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贵州退伍军人返乡养牛 变身农业种养“尖兵”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23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在部队服役11年后,杨秀成从绿色军营走向了绿色田野,成为一名种草养牛的创业者。“这个小伙子脑子灵活,技术过硬,还有一股敢拼敢闯的劲,从部队退伍回来后就开始在村里养牛,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了!”黄平县新州镇良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忠勇介绍。

2003年,18岁的杨秀成积极应征入伍,成为了青藏高原边防部队的一名武警战士。2014年底退伍后,本可安置到地方政府工作,但他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回乡养牛。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考察,2016年注册成立了以种草养牛为主的黄平县禾牧农业专业合作社。

杨秀成退伍之后选择种草养牛这条创业之路。

创业之初,杨秀成的父母想不通,经常唠叨:“喂牛算什么创业,放弃那么好的工作,选择继续做农民。”杨秀成总是笑安慰父母:“我要让员工们穿着衬衣、皮鞋干农活,做一个有体面的新型农民”。

2017年初,黄平县实施了粮改饲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黄平县农业局组织召开了全株玉米种植和青贮料制作技术培训会,杨秀成通过培训后下定决心,这一年就改种青贮玉米来试试。于是,花了10万元买了一台耕地用的大型拖拉机,购买了500斤青贮玉米种子,按照培训上所学的方法开始整地播种。

“那时侯,青贮玉米在我们这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好多养殖户都没有意识到青贮玉米的重要价值。这一年我种了240亩,收了1000多吨青贮。那时自己只养了60来头牛,剩下的青贮玉米以每吨600元的价格向外销售,卖了400多吨,毛收入24万元。”杨秀成告诉记者,养牛是个技术活,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饲养,青贮玉米营养价值高,牛比较爱吃,长势也明显,得到了买方们的好评,年底自己的牛也卖了个好价钱,平均每头牛比上一年多卖2500元。

尝到种植青贮玉米的甜头后,杨秀成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轨。杨秀成的父母也慢慢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平常看杨秀成忙不过来的时候,还会主动帮忙分担。

种植规模扩大后,人工成本高、种植效率低成了杨秀成的又一个新难题,多方考虑以后,杨秀成萌生了机械化作业的想法。2018至2021年,杨秀成陆续购买了拖拉机、播种机、青贮收割机和青贮田间运输车,并自费修了3公里的机耕道。

“之前用镰刀收割玉米秆,需要3到4个人,一天也就收割一两亩,效率非常低。现在用收割机收割,只需十来分钟就能完成收割作业,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和工量。”杨秀成说,收割机的价格费用也不贵,一亩地花费100元,加上国家的政策补贴,一亩地合下来也就四五十块钱,不仅降低了成本,大家都还成了“新农民”。通过几年的积累,合作社现在已经有农机驾驶员6人和各类农业机械18台。

截至2021年底,杨秀成的合作社养育肥牛350头,引导群众订单式种植青贮玉米2000多亩、优质饲草1000多亩。合作社按照500元每亩的价格进行收购并加工成为饲料,青贮饲料销售订单达1500吨,合作社一年收入超过400万元,带动52户262名群众增收2000多元。

如今,杨秀成又开始研究起了发酵床养牛技术,通过发酵床的分解发酵,使牛粪中的有机物质充分降解和转化,实现粪尿的零排放,在减少污染的同时降低成本,不少养殖户都纷纷前来取经。“只要有人愿意养牛,我都会把自己的技术教给大家,带领大家一起致富,这是我返乡的初衷。”杨秀成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552.html

“贵州退伍军人返乡养牛 变身农业种养“尖兵”” 的相关文章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好教授”刘玉:甘当“创业红娘” 为年轻“创客”点亮未来

2002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玉创建了Dian团队,一种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十多年来,在她的Dian团队,孵出了50多家公司,两名弟子荣登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她使当创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个新传统。不仅如此,如今,她还启动了“创业红娘”计划,为优秀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养鸭大户只卖鸭蛋,年入1200万

他用自己的所有积蓄建基地养鸭子,却不卖鸭;他只卖海鸭蛋,就能一年卖出1200万,超越了当地几十家海鸭蛋企业。他还凭借自己的聪明头脑,把“草木灰”海鸭蛋卖出天价。这个农村小伙儿就是许承华。本期子牙童趣新农人观察带你认识这位农村小伙子许承华。许承华出生在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许承华学习一...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陶连杰:爱上泥土味的“90后”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

今年26岁的陶连杰,2016年放弃都市高薪工作,来到重庆市荣昌区峰高街道和泥土打交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干劲儿,从对蔬菜种植技术的一窍不通,成长为如今的种植技术能手,陶连杰在泥土中一步步书写自己的创业故事。陶连杰移栽玉米苗放弃高薪工作“转岗”种菜这段时间,陶连杰非常忙碌,他正带着村民们在基地里移栽辣...

大学生为家乡卖菜 小镇里也有别样的春天

大学生为家乡卖菜 小镇里也有别样的春天

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如今作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3500万元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主,北京密云区河南寨镇两河村人孔博,仍觉得自己是踏入电商领域创业的学生。十年前,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孔博放弃都市白领工作,返乡卖菜,这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孔博觉得自己是“孔二愣子”,坚持用电商方式把密云特色农产品卖向城市,曾经只有2...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近段时期以来,多肉植物凭借它的迷你“身材”、肉肉的“长相”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还出现了不少“多肉玩家”“多肉粉”等等。有些人花在多肉植物上的钱高达十几万。随着多肉植物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进行创业。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小玩意,真能做成大生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小村庄种多肉年收入8000万,名企职员...

雒启荣:逐梦电商回乡创业的硕士研究生

雒启荣:逐梦电商回乡创业的硕士研究生

他是延边大学的畜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1岁,他毅然辞掉大都市高薪工作回乡发展电商,他就是一路追逐电商致富梦想的80后创业青年雒启荣。在甘肃陇西县通安驿镇新镇区临近定陇公路一侧,雒启荣经营的电商线下实体店——“兴通农副产品购销铺”就坐落在这里。一间约60平米的门店里,堆满了从当地收购来的地皮菜。两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