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从理工男到摘得全省金奖的“守艺”人,90年小伙的跨界创业路

11小时前创业故事6

创业故事网,一个理工男,居然摘得全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你没听错!

从“北漂”理工男到青岛文艺创作者,从协助爱人做沙画到将爱好的景泰蓝变成吃饭手艺,从外行到不久前获得全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90后小伙徐万军在一次次跨界中不断突破,不仅找到了“守艺”的快乐,更成就了自我。

近日,记者来到他位于南京路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内的创意工坊,听他讲述这一次次跨界背后的故事。

一、遇见艺术妻,“理工男”走上文艺创业路

徐万军的工坊位于一楼,推门而入,里面不大,80平方米的空间划分成了体验展示区和工作室。在体验和展示区内,几张大方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大家可以在这里体验景泰蓝DIY。墙壁的展架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各种成品,既有观赏性的摆件,也有实用性的茶盘、书签、首饰盒、胸针等饰品。整个室内满满的都是景泰蓝工艺元素,就连用完的饮料瓶子也被改造成了带有景泰蓝装饰的精美花瓶。

工作室内,一前一后摆放着两张大方桌工作台,平时徐万军就和爱人就在这里潜心创作。一旁的架子上,满满当当地摆放着金属丝、粘丝胶、釉料固沙胶等各种材料,以及镊子、刮刀、调沙杯、滴管等工具。

今年35岁的徐万军,瘦瘦的,身着简单宽松的白T恤,戴着金边眼镜,透着“理工男”的沉着。

老家烟台莱州的徐万军,曾经是个标准的“理工男”,大学学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去了北京从事风力发电工作。即便觉得“北漂”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辞职回到老家,他找的也还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对口工作。2014年后来经朋友介绍来到青岛,干的依然是机械制造专业的工作。那时的他,压根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靠手工艺吃饭,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守艺人”。

在青岛工作几年后,徐万军认识了妻子王老师。王老师从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是自由工作者,是一位沙画师,王老师作为沙画师有稳定的收入,当时的沙画师都很火爆,不缺订单,徐万军却很喜欢妻子那种与艺术打交道、自由的状态,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开始创业。2017年徐万军和爱人一起做起了沙画瓶。没有经济能力开店,他们便不停地出市集。“不管哪有市集,都去参加。还有一种小型的展会,我们也去参加。只要是有这种能曝光的机会,我们都去。”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沙画瓶并不怎么被认可,经常一天下来,收入挂零,为了生存,他们有时会在商场路边卖些小物品补贴家用。

那是一段艰难的日子,但两人互相打气支撑着。收入少,他们就尽可能参加公益性市集,一点点积累客源。就这样一步步坚持到2019年,认可的人越来越多了。

“那时已经不缺订单了。”直到2019年4月份,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店面。有了之前几年的客源积累,开店初始阶段一切都很顺利,年会沙画展示、成品沙画瓶的订单都不少。

二、景泰蓝梦想重燃,一边创作一边推广

在陪妻子做沙画的日子里,徐万军心中一个关于景泰蓝工艺画的想法渐渐萌芽,并愈来愈强烈。一起开店或共同创业,一起提出的想法,王老师在美术学院的时候有学过景泰蓝工艺画。

说起与景泰蓝的结缘,那还是当年“北漂”的日子里,去故宫旅游时,看到故宫里的景泰蓝艺术品,就深深喜欢上了。回去之后,他就买了很多景泰蓝DIY材料包,自己研究学习、自己制作。对于学机械制造专业、动手能力很强的他来说,景泰蓝DIY并不难,而这也成为他的一个爱好,陪伴他度过了“北漂”的许多苦闷日子。

景泰蓝那么美,又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是不是可以推广景泰蓝工艺画,让大家来体验呢?俩人一拍即合,开店第二年,推出了景泰蓝工艺画。从成品到体验到亲子研学,一步步开始往外推,到如今一年差不多能有50万元的营业额。

“做景泰蓝工艺画,需要对复杂的工艺有足够的耐心。”徐万军说,为了便于初学者体验,他对景泰蓝工艺画进行了改良后,但即使如此做一个简单一点儿的景泰蓝工艺画也得两个小时。

在做体验推广的时候,徐万军自己也沉浸在景泰蓝制作的快乐中。他的作品主要是从一些传统的纹样、敦煌的配色和一些文物上寻找灵感。为此,他买了很多的图样及建筑纹样集,不停地翻看,有空就看。“做手工的过程,心情能够平复下来。”

2021年的时候,他开始接触抖音和视频号的直播,当时什么也不懂,也闹了很多笑话。但效果很喜人,开播的第一个月,他就卖出去了3500元的作品。而且慢慢地,线上线下的流量都来了。但后来随着线上同行越来越多,“内卷”严重,他们又专注做起了线下。

