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一位山东大叔在伊朗的创业故事,战争后始终不愿离开

2个月前 (07-09)创业故事104

创业故事网,2022年4月,48岁的山东大叔老杨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跑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考察项目。刚到德黑兰,老杨就因为疫情原因在当地待了下来。后来,老杨决心要在伊朗创业,他开了一家外贸公司,从此便在伊朗生活了下来。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突然袭击伊朗,伊朗整个社会陷入了停滞。正在伊朗创业的老杨也受到了影响。但他并没有在这个时候选择离开伊朗,反而依然要留在伊朗,并且还为网友们分享伊朗的状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老杨的伊朗创业故事。

1974年8月20日,老杨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下辖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父母原本都是农民,后来赶上国营单位招工,父亲进入一家建筑企业做建筑工人,母亲进入了一家企业担任财务。这样一来,父母摆脱了农民的身份,双双成为了体制内的工人。

老杨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的生活水平还不错,父母的工资也足以让两个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小时候的老杨

在老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他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在父母的督促下,老杨和妹妹的学习成绩都不错,两个人也是双双考上了大学。老杨上的是一所位于南京的本科大学,他就读的专业是外贸专业。

说实话,在那个年代,外贸专业还是比较新兴的,至于为何选择这个专业,其实老杨也没有刻意去选择,是因为分数太低被调剂过去的。

上大学时的老杨

这个专业需要很不错的英语水平,所以英语课也属于主课,不过,老杨却并不喜欢学习英语,他的英语成绩一直不是很好,后来勉强大学毕业了,老杨也决定回到老家。

在淄博市,和外贸相关的公司非常少,他只能被迫选择一家正在创业期的外贸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订单不算多,老杨的业绩也很一般,干了一两年,他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三四百元。这让老杨的心情十分低落,当他得知村子里没上过学的发小做船员能赚上千元时,他也决定放下大学生的身份,跑去当船员。

老杨在船上

1997年年初,老杨辞掉了工作,然后参加了海员技能培训,经过了小半年的培训后,老杨终于拿到了海员证,他也在这年夏天成功登上了第一艘船。

在船上,细皮嫩肉的老杨只能做服务员的工作,在船上,老杨接触了大量的外国人,这个时候,他之前学过的英语也能派上用场了,不过真正和老外交流的时候,老杨才发现自己的口语水平太差,单词的词汇量也很少,所以老杨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

老杨在船上

此后,老杨在船上一有空就要学习英语单词,又因为他能长时间接触到说英语的老外,老杨的英语水平也有了很快的进步。

船员工作枯燥乏味,大部分时间都漂泊在海上,这就导致老杨吃不好睡不好,身体状况非常差,身高接近1.8米的他瘦到了110多斤,所以他只做了两年船员就辞职了。

不过这两年来,老杨攒了不少钱,拿着这些钱,老杨回到老家,和女朋友结了婚。婚后,老杨又去到了上海,在上海的一家跨国企业担任翻译工作,虽然薪水很不错,但因为妻子在老家,老杨不得不淄博和上海两地跑,这让他身心疲惫。

老杨在上海做翻译

2005年,老杨又回到了淄博,在淄博的一家公司担任翻译的工作,不过这个工作,老杨也只干了一年。当时儿子也已经出生,老杨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前途,翻译这个工作只能让自己做一个传话的人,听起来就不太好,所以他的内心里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

年轻时的老杨

辞掉翻译工作后,老杨和朋友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因为老杨之前在上海的一家建筑企业做翻译,他对建筑材料还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们的公司开始做一些建筑原材料的外贸生意。很快,一个伊朗的建筑商找到了老杨,对方需要进口一批中国的建材原料硅酸锆。

老杨和伊朗客户

老杨耐心地给对方介绍了中国产品的优势,这个伊朗建筑商很爽快递给老杨打了120万的货款,就这样,老杨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和朋友的公司只开了一年就分道扬镳了。

接着老杨又和另外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外贸公司,这一次,老杨还是和伊朗公司合作,他们公司中标了伊朗的一个项目,这次项目下来,老杨一下子就赚了300多万。

此后10年多时间里,老杨的公司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公司不仅创新了品牌,还有了自己的工厂。老杨在公司里主要负责业务,他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这其中,他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伊朗,所以他本人对伊朗非常熟悉,甚至还能说几句波斯语。

转眼到了2017年,公司虽然越做越大,但老杨和朋友在公司的发展理念上起了冲突,老杨被迫退出了公司,之后,老杨又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做起了水泥行业,主要干的还是把生产的水泥销售到国外。

不过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也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老杨独自创业的过程非常挣扎,一直到疫情前,老杨的公司都没有接到大的订单,而疫情的到来,更是让老杨的公司陷入了停摆,最终他不得不遣散了员工,关掉了公司,开始了躺平生活。

直到2022年3月,老杨接到了一个来自伊朗的电话,对方是自己合作多年的伙伴。在对方的邀请下,老杨来到了伊朗,本来他打算待一个月就走,但疫情的蔓延,也打乱了老杨的计划,他的机票不断改签,后来甚至航班都停运了。

既来之则安之,老杨开始深入到伊朗街头,不断地了解伊朗的文化习俗。期间,他也认识了很多伊朗的新朋友。在和这些伊朗人沟通过程中,老杨能感受到伊朗人的淳朴善良,这也让他下定决心要在伊朗待下来。

2023年2月,老杨在伊朗中部城市亚兹德注册了一家公司,然后在当地招聘了几个懂汉语和英语的员工。就这样,老杨在伊朗做起了生意。老杨现在更像是一个中间商,他主要的职责就是帮助中国商人和伊朗商人进行安全有保障的合作。

