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夫妻俩扎根深山闯出新“鸡”遇
“诚有信守诚弘扬舍得精神,鸡产蛋孵鸡成就浑圆事业”
“千百万鸡雞雞雞皆是黄金,七十二行行行行都似银行”。
走进兴仁市城南街道保驹村的兴仁市天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张贴在蛋鸡养殖场门前两副对联格外醒目。公司负责人刘天涛、官正艳夫妇就是靠着敢闯敢干、勇担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在大山深处闯出了一片新“鸡”遇。
1、回乡创业,一个鸡蛋闯出一条致富路
2012年,在兴义开办汽车修理厂的刘天涛、官正艳夫妻卖掉修理厂,带着全部积蓄,回到自己故乡兴仁市城南街道塘边村大聋组竹林堡,成立了竹林堡生态种养殖合作社,发展家庭式养殖业,立志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青春年代不怕苦,晚年拥有幸福财。”这是刘天涛夫妇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夫妻俩在自己的创业路上拼搏奋进,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养殖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1月,刘天涛夫妇创办了天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和养殖场迁至邻村保驹村。公司流转30余户农户土地入股分红,并吸收部分贫困户特惠贷入股分红,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还按照一定比例分红给保驹村,用于发展村集体公益事业,截至目前,公司共为农户和村集体分红900余万元。
岑春洋的妻子患病去世后,还要养育2个孩子,夫妻俩便把他招收到养殖场上班,每年收入4万多元,既照顾了家庭也有了收入。杨选贞作为当地的一名聋哑人,在养殖场务工,每月获得3000多元的收入……刘天涛、官正艳夫妇的养殖场每天吸纳周边50余名农户就近务工,从事养殖、分拣、包装、保洁等岗位,且从未拖欠工资。夫妻俩还向王兴科、罗原祥等15户家庭困难的农户免费发放鸡苗7500羽,并提供技术指导、保底销售等服务,每月带动家庭总收入增加2000多元。此外,夫妻俩还采用“飞地经济”模式,新建养殖基地1242平方米,养鸡5.5万羽,带动大山镇猪槽箐村60户农户增收致富。
2、创新理念,深山闯出新“鸡”遇
从鸡苗的采购、防疫、饲养等各个环节,夫妻俩都会严格把关,绝不走过场。通过精心研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充分利用兴仁薏仁米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以兴仁薏仁米为养殖主要原料养殖家禽,结合兴仁市“薏仁米之乡”“长寿之乡”等美誉,注册了兴仁薏仁米鸡蛋“薏之乡”品牌。薏仁米鸡蛋经权威机构检验认定,鸡蛋产品胆固醇低,其他人体所需的营养指标相对较高,产品上市销售后,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远销北京、浙江、广西、福建等地。
夫妻俩凭借“用良心让千家万户吃上‘放心蛋’,用良好信誉带来红火生意”的人生理念,也成就了自己事业一步一步做大做强,从2017年初建设的一栋5万羽的鸡舍,到如今发展为3栋共15万羽的养殖规模,并建设了10万羽的鸡苗育雏室,每年可育雏鸡4批40万羽。
在养殖过程中,夫妻俩不断研究,先后研发出新型鸡饲料配方、蛋鸡养殖场粪便清理装置、蛋鸡养殖场饲料脚步装置、蛋鸡养殖场饲料自动供给装置等多项技术。整个养殖场均采取自动化的生产线,实现了全电脑化管理,自动喂料、自动给水、自动恒温、自动灯光控制、自动传输、自动清理,雏鸡的存活率达到了99.95%。除了建成多个智能育雏室、蛋鸡舍,养殖场还设有一体化饲料加工管网及粪污自动处理车间,所有设施可通过电脑、手机等实现智能操作。如今,夫妻俩的蛋鸡养殖场日产鸡蛋14万枚,年产值达4000万元左右。
3、心存善念,扛起社会责任担当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便为别人撑起了伞”,这一句话在刘天涛夫妇俩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夫妇俩虽然发家致富了,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非常简朴,没有忘记自己是劳动人民的本色,生活俭朴,穿着朴素,从不铺张浪费,以至于有的客户来公司洽谈业务,还以为他们夫妻俩是普通的一线工人。夫妻俩对自己的生活很严苛,“手很紧”,但他们对公益事业却很大方、很舍得。
2023年5月向兴仁特殊教育学校捐赠现金2千元;2025年3月为患病学生余斌茹捐款3000元;每年为村里捐款5000元举办民族文化活动……同时,还向红十字会、兴仁消防大队、敬老院捐物资、送爱心,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夫妻俩用于爱心的物资、资金达100余万元。此外,夫妻俩还将鸡粪进行环保处理后制作成农家肥,赠送给农户进行农作物种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创业故事,目前,公司生产的鸡蛋供不应求,养殖场还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生产的薏仁米鸡蛋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第四届全国蛋品质评比三等奖等,一个个小鸡蛋,在深山闯出了一片新“鸡”遇。
通讯员 李鑫波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宋洁 张恒
三审 陈俎宇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