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华西村从穷到富六十多年:农民守着一张老照片的创业故事

2个月前 (06-24)创业故事91

农名创业故事:1991年5月,有个领导去华西村视察,刚进大门就看见墙上挂着华国锋的照片,旁边还有邓小平、陈云。干部问不合适吧?老书记吴仁宝说合适,这照片放这儿就是让大家别忘本。原来华西村最早的贷款是1978年中央批的,当时国家政策里提到了他们的小厂。吴仁宝觉得这是救命稻草,就一直记着这份情。

华西村以前特别穷,1961年吴仁宝刚当领导那会儿,地里收成不到全县一半。为了活命,他带着十几个村民去常州弄了一堆报废的机床,修修补补开起五金厂。1963年上面说要统一经营,差点把厂子收走。吴仁宝去县里求情,甚至当着领导面抖空袖子,说真没钱。最后厂子保住了,只能算个小补充。

后来改革开放,别人都盯着种地,吴仁宝看中厂子。他把厂升级成农机配件厂,利润一下涨了。1980年代,华西村的粮食、工业和收入都上来了。吴仁宝还让村民晚上听新闻,记要点。听说中央要支持乡镇工厂,立马加大投资;外贸放开后,又派十多人去深圳学做生意。

1986年,吴仁宝拿分红钱办技校,白天干活晚上上课。有人笑话,可后来靠自培的技术员,光修设备就省了六千万。1992年钢材涨价,吴仁宝叫人囤了一堆,三个月赚一个多亿。赚的钱先补医疗教育,最后才建新厂房。

不少乡镇企业改制时老板暴富,可华西村把所有资产都锁进集体户头。吴仁宝说富一人容易,富全村难。到2000年盖摩天楼龙希酒店,他说不是为了炫耀,是要让农民也能住得起。每年给各地参观团打三折,有人说亏,他只说眼界比钱重要。

2006年,吴仁宝又搞了个空中新农村,把楼房建成农业基地。顶楼种稻子装电梯,听起来像科幻,但真造了样板。专家说要是成功,一亩地能顶平地三亩。

2011年吴仁宝退休前,还在展馆看了那张华国锋的照片。他轻声说农民就讲个感情。照片挂了这么多年,从华国锋到邓小平,都是他们发展路上记得住的人。华西村现在还是集体资产多,村里人说这就是老书记当年定的规矩,有钱大家一起赚,苦日子过了才知道抱团重要。

去年我去华西村,看见那个展览馆还在,照片照样亮着。旁边新开了个文化馆,放着村子发展的录像,全是普通农民打工、开会、盖厂的日常镜头。管理员说没什么特别,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写在这儿,给后来人看看。

推荐阅读:

四川江油: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 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27.html

“华西村从穷到富六十多年:农民守着一张老照片的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90后创业大学生杜浩宇:一口气参加27个创业比赛

大学生创业故事:“西安、株洲、广州、顺德、重庆、西安、天津、株洲、顺德,说完了!”杜浩宇一口气报出一串地名后,在电话里发出爽朗的笑,“过两天再回西安,30号回学校报到。”1993年出生的杜浩宇是湖南株洲人,在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设计,开学就升大四了。 他的声音听起来成熟老练,极少有“学生气”。杜浩宇在地...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整理收纳师”火了,这个新职业在枣庄“钱”景如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家里物品越积越多,整理收纳师作为新兴职业应运而生。近日,整理收纳师慢慢进入了枣庄市民的视线,并走进了不少市民的生活。记者走访发现,在枣庄目前为数不多的初具规模的整理师团队,其中不乏本土经营的品牌,行业收费标准为每位整理师100-200元/小时不等,相较于家政服务行业来说,...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一个盲人的创业传奇:白手起家3年成蘑菇大王

现在的何幼定在身边朋友们的帮助下,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蘑菇大王”,还开办了农家乐餐厅,他利用本地山坡散养的万余只土鸡更成了外地食品企业眼中价值不菲的食材供应源头正常人创业已经很难,而双目失明的人要支撑起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产业链条更是难上加难。在浙江绍兴的上虞市,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是无法理解这个创...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90后”青年返乡创业 助力广东乡村振兴

作者 程景伟 梁启振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回到农村创业,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90后”赵威平夫妇就是其中之一。今年31岁的赵威平是广东韶关翁源县龙仙镇中坝村人。大学毕业后,夫妇二人原本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2017年,两人...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一等伤残军人,决定回乡创业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材;牙齿多半已经脱落,因为手术舌头切除两厘米而发音含混;上身的花格子衬衣被洗得发白,脚上的圆头布鞋沾满泥土,像是从泥泞田地归来的老农。眼前75岁的四川退役军人张仲安,让记者深感意外:就是他,为救4名儿童奋不顾身勇拦惊马;就是他,4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累计深度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