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90后小伙蒋德凡:电商创业走出“花样”致富路的故事

2个月前 (06-24)创业故事120

创业故事:连日来,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返乡创业小伙蒋德凡,奔波在各个石斛花卉种植基地,查看石斛花卉的长势。

“石斛花卉销售分淡季和旺季,这段时间属于淡季,但我们的主播也很忙,每天销售量为1000多单,成交金额达3万元。”蒋德凡介绍,到销售旺季,单日最高可达到4000单,每日成交金额15余万元。

蒋德凡与电商结缘得从2014年说起。那时,年仅18岁的他职校肄业,北上武汉开启了打工之路,在一家公司做中介。2018年,因公司业务需要,蒋德凡接触了电商运营,短短两年时间,他带领的团队便在区域电商市场上业绩突出。2020年,公司委派蒋德凡到重庆拓展业务,并结识了在当地做导游的王红艳定下终身。

随后,在父母的劝说下,两人回老家发展。蒋德凡看着父母种植的石斛花卉,小两口结合自己的经验,尝试着做起了石斛花卉的电商销售。

“一开始,我们也是尝试着做,我做前台主播,妻子负责后台运营。人们常说‘上阵父子兵’,我家是‘上阵小夫妻’。”蒋德凡说,“几盆、几十盆、几百盆、几千盆……数十元、数百元、数千元、数万元……那些石斛花卉渐渐被我们卖了出去。在当时各行各业都很难维持下去的时候,我和妻子蹚出了一条电商路,两口子干劲十足。2021年底结算时,我们都大吃一惊,电商销售额竟达到500万元。”

随着销售量逐渐增大,石斛花卉的来源成了蒋德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他一边发动周边群众栽种石斛花卉,发展庭院经济,一边外出龙山镇、龙江乡等地,与石斛花卉种植户达成合作协议。

石斛花卉种植户段应强,在龙山镇河头村种了5亩多石斛花。他高兴地说:“以前栽种出来的石斛花卉,还等着找销路,现在好了,蒋德凡不仅来到花卉基地指导,还与我们达成协议,我们负责种植,他负责销售,非常省心。现在,我家每年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我打算再扩种上3亩。”

如今,蒋德凡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前台主播转为联系市场,他的妻子王红艳稳稳接过“接力棒”,并同时招聘、培训了几名主播,一起向着电商“发力”。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新进来的哥哥姐姐们,没有点关注的,可以点点关注。主播是来自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我们这边盛产的石斛花不仅可以赏,还可以吃……”每天上午九点,平达乡石斛花卉直播基地便热闹起来。主播王红艳与6位同事准时开播,大家轮流上阵,直到深夜两点。

主播白雪高兴地说:“来到这儿后,每月的直播销售不错,月工资没有低于过8000元,最高时能达到30000元。”

2023年,蒋德凡成立了公司,当年的电商营业额突破了1500万元。除了主播外,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公司务工。

目前,公司电商团队共有50余人从事主播、客服、仓管、财务、采购等工作,拥有2个仓库和5个花卉种植基地。

杨春开就是其中一名务工人员,她家离公司石斛基地步行仅需10分钟左右,从蒋德凡的基地建立以来,66岁的她每天都到基地上班。

杨春开一边熟练地给石斛花卉打包,一边满意地说:“我这个年纪,外出打工不现实了,家里也走不开。在基地上打包,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

后来,身边的人看着蒋德凡的电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少人也跟着直播卖起石斛花卉,但售卖价格参差不齐。

蒋德凡敏锐地意识到,这样无序竞争,对产业发展不利。于是,他便来到龙陵县乡村电商直播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上,把自己积累的电商经验分享给他们。

蒋德凡表示,零散销售难以形成品牌影响力,很难把产品卖出好价格。为此,他动员身边直播带货的人员抱团取暖,整合资源,扩大市场占有量,实现可持续性共赢。

51岁的蒋贵连便是这一策略的受益者。原本赋闲在家的蒋贵连,目睹了电商直播带来的可观收入。2021年,他投身这一新潮流,尝试电商销售。然而,起初的单打独斗,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后来,通过参与培训和资源整合,蒋贵连与同行们携手共进,电商之路逐渐步入正轨。如今,蒋贵连的石斛花直播销售不仅让他盖起了新房,还购置了新车。

