要慎重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894.html

“鞋店成功的秘诀” 的相关文章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县城创业十年:因时代而兴

半月谈记者 李亚楠 张思洁 张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位于秦岭深处,属原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走进位于县城的特产馆,琳琅满目的木耳、芝麻、核桃产品一旁,山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喻琰正在向客户介绍自家公司的产品——手工空心挂面。她一身白衬衣、牛仔裤、运动鞋的打扮,简单干练。如今的她,是山阳这个小县城里的创业...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袁小梅:“90后”养蜂人闯出致富路 被华春莹点赞

黄胶鞋、橡皮手套,再套上防蜂服,油菜花地里那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养蜂人,就是贵州省纳雍县怕那村“90后”返乡创业青年——袁小梅。3年前,袁小梅从城市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开始养蜂。如今,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梦想,还带领乡亲们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门路。返乡只因为儿时的梦想袁小梅“蜂”狂的“甜蜜”梦想源于小时候喜欢看...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90后整理师的创业故事:从迷茫到人生“巅峰”,只花了2年时间

这位90后创业者,她是悦己整理的创始人白悦诗。在自我精进的过程中,她积极学习日本“断舍离”的官方课程和国内职业整理师课程。她所带领的团队,不到2年时间,就迅速累积了1500+小时的上门服务经验。她利用业余时间所运营的视频号,位列同品类的TOP10!悦诗曾多次被大连本地的官方媒体、大企业邀请作为分享嘉...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夫妻档”种柚逐梦乡村——黄小香廖伊群从大都市返乡创业的故事

金秋送爽,层林渐染。在梅县区程江镇浒洲村的一个山头,漫山遍野的柚树,挂满黄澄澄、沉甸甸的金柚,丰收的喜悦爬上伊为香家庭农场主人黄小香的眉梢。今年,是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此打拼的第10个年头。即将开摘的金柚,则是他们创业梦结出的丰硕成果。黄小香和丈夫廖伊群在摘柚,姐姐现场直播带货,向粉丝推介金柚。舍弃...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中科院女硕士返乡创业 种得满树扑鼻香

“这一片大马士革玫瑰明年5月开花后,能用来提取上好的原液、纯露、精油。”12月15日,在武冈市邓元泰镇绿嘉园生态基地,管海英正趁着难得的阳光给玫瑰修枝剪叶、施肥培土,操作相当娴熟。“今年,我们的太秋柿子产量1万公斤左右,总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人均增收8000元。”管海英介绍,她创立...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厦门“水电工女孩”的创业故事:从短视频创作者到淘宝店主

穿着工装裤,手拿剪管刀,在满是尘土的毛坯房里装管接线……近日,一个在厦门同安做水电工的女孩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火了,多个视频获千万级播放量,点赞量频频破万。她叫陶媛,粉丝们称她小园,其实除了水电工、“网红”博主,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子电工产品淘宝卖家。而正因为她既能肩挑手扛做水电,也能靓丽出镜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