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一位“80后”创业者的破界之路

2个月前 (06-21)创业故事108

80后创业故事:“第一次出海是带着求知去,第二次是带着技术去,第三次则是带着产品出去……”不久前,在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内,正进行着一场访谈,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耀正是这场访谈的主人公。

李耀,一个在成都长大的“80后”,大学毕业后,他赴美攻读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参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研究项目,成为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如今,他是成都一家医学机器人公司的CEO。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

是脚踏实地“闯”出来的

2月28日11:50,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学术会议中心,经过50分钟的冷静应对,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陶磊教授领导的团队,操作由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跨越5000公里的距离,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一位来自喀什伽师县的患者精准地实施了喉部声门区肿瘤切除术。

远程手术顺利结束,李耀与记者聊起,去年10月,博恩思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声门区肿瘤切除术,“四个月后,我们将手术室的另一端,延伸到5000公里外的喀什,医生在上海、病人在喀什,成功突破声门区超远距手术的行业空白。”

这意味着顶尖医疗资源已超越地理界限,直接服务于边远县镇。“这扇‘门’的开启,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革新,它将突破地域、时间、资源的限制,为城乡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找到了破题之道。”李耀深有感触地说,“技术的创新,延伸了机器人可及深度,填平了空间上的距离,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一切的创新成果要追溯到几年前,2016年李耀决定创业,做医学机器人,决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医疗产品,为全球更多地区的患者带去福音。用李耀的话来说:“我想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

创业之路,布满荆棘。李耀回忆起初创时光,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就像一群拓荒者,面对的是一片未知的领域。从第一台机器人样机的诞生,到第一次成功完成手术,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然而,他和他的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在医学机器人领域“闯”出了属于国人的一片天地。

经过近九年的创业历程,李耀引领团队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累计获得了300余项国内外专利。他们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实现了0.1毫米的控制精度,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首创全球低带宽远程手术系统,成功实现了从上海至喀什5000公里超远程无创手术;AI辅助手术系统将手术出血量减少至1毫升;并且打破了国外手术机器人的行业垄断,降低了设备成本,使更多医疗资源得以普及……

从成都到世界

用技术实力“扬帆出海”

“手术机器人是当代科技与医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代表着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李耀在谈到自己的产品时,眼中充满了自豪。这款“成都造”手术机器人用“实力”证明了一切。

2021年,一个背包,六个集装箱,只身一人前往印度。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李耀踏上了“出海”印度的征程。“印度是我们‘出海’的第一站,也是我们取得重要突破的地方。”李耀回忆起在印度开拓市场的经历,感慨万千,“那时候,没有资源,没有人脉,只有一个长长的名单——印度排名前五十的外科医生。”李耀笑着说,花了九个月的时间,一个一个地拜访他们,希望他们能试一试我们的产品。

终于,他的坚持得到了回报。一位名叫宾得的医生在试用后,对博恩思手术机器人赞不绝口,并成功推动了产品在印度的市场推广。如今,博恩思已与印度多家知名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自那以后,博恩思陆续开辟了美国、德国、日本、阿联酋等海外市场。

为了让医生试一试这个来自成都的医学机器人,他在印度停留了9个月,最终等来了那个愿意试一试的医生。这位名叫宾得的医生上手试用了五分钟,就让博恩思成功打开了印度市场。

历经三年探索,博恩思已与印度最大上市私立医院集团MAX Healthcare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推进印度市场化进程。同时公司与印度最大公立医院Maulana Azad Medical College (MAMC) 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临床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未来,上海专家可以同时为成都、喀什甚至新德里的患者手术。”李耀透露,团队已启动“成都-新德里”远程联线测试,而生成式AI与手术机器人的融合正在推进——通过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机器人可自主学习手术视频与语义信息,向“全自动手术”进化。

谈及未来,李耀告诉记者,医疗器械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他希望通过“成都造”,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成都扎根,研发出更多“聪明”的机器人,让先进医疗资源惠及大众。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黄雪松 摄影 唐建军 责任编辑 何齐铁


推荐阅读:

80后牛津学霸创业,半年狂赚3.58亿

80后华人零融资创业:1/10人力营收规模超Scale AI,谷歌OpenAI大模型的“秘密武器”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10.html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一位“80后”创业者的破界之路” 的相关文章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养鳝大王”刘红旗的黄鳝致富经

在湖南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乡春晓村,有一位黄鳝养殖大王刘红旗,6年来,他凭着对黄鳝的了解,通过不断摸索,发展网箱养殖黄鳝,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6月21日,笔者在西湖管理区春晓黄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邓力兵的陪同下,慕名拜访了这位“养鳝大王”。走进他的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网箱,交织成一片充...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女博士”石嫣:毕业后回村种地,用健康食品一年赚800万

乡下种地的清华女博士,她可能是最会种地的女博士。作为清华毕业的博士后,她出国留学,见识了国外的繁华,依然选择回到祖国,扎根农村创业,成为了农民眼中“脑子有病的城里人”。她运用学到的知识,依靠种地实现了年收入超过800万。让人意外的是,在上大学之前,她都没去过农村。从没去过农村的城里人,到依靠种地年收...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西藏90后返乡创业:他和他的“猪队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中一批批90后返乡创业在农村开辟自己的新天地努力实现青春价值墨竹工卡县拉东村的桑登顿珠就是其中一位“藏香猪”被称为“高原之珍”,与普通的圈养猪相比,藏香猪生长周期长一倍,运动量大。因为跑得多,藏香猪的身材比普通圈养猪更加“健硕”,脂肪含量较少,肉质鲜美。相应地,藏香...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丨李金良:引领农村电商创新发展

人物简介:李金良,1988年生,南安北部电商创业园负责人,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称号。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李金良在农产品基地直播现场创业的重要一步,南安青年李金良走上引领区域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他抓住时代脉搏,精心布局电商孵化,为乡村振兴、青年创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成...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返乡创业“新农人”——山东聊城耿店村走访记

金秋时节,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988年出生的耿付建正忙着打理自家的蔬菜大棚,绿油油的辣椒苗已长到一尺来高。“12月中旬就能采摘销售了。去年我种辣椒赚了40多万元。”耿付建自豪地说。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耿付建此前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当工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2010年,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