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小镇青年的创业故事: “教育+科技”成功突围

2个月前 (06-26)创业故事107

创业故事:小镇青年的创业故事: “教育+科技”成功突围

一、从山东到上海,一个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

2007年,一个来自山东费县沂蒙山区的青年付传海考入聊城大学,主修电视编导。大一便与初中同学在山东临沂创办艺考培训班。从沿街楼的小教室起步,凭借“山东人擅长考试”的基因和“读书+创业”两手抓的自律精神,他将培训模式标准化,仅用四年时间就让机构跻身临沂市前三。大学四年间,付传海担任学院的学生会副主席、连续四年校级一等奖学金,并以录取初试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

“创业的种子从那时就埋下了。”付传海回忆。读研期间,他一边拓展山东的艺考业务,一边在上海接拍影视项目。巅峰时期,他们的艺考机构在全国拥有7家分校,成为影视艺术学子的等她,相当大的一批学生考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等名校。2014年,他敏锐发现上海影视行业人才缺口,将艺考培训与影视制作结合,成立影视公司,带领学生团队承接广告拍摄、品牌运营,形成“教育+产业”闭环。“艺考培训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而是帮学生找到职业出口。我们的学生既能考上大学,又能通过实践掌握拍摄、剪辑等技能,这是传统机构忽略的核心价值。” 付传海说道。

二、绝地反击:政策寒冬下的转型之路

2023年,随着艺术类培训行业的政策调整,他迅速调整方向,将重心转向表导演培训,并以广泛的影视学生资源带动短视频、文旅项目、品牌运营的拓展,先后服务了上海大观园、天罗诊断集团等知名IP,创造了单个视频自然流变现百万的佳绩,同时众多有实力的影视艺术学生家长成为了天然的潜在客户,让企业找到了新的发展引擎。

“短视频是普通编导学生的新出口。”付传海说。他带领团队与上海青浦大观园合作,推出原创戏剧《红楼梦》实景演出,从剧本创作到演员排练仅用一个月,全部由学生完成。同时,他抓住短视频风口,为企业提供“能拍、能剪、能运营”的一站式服务,单条视频自然流量转化量翻倍。

三、AI颠覆行业:数字人直播与教育革命

面对行业变革,付传海将AI技术作为战略重心,先后在教育和营销领域进行了实践。在营销运营领域,发挥编导专业策划突出优势,在IP矩阵搭建、重视内容产出的基础上,携手原阿里技术专家开发“智能问答+数字人直播”系统,实现独特内容定位、客户自动触达和内容生产自动化的模式。目前,其团队正在研发基于大模型的“品牌数字分身”,可模拟人类沟通、创作广告脚本,甚至预测市场趋势。

培训方面,付传海携手知名教育专家开发名师数字人,实现“艺术加持+名师智能体陪护”的服务新模式;他引入AI技术,打造“数字名师”系统,将艺考课程内容数字化,免费提供给学生。尽管AI的冲击让行业出现波动,但付传海仍不会放弃技术人才的培养。“传统影视制作即将被AI颠覆,但内容创作永远需要‘人味儿’。我们要做的是用技术解放人力,让创意聚焦于更有价值的表达。”

“我们的成本降到了极致。”他透露,AI技术让分校扩张不再依赖师资,15家分校未来可扩至40家。此外,他投资的生物科技公司估值也翻了好几倍,这笔收益被他用于整合影视、教育、AI资源,构建“流量平台”——通过数百名网红和内容创作者聚合流量,再分发给企业客户。

四、创业十年心得:勤奋、学习与“断臂求生”

2024年付传海又多了上市公司投资人的身份,导师Marketingforce迈富时(珍岛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赵旭隆先生率领企业成功登录港股市场,在读书期间能够在中国最大的营销及销售SaaS公司学习实践,为他的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应对困难的能力。谈及创业困难,付传海坦言“人才是公司的战略资源”,留住人才也是小公司是最大的痛点。“刚培养好的人,觉得能单干就走了。”因此,企业从代营销运营抢客户的模式,到专著少数增长潜力的客户,他坚持扁平化管理,他拒绝堆人模式,推崇高效运转。

付传海:遇到和的项目,我会带着钱、人、技术一起加入,通过营销运营的优势迅速帮企业打开局面,从而能够分享企业增长的长期红利,并且与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天罗一号能够实现半年业绩翻倍,估值翻两翻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年轻创业者,他给出两个关键词:“勤奋”与“好学”。“雷军一天工作18小时,王健林4点起床,没有这种体力,扛不住压力。”他强调,创业者必须懂业务每个环节,“别人骗不了你,才能活下去。”

从沂蒙山区到上海滩,从艺考培训到AI科技,付传海用17年诠释了“跨界”的力量。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逆袭的范本,更是传统行业拥抱科技的缩影。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他以“内容+技术”双轮驱动,书写着中国青年企业家的创新故事。

推荐阅读:

上海领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故事:研发出智慧雾计算平台

科技农业新势力,无人机成为新工具,新科技农业创业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151.html

“小镇青年的创业故事: “教育+科技”成功突围” 的相关文章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农家女返乡搞种植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记石棉县返乡创业者曹霞

近日,在石棉县绯饴家庭农场,刚忙完猕猴桃丰收的农场主曹霞,已做好了冬管的准备。2004年,曹霞为了生计外出务工,曾在水果行业从事批发、营销、产品经理等工作,虽然辛苦却从不喊累。后来,她瞅准家乡发展的良好态势,毅然回乡开启创业之路。曹霞正在猕猴桃下除草返乡逐梦瞄准猕猴桃种植2004年,曹霞和几个朋友一...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安徽固镇:退伍不褪色 创业富乡邻

退伍军人创业故事:从军时,他保家卫国奉献青春;退役后,他返乡创业带富乡邻。固镇县仲兴镇陈圩村80后退伍军人张青退伍不褪色,创办安徽丰安生物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牧草制作发酵饲料,以草代粮,开展生态养猪,用敢闯敢干能吃苦的军人本色,闯出一条创业致富道路。李荣志正在和张青查看新生产的发酵饲料。在杨庙...

促进返乡就业创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促进返乡就业创业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多途径推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增强乡村发展活力要推动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下乡服务。河南外省务工人员体量庞大,促进其返乡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返乡就业创业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一颗苹果的狂想曲:90后四次创业终逆袭,最惨“批二代”转型开网店

最近一周,洛川的雨水一直不断,这让王琦犯了难,眼下正是当地苹果的收获季,果子再收不上来,店铺的订单就要断货了。今年30岁的王琦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娃,目前正在陕北的农村老家进行电商再创业,主要销售当地的洛川苹果。200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琦,从陕北只身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在当时闸北区虬江路的赛格电子...

致富带头人尹玉哲:种鸭养殖撑起梦想的天空

致富带头人尹玉哲:种鸭养殖撑起梦想的天空

4月27日,由团省委组织的“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活动在威海职业学院举行,威海大众网与威海团市委联合举行网络互动访谈,将本次分享团的3名优秀成员请进了威海大众网嘉宾演播室,一起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他白手起家,在自主创业的道路上摸打滚爬,历尽坎坷,最终在养殖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他就...

年销千万元,安徽枞阳大闸蟹借力新电商“爬”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年销千万元,安徽枞阳大闸蟹借力新电商“爬”上全国消费者餐桌

“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灯火湖光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这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枞阳谣》,在安徽省枞阳县可谓脍炙人口,描述了当地丰收时节欢乐祥和的景象。枞阳,地处安徽中南部的长江北岸,是“桐城派”文化的发祥地,县域内水系密布,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在枞阳县丰富的水产品中,尤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