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创办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用内涵美滋养新希望的女性创业故事

2个月前 (06-25)创业故事95

1、从外企白领到美育先锋

创业故事:2016年,东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韩文菁走进欧莱雅中国,成为设计部的一员。在外人眼中,这是一条光鲜的职业路径:落户上海、国际化视野。然而,韩文菁内心深处却始终眷恋着对教育本质的执着追寻。她有着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我更渴望创造有温度的东西。”于是两年后,她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创办儿童美术教育机构“欧拉美术”。

创业初期,韩文菁将机构藏身于社区办公楼,租金省下的费用投入在课程研发和人力成本上。这一选择看似冒险,却暗含她对美育的独特理解:“艺术不该被包装成商业产品。真正的美育空间需要纯粹,让孩子自由探索。”时光荏苒,七载春秋,欧拉美术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小而美”的办学历程,欧拉美术始终未扩张分店,甚至拒绝了资本的入驻。韩文菁坦言:“连锁模式看似风光,实则容易牺牲教学质量。我们只想用心雕琢一家有温度、有品质的儿童美术培训基地。”

2、以儿童为本:用心构建的创意课堂

在欧拉美术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用粘土捏塑出奇思妙想的抽象造型,将颜料肆意泼洒在画布之上,亦或是专注于静物罐子的线描练习…… 这一切,与传统绘画培训大相径庭。韩文菁所打造的绘画课程体系,是深植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根基之上的,她将其命名为“敏感期分段式教学法”。

她阐释道:“2-3 岁的幼儿,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画画’,他们更是在借助手部运动的轨迹去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过水粉涂抹、粘土塑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切身感受触觉与视觉紧密相连的神奇魅力;到 4-5 岁,孩子们渐次进入色彩敏感期,课程则顺势而变,设计诸如调色实验,引领孩子探寻色彩渐变的奥秘;而到了 6-7 岁,孩子们便被鼓励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于是有了一幅幅创造力爆棚的画作,韩文菁语气坚定地说道:“倘若让孩子过早接触专业技法学习,无异于逼迫他们用成人既定的公式去解题,久而久之,创造力必将被无情扼杀。”

这般教学理念,最初却引发了家长阵营的诸多质疑。韩文菁在与家长沟通以及机构运营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美育的认知存在误区,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美育的过程和本质。比如一位母亲执意要求让4 岁的孩子参与考级班,被韩文菁委婉拒绝。她耐心解释道:“考级的本质是机械重复地绘制一幅作品,而美育的灵魂恰恰在于创作的过程,而非功利性的结果导向。”她提到美术教育不应该只是追求画得好,很多机构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但实际上家长的审美意识和教育观念还需要提升,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美育需要长期的沉浸式体验,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位母亲惊喜地发现,孩子在自由创作的氛围里,逐渐变得敢于大胆表达内心情绪,起初的顾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3、在生存与理想间破局

创业征程绝非坦途,创业七年,欧拉美术经历了两次生死考验。2020年和2022年疫情暴发,线下课程被迫按下暂停键,长达半年,在这场危机中,韩文菁当机立断,带领团队教师火速开发线上课程,最终留住了所有学生,但也暴露出管理短板。“毕竟我是美术专业出身,面对数字运算、流程规划这类事务,本能地会产生抵触情绪。”韩文菁坦言,最艰难时,投资人亲自介入优化财务模型,才让机构在疫情中顺利过渡。

4、从教学到艺术启蒙

2022年,欧拉美术正式启动“行走的美术课”,大胆地将课堂延伸至洛阳、景德镇、敦煌乃至遥远的意大利。以一场为期 5天的景德镇研学之旅为例,,首期推出却瞬间被热情的家长们抢订一空。在景德镇,孩子们有幸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古老的拉坯、吹釉技艺,最终带着亲手烧制的十几件精美瓷器满载而归;在敦煌的沙漠腹地,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非但未冲淡研学热情,反而促使孩子们躲进帐篷,听老师深入讲解莫高窟壁画矿物颜料工艺的奥秘。一位参与敦煌行程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道:“孩子生平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壁画壮美,这般沉浸式体验,其教育价值远胜于在教室里苦练技法。”

欧拉美术的未来之路,是韩文菁精心规划的一幅壮丽蓝图,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坚定。在坚守儿童美育初心的同时,也在全方位拓展艺术教育的边界,让艺术赋能更多人群,创造无限可能。近期还推出“AI+艺术”工作坊,用科技的力量激发孩子们更深层次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得更远更深,为孩子们的未来增添更多绚丽色彩。

推荐阅读:

东北“铁娘子”逐梦“京南明珠”:二次创业再升级

姚彩虹:创业路上,3D打印科技创新彰显“她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45.html

“创办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用内涵美滋养新希望的女性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湘潭“85后”小伙艰辛创业 1800只大白鹅“求包养”

“这1800多只鹅,超过出栏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要是还卖不出去,我实在没有办法维持了。”29岁的彭勇着急地说。10月28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先锋街道桐梓村的鹅场内,彭勇讲起了他半路出家当“鹅爸爸”的艰难创业路。“85后”小伙办鹅场艰辛创业为了养家,彭勇曾开过出租车、经营过饭馆,但仅能解决一家三口最基本...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忻州:“玉米兄弟”张世元:把青春和梦想写在大地上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和黄土地有着不解之缘。三次创业的经历也都是围绕着“土疙瘩”,青年,正是蓬勃向上的年纪,正是创新创业的年纪,他用满腔的热情,报效时代和祖国,把青春和梦想写在最广阔的祖国大地上,他就是忻州玉米兄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元。初尝创业艰辛 千锤百炼学校毕业后,张...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68岁蔡满坡大棚里种无花果 创业梦想开了花

出去打工,年纪大了工作难找;在家闲着,没了收入生活困难。60岁以后,源汇区大刘镇蔡庄村农民蔡满坡,处境变得尴尬起来。今年2月,在驻蔡庄村第一书记赵学军的鼓励和帮助下,68岁的他开始在大棚里种植无花果:不仅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多年梦想,还成了村里勤劳致富的榜样。蔡满坡培育的矮化无花果树。六旬老农 痴迷无...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女大学生返乡创业,年收入达8万元

周瑶,是一个90后女大学生。2014年,周瑶从攀枝花学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毕业后,她选择了就业。在成都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她主要负责管理该公司成都片区的工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管理一个项目时,她既要准备资料又要负责协助总监管理现场,白天要巡视工地,晚上还要守着混凝土浇筑完...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创业者如何在创业路上做最好的自己,本文介绍两位成功创业者的感悟。一、坚持职业操守20年前,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