如今,蒋德凡的公司除了在基地电商直播石斛花卉外,公司的直播小分队还将直播搬到了平达的“花桥晚市”。龙陵本地的石斛鲜条、石斛干花、松茯苓、姬松茸、茶叶、核桃等土特产品,被纷纷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来到‘花桥晚市’开直播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半月了,单日销售额最高20多万元,累计成交金额累计400多万元,将近有6万多单。”直播小分队负责人赵德钦说,“帮老百姓卖掉土特产,他们高兴,我们也高兴。”

蒋德凡还向记者感慨,从最初的零散销售、恶性竞争,每月仅售出10多万元,到现在每月稳定超过100万元,形成了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他说:“过去是客户挑剔选择,现在则是我们推荐什么品种,客户就购买什么,消费模式从被动转为主动。”

现在,蒋德凡的公司推行“基地+农户+公司”的运营模式。公司成立之初,规划两年内向社会提供200个至500个就业岗位,目前已带动用工200多人。

蒋德凡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又跑了一趟省城,公司在昆明建成的集销售、批发于一体的“当口”,已经运营了半个多月,主要打开线下批发、销售渠道,扩大龙陵石斛及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客户的体验感。

“现在每天批发石斛花卉500多盆,20多种农特产品纷纷销往全国各地。”蒋德凡说,公司还准备在县城附近的横山村建设一个集直播、组培、种苗研发、石斛花卉种植、石斛花期调控大棚等为主的石斛花卉全产业链基地,同时,致力于研发属于龙陵的品种,争取市场定价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希望以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希望龙陵的更多土特产品能走出去,希望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面向未来,蒋德凡充满信心。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建国 通讯员 徐静,责编:谢祥睿,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推荐阅读:

用互联网思维种植无花果 乡村CEO古城无花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创业青年:“卖花郎”开网络花店年销400万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34.html

“90后小伙蒋德凡:电商创业走出“花样”致富路的故事” 的相关文章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苏州“80后”大学生回乡十年创业甘当“蟹农”

又到一年螃蟹季,2020年苏州阳澄湖大闸蟹开捕节将于9月21日举行,这些天清水村蟹韵蟹业专业合作社的顾敏正忙着大闸蟹开捕前最后的准备,既要拓展销售渠道,还得兼顾监测大闸蟹长势,多次乘坐渔船前往养殖基地实地查看。看着眼前这片大闸蟹养殖基地,顾敏坦言创业路走得真不平坦。顾敏出生于1986年,是一个土生土...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四川女子返乡创业养殖小尾寒羊 年入近千万

创业,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背后的心酸和艰辛,只有自己深知其味,尤其对一个女人来说,更是一种磨砺。何俊华,今年43岁,阆中文成镇人,在外打工20年,于2011年回乡创业,创办了畜牧养殖场,依靠养殖小尾寒羊,走上了致富之路。阆中人社局介绍,经过5年时间打拼,现在何俊华所经营的羊业专业合作社,集种羊培育、...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许艳平:“三转婆姨”创业走出精彩人生路

“先把宝宝的小手打开,然后从手心开始,轻轻向外推,一二三……”在吕梁市离石区的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室内,许艳平正在教十几位农村妇女做婴儿抚触。她一边做示范,一边强调:“动作一定要轻柔……”六年前,许艳平还是临县小山村里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因为一张证书,不仅找到了新工作,还自己当老板,带领...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岁物遂,皆可观藏。我为品牌取名为‘椿物皆藏’,就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汉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被拿来收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说话的人叫执辞,“椿物皆藏”汉服创始人,今年二十出头的她在高二那年偶然观看了一场汉服社团成人礼活动,从此便被汉家华服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她和发小一拍即合,从外省一起来...

一个百香果农有惊无险的创业路

一个百香果农有惊无险的创业路

创业故事,“真倒霉,这年要亏大发了。还有三四十万株卖不出去,再过半个月就过了栽种节气了。”去年3月初,记者初次见到钟海扬时,他面对着一大棚子滞销的百香果苗垂头丧气地说。钟海扬是闽西长汀县南山镇的一位百香果农,官坊农场得心生物科技百香果育苗基地负责人。了解他的人知道,近几年,在他发展百香果育苗产业的创...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宿迁80后女孩自主创业有一套 开网店卖古装 专掏“古人”腰包

创业故事,创业开网店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自己设计、加工出来的古代服装在网上销售,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偏门”。在湖滨新区井头乡塘湖西街,有一处较大的门店,名为“风雅颂古装阁”,这里的“掌门人”是当地一位出生于1987年的姑娘,名叫盛元元。她的店里生产销售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服装,远销到北京、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