在做景泰蓝体验的这些年,徐万军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顾客,也有很多美好的瞬间让他印象深刻。有一次一对情侣找过来,想制作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杯子,作为他们恋爱纪念日的纪念品。他说店里没有杯子,自己有合适的可以拿来试一下。两人特意去买了一个杯子带来,虽然两人都是新手,但是制作过程特别有耐心。看着耗时数小时做出来的景泰蓝杯,两人的开心溢于言表,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品,以后要一直珍藏着。他们俩那份快乐与爱,也深深感染着徐万军。

三、用理工思维细化流程,一举摘得全省金奖

如果说之前徐万军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靠手工艺吃饭,那他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居然可以获得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的金奖。

在2024年底的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上,徐万军创作的景泰蓝工艺画作品《云纹灵龙绽芳华》夺得“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这个作品是徐万军花了整整3个多月时间制作出来的。在精美云纹的环绕下,一条金光闪闪的应龙吐出一颗明珠,神态很是神气,色彩很明丽,一眼望去就被这条应龙震撼到。徐万军告诉记者,这个作品的最初的灵感来源于青岛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里一个应龙形的烛台文物,他结合进了自己的想法,不停地打磨、思考。

说起从“理工男”到手艺人的跨界,徐万军说,这个跨度既大也不算大。“我最初做的就是机械制造与设计之类的。现在做景泰蓝工艺画,我也把它视作一种工艺流程,分解成加工工艺图纸、

工艺流程图、工艺步骤。每一个部件,他都有一个详细的工艺流程图,从工艺到用料,都会进行很细致的细化规范,而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沉下心来。”徐万军认为,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理工男”特质,让他在一众美术专业毕业的同行中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四、将景泰蓝工艺“带回”市民生活

创业之后,徐万军的生活也有了很多变化,“看似自由,但是一点也不自由。就像把自己锁起来了,抽空就忙着作品,考虑着怎么去发展,很少能享受节假日,周末也很忙。朋友忙的时候我们在忙,朋友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忙。”

虽然和朋友交流的机会少了,但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接触的环境和人群有了改变,遇到了各种有趣的人和事。

由于创作需要不停地找素材、不停地创新,这个过程中,徐万军也接触了各种非遗工艺,像黑陶、敲铜画、绒花、失蜡铸造等都学会了很多,徐万军觉得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今,徐万军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景泰蓝工艺画作品的创新,将工艺品与生活实用结合。“在与顾客交流的过程中,有人告诉我,对于非遗文化不是不喜欢,而是觉离生活太远,只出现在博物馆里。”这让他触动很深,决定让非遗走进实实在在的生活。为此,他引入了杯垫、茶盘、手机壳等,将景泰蓝工艺画往实用上靠。

谈及未来的打算,徐万军说,“接下来打算把传统工艺的一两项再进行孵化,结合他们的亮点,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06.html

“从理工男到摘得全省金奖的“守艺”人,90年小伙的跨界创业路” 的相关文章

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 用追梦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大学生回乡创业种植无花果 用追梦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8月7日,正值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记者来到安居区观音镇桃子园村,一大片长势良好、一个个垂涎欲滴的无花果把果树压弯了腰,成为村子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袁谋若啊?他在地头,那边,挑粪那个……”“挑粪那个”?这似乎让人难以与90后的大学生联想在一起。当记者见到袁谋若时,他正在准备“有机肥”。黝黑、干瘦,相对...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智能养鱼”闯出致富新路

创业故事:户外最高气温已近40℃,可在丹徒区高资街道巫岗村的一排排大型养殖车间里却是温度舒适,没有丝毫燥热感。8月10日,记者来到镇江市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800多平方米的大型车间里,安置着几个巨型养殖池,水温则根据鱼的品种和年龄段适时调整。这样的养殖车间共有10多个,每年可产出10多万斤高档成品...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将蔬菜做成盆栽卖

瞅准“阳台菜园”,她将蔬菜做成盆栽卖浏阳女孩回乡创业,做起蔬菜盆栽生意 辣椒、茄子等从“盘中餐”变成“盆中景”邱慧婷培育的辣椒盆栽。说到辣椒、茄子、番茄和土豆这些蔬菜,你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不是菜园或者菜市场?除了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其实它们也可以是供人观赏的阳台盆栽。浏阳女孩邱慧婷瞅准了如今城市里阳台...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新农人返乡创业实验超1000次,找配方做“荔枝+”产品

返乡创业故事:孩童时,绕着荔枝树追逐打闹,欢乐无限,长大后,围着荔枝树忙碌做事业,创意不断。趁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毕业于南开大学的80后新农人宏美春返乡创业,于2017年在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创建了“红美荔”品牌,为镇隆一家具有生产许可证的荔枝果干生产厂家。跟随随着一年季节的更替,“红美荔”...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内蒙古商都县:返乡创业姐妹花 乡村振兴写芳华

姐妹创业故事:在众多的创业大学生中,许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井子镇灰菜沟村的师乐、师璐,这对姐妹花便是其中的一对。她们俩一个出生于1995年,一个出生于1997年。这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姐妹,硬是凭着一腔热情和一股不输男人的劲头,扎根农村,创出...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