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陈柏年:一位返乡创业青年的奋斗之路

2个月前 (06-22)创业故事108

返乡创业故事:在新时代的西部大地上,有无数青年怀揣着梦想与激情,皋兰县就涌现出一批批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用知识与热情重塑乡土。陈柏年,这位出生于皋兰县石洞镇的90后小伙,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放弃城市的繁华,毅然返乡创业,凭借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执着,在皋兰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一、拒城市繁华 守乡土麦香

陈柏年出生于1992年,家住皋兰县石洞镇东湾村。大学毕业前,他就打定主意要返乡创业。2015年,陈柏年大学毕业返回家乡,当时,兰州乡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规模较小,没有成熟的销路,没有健全的生产、加工、销售、经营模式,没有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工作分工也不是很明确。面对这样的局面,陈柏年没有退缩。他放弃闲暇时间,常常在合作社里钻研业务到很晚,虚心向周边的人、大学同学、导师请教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凭借突出表现,陈柏年当选为兰州乡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柏年深知,创业不能盲目冲动。他瞄准了家乡一种特有的小麦品种——禾尚头小麦。为了保证原料的质和量,他决定流转土地自己种植。起初,他雄心勃勃地流转了80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禾尚头小麦,可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头两年天旱,产量低,第三年风调雨顺,收成依然不理想。陈柏年陷入了沉思,他一个人来到麦地,沿着田埂地界转悠,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乡亲们不同意推平土地连成片,怕合同到期找不到地界,这就导致没法规模化机械作业,用工人数增加,成本提高。而且管理比较粗放,产品也太单一,看似扩大了规模,实际上增加了支出。

陈柏年没有被困难打倒,他下定决心改变种植模式。流转合同到期后,他不再续签,而是与农户协商,让他们种植禾尚头小麦,自己则高于市场价收购,并签订协议兜底。这一举措既调动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种植意愿。来年秋收,小麦有了保障,他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合作社这才慢慢走上正轨。

解决了原料问题,加工的难题又摆在了眼前。当时的设备落后,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他咬牙贷款几百万元,建起了现代化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在产品销售方面,陈柏年也经历了一番波折。一次,陈柏年到深圳推销特色小麦面条,但经销商却表示面条口感挺好,但包装不如人意,最终婉拒了。陈柏年找专家请教、去外面取经,经过一番改良,注册了商标,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制作出多款新包装面条,针对不同消费者进行分众化销售。近几年,每年销售10多万箱,供不应求。

二、一人领前行 百家共富裕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陈柏年始终秉持“农产品合作社就要为农民服务、谋利”的经营理念。他为了保持禾尚头小麦的品质,在原产地黑石镇大横村流转100户农户的土地600多亩,用于连片种植禾尚头小麦。自2015年起,公司每年与周边农户签订黑小麦种植合同,平均每亩较普通小麦增收320元。合作社累计签订3500亩的种植合同,建立公司自有禾尚头种植基地3000亩。2020年,建成集面粉、面条、麦片、胡麻油为一体的面积高达6000平方米的生产园区。

除了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陈柏年还把目光放到了因种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的农户身上。他为周边农户,特别是原建档立卡户、留守妇女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聘用他们到合作社上班。截至目前,合作社有社员30人,带动周边农户120户,带动原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在他的鼓励支持下,当地40多名留守妇女、6名原建档立卡户在合作社实现了就业,人均年收入达4万元左右。

如今,陈柏年经营的兰州乡韵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被认证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广泛认可,2023年,陈柏年获得兰州青年五四奖章和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通讯员 王俊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鹏伟


推荐阅读:

金融精英为何投身花海创业?一个云浮云城返乡青年的乡村振兴梦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13.html

“陈柏年:一位返乡创业青年的奋斗之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吉林珲春:返乡青年奋斗逐梦“致富路”

今年是郎海涛返乡创业的第七个年头。2015年,他辞去在俄罗斯的工作回到吉林省珲春市,办起苹果种植合作社,种了近百亩果园,把家乡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和国外。珲春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边境城市,珲春由此走上跨越发展之路。如今,开发开放中...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遂宁六旬老人回乡创业养鸭 在山里待了7年

返乡创业故事:“成名须趁早”,60岁的王献志,为实现从家具厂商到家禽养殖户的跨界创业转型,他已在遂宁市安居区大安乡的山里待了7年。在其漫长而波折,充满坎坷的创业路上,他欠债后卖了房也要坚持。为纪念父亲的创业历程,鼓励无数年轻的创业者,老人的儿子将六旬父亲的创业故事拍成了微电影。年逾半百后 仍跨界创业...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直播 电商 玩转“新农活” 看徐州“新农人”的创业故事

徐州贾汪区农业农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度贾汪区共有165家涉农网络营销主体,主要销售农产品、农资、农村旅游点门票三大类,销售额3.54亿元。而在2022年一季度,销售额已经达到1.2亿元。作为新兴业态的农村电商经济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近年来,徐州贾汪区涌...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白领辞职回家种多肉植物 一个月收入十几万

近段时期以来,多肉植物凭借它的迷你“身材”、肉肉的“长相”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还出现了不少“多肉玩家”“多肉粉”等等。有些人花在多肉植物上的钱高达十几万。随着多肉植物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进行创业。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小玩意,真能做成大生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小村庄种多肉年收入8000万,名企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