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12年栉风沐雨,军埔村90后农村青年的电商创业故事

2个月前 (06-24)创业故事122

创业故事:12年栉风沐雨,军埔村青年的创业之路,12年栉风沐雨,90后农村青年的电商创业之路。

走进揭阳市揭东区军埔村,一间间服装档口排列在道路两旁,路上的货运车川流不息。

“最近电商是淡季,各平台加起来每天有5000单左右,三、四月份旺季的时候日单量能过万。”如今,31岁的许冰峰已经是军埔村电商创业青年的典型代表。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打工人”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

12年前,许冰峰和许多在广州打工的同龄人一样,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当时的广州已经有很多人通过电商创业,开淘宝店在人们看来是一件寻常事。但在许冰峰的家乡军埔村,还很难看到“电商人”的身影。

2012年底,许冰峰离开广州,回到军埔村开淘宝店,迈出了电商创业的第一步。

“刚起步的时候,村里网络不好,快递费用也高。”许冰峰创业初期虽有起色,却也受制于军埔村不够便捷的网络和交通。

在揭阳市的政策扶持下,不到一年时间,军埔村拥有了全市首个4G基站,实现了光缆到户、无线网络全覆盖,“网速”不再是难题。多家快递公司进驻军埔村,物流问题也迎刃而解。

“政府不仅为我们解决了网、电、物流这三大难题,还提供了三年的贴息贷款和各种免费培训,这些年来一直关注我们的需求。”许冰峰说道。

2024年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千人创客(汕尾、梅州、揭阳)片区标杆班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创业青年授课,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从“十二罗汉”到“淘宝村”的电商探索

那一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额已突破8万亿元。也是那一年,被军埔村人称为“十二罗汉”的12名年轻人带着在广州学习的电商经验返乡创业。

“我们12个人做电商有了起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加入,一转眼整个村都做起了电商。”谈到军埔村电商产业的发展历程,许冰峰说道。

政府的扶持、“十二罗汉”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营商环境,让军埔村迅速变成了“电商人”的聚集地,“最美淘宝村”渐渐崭露头角。

许冰峰说:“这些年一直比较顺利,尤其是2013年到2015年期间,单量和收入都是成倍增长的。”

2014年底,军埔村已有300多家实体网络批发店,2000多人参与其中,全年交易额达16.8亿元。电商如一股强劲东风席卷整个揭阳,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活力,“淘宝镇”“淘宝村”接连涌现。

今年6月,共青团揭阳市委决定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领头雁”优秀农村创业青年摸查工作,构建了一个由137位扎根农村一线、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青年组成的农村创业青年人才库,树立青年典型。

三、青衿之志,履践致远,长达12年的坚守与展望

作为军埔村优秀创业青年代表,许冰峰一直跟着市场趋势走,不断尝试新事物,从未故步自封,也从不轻言放弃。

2015年,许冰峰开设了自己的实体批发店,线上线下同步发展。2017年拼多多出现后,他紧跟潮流,调整策略。2020年直播带货兴起,他同样跟上了时代脚步。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许冰峰坦言:“这两年做电商的人越来越多,电商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商家压力比以前更大了。”

面对电商行业的风起云涌,许冰峰没有选择安于现状,而是迎接变化,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顺势而为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开淘宝店、兼营实体批发、尝试直播带货、从事跨境电商……许冰峰在创业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许冰峰的每一次尝试,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军埔村电商发展潜力的挖掘。他的故事是军埔村电商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农村电商蓬勃向上的生动例证。

电商发展方兴未艾,像许冰峰一样的农村青年们正走在这条宽阔的路上。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刘明心,摄影:陈憧炜,剪辑:程羽 陈憧炜【作者】 刘明心【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推荐阅读:

90后一人单枪匹马做跨境电商,一年1000万!

从深圳返渝创业,他认为重庆跨境电商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33.html

“12年栉风沐雨,军埔村90后农村青年的电商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创业路上的巾帼模范——刘雅娟

创业路上的巾帼模范——刘雅娟

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赵卫刚给我微信里发来一篇长文,题目是《创业者的人生最美丽》,讲述陕西和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雅娟的创业之路,我反复阅读后,倍感震动,一名农家之女,通过艰苦创业,竟然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被选为陕西省十三届人大代表,被评为西安市好青年、西安市最美女性、巾帼创业模范。刘雅娟,1984年出生...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 “土著”演绎90后创业故事

海归创业故事:2016年,潮汕籍深圳青年林曦和一帮海归朋友,正在为他们打造的互联网民宿平台“悠居”寻找适合的精品民宿案例。同一时间,在汕头南澳岛,南澳本土青年林蓓琪正忙着打理由她自己创立的民宿“林家海景客栈”。机缘巧合下,林曦认识了林蓓琪。一番聊天后,两名90后惊喜地发现,双方在民宿话题上有许多一致...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汉服“出圈”,创业者曹县“赶潮”

2021年5月,山东曹县因为偶然的机缘爆红网络。“走红,是给有准备的城市”,对于创业者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2014年10月,我跟老公回老家时接触到了曹县电商业,便跃跃欲试,不久后,开起了自己的淘宝店。开张当晚,我们就接到了第一笔订单——500件学士服。为此,我们常要守在服装加工厂门口抢货,辛苦归...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十七岁女孩创业三年 用汉服传承传统文化

“汉服于我而言,到现在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因为我开了这个汉服店卖汉服,更多的是我对汉服的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刘童童今年17岁,却是已经创业三年的“小老板”。14岁时,她便成立了一家自制汉服的网店“福禄堂”,17岁的她和汉服事业逐渐走向了成熟,她在安庆市成立了汉服工作室,并在广东省深...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