这次到伊朗,老杨还带上了妻子,他也打算在伊朗常驻下来,因为他非常喜欢伊朗的气候环境。尽管很多人会觉得这里干燥炎热。但在老杨看来,正是这种干燥炎热治好了自己的湿疹、脾虚以及肩周炎。

不过伊朗的华人非常少,这里几乎没有中餐厅,所以老杨刚来的时候,还不习惯当地的食物,甚至直到现在,老杨都是自己做饭,他经常吃饺子、面条,也会自己做一些山东炒鸡,煎饼等。虽然自己做饭麻烦一点,但老杨的胃口很好。他在伊朗的两年时间里,甚至还胖了20多斤。

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也为了能寻找到潜在的客户,老杨在伊朗创业的时候,他还开通了抖音号,每天在抖音上分享自己的日常。

老杨经常会参加伊朗的展会,也经常会和一些伊朗的商人谈合作,目前老杨涉猎的经营范围非常广,一会儿做光伏产业,一会儿做建筑材料,一会儿又搞起了服装和手工业品,甚至就连食品行业,老杨也要涉足。

总之,现在老杨在伊朗已经3年多了,他也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公司也开始盈利了,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老杨不会轻易离开伊朗的。但要是出现了威胁生命的事情,老杨又该如何抉择呢?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展开了大规模空袭,空袭的地点位于德黑兰,老杨所在的亚兹德虽然距离德黑兰有600多公里的路程,但他的很多朋友和客户都在德黑兰。战争发生后,也彻底打乱了老杨的生活节奏,他一时间联系不到朋友,自己的客户很多也都无法联系上了。

公司的业务陷入了停滞,老杨只好让公司的员工放假回家。至于老杨自己,他也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时间,在网上和网友们报了平安。

在视频中,老杨和一位中国同胞谈笑风生,很显然他们在亚兹德,不在战争中心,所以老杨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威胁。所以当朋友问他害不害怕时,老杨笑着说道:“我不害怕,反而是我们这种身在伊朗前线的中国人,反倒没那么害怕。”

不过在视频最后,老杨还是奉劝那些近期需要前往德黑兰的同胞,能不去尽量别去。

2025年6月18日一大早,老杨又发了一条视频,战争都过去5天了,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撤侨行动已经开始实施了,但老杨却还没有走,他还在亚兹德的一个小区里和大家聊天。

据老杨介绍,这些天伊朗经历了断网,这让他与外界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但老杨还是信心十足,他表示,自己所处的亚兹德属于伊朗的“法外之地”。意思就是战争的炮弹不会打到这里,他甚至还把亚兹德比喻成战争中的世外桃源。老杨是在伊朗长期经商的,有公司和基业在这里,一时半会儿,他也无法离开伊朗。

不过老杨虽然坚持要留在伊朗,但是他也不嘴硬,他自己已经开始深居简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尽量不出门,避免出现一些危险。毕竟如果政府失控的话,一些伊朗的不法分子也会见机行乱,到时候受伤的就是这些在伊朗的外国商人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8307.html

“一位山东大叔在伊朗的创业故事,战争后始终不愿离开” 的相关文章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规模化种植芭蕉第一人,桂林小伙带领村民致富

在桂林的乡村房前屋后偶尔能看到芭蕉树,但是规模种植芭蕉却没有。阳朔普益乡留公村的村民黎新发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在村里种起了西贡蕉,还带领村民连片种植一起发家致富。从做香蕉生意到引进芭蕉种植黎新发1988年出生,34岁,记者在芭蕉地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打药水。只见他个子不高,身材有些瘦小,鼻梁上还架...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90后”小伙回乡创业当“新农人” 直播带货农产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视频直播创业故事,大学毕业“杭漂”四年,在积累了一定的视频拍摄经验后,他决定返乡创业,成立农业公司。利用“直播+短视频”模式尝试销售家乡的土特农产品。在拓宽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增收,他就是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90后”人大代表宋超。一、返乡创业他做起了“带货”主播“这是...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95后女孩创业成“收纳师”: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

只喜欢买买买、囤囤囤,却没有收拾的习惯;房子储物空间不足,杂物凌乱堆积;搬家乔迁,物品杂乱得无从下手整理……在广阔的收纳需求背景下,一个小众职业——整理收纳师悄然兴起。据统计,2022年中国66.7%的家政服务消费者年龄在27岁至39岁之间,家政行业正向年轻化、专业化革新。“年轻人有很多潮流单品,他...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物皆藏”创始人:金融系女孩成都圆汉服创业梦

“椿岁物遂,皆可观藏。我为品牌取名为‘椿物皆藏’,就是希望我们做出来的汉服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被拿来收藏,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说话的人叫执辞,“椿物皆藏”汉服创始人,今年二十出头的她在高二那年偶然观看了一场汉服社团成人礼活动,从此便被汉家华服深深吸引。大学毕业后,她和发小一拍即合,从外省一起来...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50岁选择养老服务再创业,71岁的养老院院长潘焕华:我要干到干不动

创业故事:今年71周岁的潘焕华,是瑞安康馨养老服务中心(简称康馨)的创始人兼董事长。2000年,年逾五旬的她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创办了瑞安康馨养老院。20年来,她紧紧抓住时代养老需求,不断扩大养老事业版图,一手将康馨打造成一家拥有机构养老、培训、康复、居家上门、服务便民网点为一体的规模大、服务功能全的...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涡阳:返乡养鸽蹚出致富路

“目前养殖场种鸽增加到2000多对,年总产值已达30多万元,企业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个行政村,带动368人从事乳鸽养殖,养鸽已经成了不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回想近年来的养鸽创业路,涡阳县广飞肉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强激动地说,合作社每年净利润接近20万元,比当初他在外打工赚得更多。2014年,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