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杨洪全:返乡养泥鳅年入30万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188

44岁的杨洪全是高县沙河镇石河村人,短短三年的时间,返乡创业的他便从村里的闲置农田中“挖”出了一条致富大道。

如今村里不少农田都被杨洪全承包下来养殖泥鳅,年收入约在30万左右。

外出考察 回乡创业

此前,杨洪全一直在外地打工,为了方便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2013年,杨洪全萌生出回乡创业的想法。“小时候,我们田里的野生泥鳅就很多,以前也经常会到田里挖泥鳅,只是现在野生泥鳅逐渐减少,但市场上对泥鳅的供求量却依然很大,就寻思着能不能利用家里的农田搞泥鳅养殖。”

据杨洪全介绍,在决定尝试养殖泥鳅后他曾先后到江浙、重庆、内江、乐山等地考察,学习他们的养殖经验、技术等,“经过不断的考察,我发现泥鳅不仅适应能力强,养殖方法简单易上手,且投资不大,养殖效益很高,而其中台湾泥鳅的生长速度快,大约每三个月就能进行出售,因此我便决定养殖试试。”

2014年,杨洪全从乐山买了30万只幼苗开始了自己的回乡创业之路,“因为从小就和泥鳅打交道,对泥鳅的生活习性也比较了解,加上泥鳅的适应能力很强,村里的环境也很适合泥鳅的生长,一开始也比较顺利。”

积累经验 用心钻研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杨洪全的泥鳅开始大批量死亡,“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大部分泥鳅肚子朝上漂浮于水面,腹部鼓胀,精神萎靡,根据他们的症状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终于发现他们的病根——肠炎。”找到了病根当然就是对症下药,杨洪全表示,引起肠炎的原因有很多,饲料投喂过多、饲料变质、天气变化等都可能引发肠炎。经过这次教训,杨洪全在养殖过程中都会积极注意预防泥鳅的各种疾病。

杨洪全表示,第一年他进了两次种苗,发现种苗不但存活率低且忙活了一年几乎没什么利润,这让杨洪全萌生出自己研究泥鳅种苗繁育的想法。“2015年,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泥鳅产卵后会吃掉自己产出的卵,因此半人工繁育的成活率很低,我便决定做实验进行人工繁殖。”

“我们把泥鳅的卵子和精子在短时间内同时挤入事先清洗干净的盆内搅拌使之混匀,待充分受精后,加入清水,漂洗干净,将受精卵均匀地撒在经过消毒的鱼巢上,放入人工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实验成功后我们开始进行大规模繁殖。”据杨洪全介绍,自他探索出人工繁殖后,他的泥鳅养殖也渐渐步入正轨。

带动村民 发展生态养殖

“目前我养的泥鳅主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且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我也希望能带动周边的百姓共同养殖泥鳅,把产量做大,力争满足市场需求,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杨洪全说。随着杨洪全的养殖慢慢步入正轨,也有不少村民也前来向他学习经验,杨洪全都会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累积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并带他们参观自己的养殖基地,耐心地为他们进行指导,提供种苗。

同镇的村民王树林表示,2015年看到杨洪全的泥鳅养殖逐渐步入正轨,便上门请教杨洪全相关经验,杨洪全也毫不吝啬的与他分享。“目前,我自己养殖的泥鳅有一亩多,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也比较好养活。”

杨洪全介绍,下一步他准备将泥鳅养殖转变为生态养殖,“饲料养殖和生态养殖的泥鳅在口感上会有很大的差别,现在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有效培育微生物,如果能够大规模培育微生物打造生态化泥鳅养殖,相信也能将泥鳅打造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01.html

“杨洪全:返乡养泥鳅年入30万” 的相关文章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李丽琼的创业故事:小蓝莓串起田园梦

暮春时节,红塔区春和街道云南蓝哥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成熟上市。基地里,成熟的蓝莓挂满枝头,工人们在果园的各个角落忙着采摘。正和工人一起采摘蓝莓的李丽琼说:“蓝莓种植讲求精耕细作,一年到头,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蓝莓种植上了,只为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带去安全、健康的果实。”坚持下去,只为心中的田园梦李丽琼...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大学生回农村老家创业,包10亩地种“软枣子”

上世纪80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一件体面的事情。小时候,父母经常教我们努力学习,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所以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走出农村,远离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生活。但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工作。但发现原来的分配单位,分房都没有了。无论是在国企、外企还是民营企业工作,...

一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路

一位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路

返乡创业故事:时间来到下午6时,安静的生产车间嘈杂起来,女工们整了整手头的线束,结束一天的工作。这里是地处秦巴山区的安康市汉滨区谭坝镇松坝社区的新社区工厂。生产车间外,是搬迁群众的住房——一排白色的三层小楼,在青山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一天是9月27日,一场雨刚下过,空气中还有淡淡的泥土味。女工们一...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24岁从伦敦一学校毕业,她回乡养起鹦鹉

创业故事,15岁去英国留学、24岁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校园毕业,缙云90后朱姜蓓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的高楼大厦,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养鹦鹉。经过7年多的摸索实践,她创办的“千鹦鸟舍”,从当初只有一个人变成了几十名员工的团队,她致力打造的首个以鹦鹉为主题的大型花鸟乐园也正式进入了营业倒计时阶段。一、留...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