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科技农业新势力,无人机成为新工具,新科技农业创业故事

2个月前 (06-25)创业故事127

创业故事:2025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将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智慧农业” 列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新时代农业发展锚定了清晰的方向。在广袤的华夏田野上,传统农业正经历深度转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

1、一次散步,开启无人机农业创业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许桂平,初次见识到农业无人机是在2020年。那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他漫步在田野间,却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一架无人机在广袤的大田里挥洒药水,身姿轻盈而高效,作业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在那一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心中不禁涌起一个念头:“原来农业可以这么玩,这工作效率至少是人力的 10 倍以上,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离不开无人机。”

随后,他迅速行动起来,在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中搜索关于无人机服务农业的各类资料,深入研究相关政策。他惊喜地发现,虽然当时无人机的农业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但市场前景一片光明。国家政策也明确导向支持农业朝着科技化方向迈进,这无疑为他的想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然而,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这一行业的,是 2022 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上海封闭期间,他不幸失业,陷入了短暂的迷茫。但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将这次危机转化为机遇,毅然踏入了无人机农业服务领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征程。

他所创立的公司专注于多项无人机农业服务。公司提供的无人机农业植保服务,就像是给农作物穿上了一层坚固的 “防护服”,高效精准地防治病虫害;精量播种和变量施肥服务,则是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施肥,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无人机的农田航拍摄影服务,更是为农户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及时地了解农田的状况。经过不懈努力,如今公司已在上海的崇明、金山、闵行、松江等多个区域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累计服务超过 20万亩次农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贡献了重要力量。

2、智慧农业,优势尽显

许桂平指出,智慧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传统农业面临着劳动力不足的困境。而无人机等农业科技设备的应用,让农业生产不再过度依赖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智慧农业通过科学的精准作业,实现了对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过去,农户们在施肥、打药时往往凭借经验,容易出现过量使用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如今,无人机可以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精准地进行作业,在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可谓一举多得。

许桂平认为,在现有的植保、精准播撒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未来无人机农业服务将朝着精准授粉、作物病虫害分析、专家诊断以及灾情评估等新的场景应用方向发展。在精准授粉方面,无人机可以通过携带花粉,精准地对农作物进行授粉,提高农作物的授粉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加产量。在作物病虫害分析和专家诊断方面,无人机可以利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头和先进的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及时将数据传输给专家,专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无人机作业也不例外。在面对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时,如何保障服务不受太大影响,是许桂平和他的团队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此,他表示,公司有着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在每次作业前,团队都会密切关注天气情况,详细查看天气预报,判断是否具备安全作业的条件。只有在确保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会安排无人机进行作业。如果在作业过程中突发恶劣天气,他们会迅速做出反应,寻找合适的地方让无人机紧急降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安全隐患。同时,他们还会及时与农户沟通,说明情况,协商后续的作业安排,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农户生产的影响。

3、厚积薄发,技术深耕

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许桂平在创业初期也遇到了诸多困难,其中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如何赢得农户的信任。对于习惯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农户们来说,无人机是一个新鲜事物,他们心中充满了疑虑:无人机打药真的能行吗?这技术靠不靠谱?

面对这些质疑,许桂平并没有退缩。他深知,只有让农户们亲身体验到无人机的优势,才能打破他们心中的顾虑。于是,他采取了大优惠甚至免费服务的方式,主动接触种植大户。在服务过程中,他始终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他会详细地向农户们介绍无人机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以及作业效果,让农户们深入了解这项技术。

经过一次次的实践,农户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无人机作业的高效和便捷,对他的信任也逐渐建立起来。这种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成为他打开市场的重要钥匙。

在无人机的植保飞防、播种、施肥等服务中,精准度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许桂平坦言,这些技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不断地实践摸索而来的。在作业过程中,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速度以及与周围农作物的安全距离等,都需要精确控制。遇到有树木、电线杆等障碍物的地块时,更需要谨慎操作。

为了确保技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许桂平和他的团队不断学习、参加专业培训,并在实际作业中积累经验。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农田环境、农作物种类以及作业要求,制定个性化的作业方案,确保每一次作业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2023 年,对于许桂平来说,是丰收的一年,公司净利润达到了28%。取得这一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关键因素。

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赢得客户的基础。公司始终秉持着客户至上的理念,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无论是在作业前的沟通交流,还是作业过程中的认真负责,以及作业后的跟踪反馈,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价格实惠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公司合理制定价格,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让更多的农户能够享受到无人机农业服务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同时,建立了农户会员制以及介绍返点销售,既稳定了老客户,也可以吸引新客户,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格的作业技术把关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确保每一次作业都符合高标准。正是凭借着良好的服务态度、实惠的价格以及过硬的技术,公司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客户之间相互介绍,业务不断拓展,最终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

4、创业之旅从不是一帆风顺的

对于创业,许桂平认为创业前期的调研工作至关重要。创业者要深入了解市场信息、市场前景以及政策导向,找准市场的空白点和发展趋势,为创业项目找准方向。

在创业资金方面,要合理规划,不要盲目追求大规模。

创业初期,资金相对有限,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注重技术的沉淀、经验的积累以及团队的磨合。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同时,创业者还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推荐阅读:

“衡”青春 “创”未来:“00后”小伙苏文利的创业“折腾史”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46.html

“科技农业新势力,无人机成为新工具,新科技农业创业故事” 的相关文章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邵根伙:养猪博士2万元创业名列胡润富豪榜

昨天下午,杭州下着小雨,淅淅沥沥的。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门口,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一个身穿白色短袖衬衫,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下了车,匆匆忙忙地往大堂里跑。“不好意思迟到了,司机不认识路。”他满脸歉意地坐了下来,小小的会场里坐满了人,都在等他。他是邵根伙,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女性创业者想要成功 离不开这七把创业“武器”

女性创业者想要成功 离不开这七把创业“武器”

如今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理念都有了全新的概念,这就让很多过去死板的事情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现在的创业者已经不再只有男性了,并且已经有很多女性创业者都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作为女性创业者来说,想要在创业的道路上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具备这七个创业武器。一、做出明确的事业规划作为女性创...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返乡创业正当时 勇作振兴生力军

创业故事,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青年成长成才,特别是关心青年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他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山东一村8090后全部回村就业:在外干一个月不如回村一天

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种植大棚蔬菜有20多年历史,过去只有60多个“小土棚”,干活的多是50后、60后。2019年,“90后小夫妻”任召坤、崔广丹夫妇俩回村一个种辣椒,一个卖辣椒,成为地地道道的辣椒专业户,年入50万余元。崔广丹更是成为市场里小有名气的“辣椒经纪人”,每天批发辣椒至少3万斤,“这个只要你...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回农村卖辣椒,90后小夫妻年入50万元,返乡创业越来越香

城市套路深,当代年轻人开始选择回乡创业。青年返乡,不是逃离当你提着行李箱,从大城市返回农村家乡时,周围人只会对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青年返乡不再只是一种逃离城市的无奈选择,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层面上的主动融入。在山东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有20多年种植大棚蔬菜的历史,60多个“小土棚”...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返乡创业故事:孩童时,绕着荔枝树追逐打闹,欢乐无限,长大后,围着荔枝树忙碌做事业,创意不断。趁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毕业于南开大学的80后新农人宏美春返乡创业,于2017年在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创建了“红美荔”品牌,为镇隆一家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荔枝果干生产厂家。跟随随着一年季节的更替,“红美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