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2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8

返乡创业故事:立夏刚过,在长沙县安沙镇新华村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目前大棚里的蔬菜逐渐成熟,再过40天,日产量可达1500公斤。”公司的主理人罗清元,一边介绍着,一边摘着黄瓜。

罗清元(左)和周亚民(右)查看蔬菜苗情况

今年53岁的罗清元是安沙本地人,之前一直从事建筑相关工作。2020年8月,罗清元回乡创办了越野车俱乐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去年,他的俱乐部年收入超200万,还带动了周围10多位村民就业。

但天不遂人愿,俱乐部刚有起色,疫情又反复了。没有资金回流,车辆保养、水电开销、员工工资……种种经费环环相扣,对俱乐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俱乐部的跑道占地只有外围的8公里,为什么不把跑道中间的土地给利用起来。”正当罗清元发愁之际,既是同行又是老乡的周亚民找到了他,帮他出主意想办法。“民以食为天,蔬菜种植是民生大事,一定有发展空间。”罗清元和周亚民一拍即合,开始迈步“二次创业”。

创业之路向来坎坷,从没接触过蔬菜种植的两人却胸有成竹。原来,早在2021年4月公司成立之初,罗清元和周亚民就向新华村党总支书记黄治国求助,希望能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协助他们开展蔬菜种植。

“没问题。有什么需求尽管提,我们全程做好服务。”黄治国随即表态,安排专人跟进对接,指导企业办理各项业务。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提供了近40亩土地供两人进行蔬菜种植。这也是安沙镇结合“三带三抓两促进”暖企行动,全面落实“党建聚合力书记领航”,助力“四个年”行动的生动实践。

种植技术,是罗清元和周亚民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毫无种菜经验的两人,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为此周亚民四处奔走学习种植经验,罗清元也跟着边学边干,慢慢地也摸索出了一些符合当地蔬菜种植的门道。

“我们使用的都是豆蔻一类的有机肥料,种出来蔬菜才能品质佳、口感好。同时,我们还会按照销售要求,对采摘的菜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售卖的蔬菜农残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短短的一年时间,周亚民说起蔬菜种植却头头是道。

为了把家乡的优质蔬菜直接“端”上长沙食客的餐桌,两人还特意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前来指导,请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进行产品研发。据了解,越丰公司目前已经建成15个专业蔬菜种植大棚,品种涵盖辣椒、茄子、黄瓜、丝瓜四种蔬菜。

辣椒种植大棚,“朋友圈里都说他们家的辣椒特别好,做菜格外香。”慕名前来采购蔬菜的市民潘志峰说,“菜地直销,既有价格优势,产品又新鲜,这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种植基地日益成熟,犁地、除草、播种、施肥、收割都需要用到大量人工,为了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罗清元和周亚民选择优先录用当地的村民。

“种菜、收菜,根据工作种类的不同,每天都有100到200的工资。”60岁的熊美云是新华村树家坳组的居民,谈及能在家门口工作,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每天能有点事做,我觉得特别充实。”目前,像熊美云一样长期在越丰公司务工的人员有30多个,预计未来还将扩充至50人以上。

近年来,安沙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更加安心、放心在这里扎根、发展、壮大,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助推更高质量的发展。

“现在我们还在扩大规模,年底总产值预计能达到100万斤。”说起即将到来的农忙,罗清元和周亚民信心满满。

“我和元哥是建筑行业的‘老人’,但在农业种植方面却是两位‘新人’。”周亚民说,新人展现新作为,只有这样,路子才会越走越宽,种菜的日子,才会越种越甜。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179.html

“返乡创业,从建筑“老人”变身农业“新人”” 的相关文章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返乡创业扎根农村,宁波“新农人”带领乡亲们走出一片新天地

胡晶金在农场查看小番茄。编前语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不管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敢想敢拼,勇于挑战自我,在危难面前从不低头。喜迎二十大,青春心向党,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宁波晚报、甬上APP今起推出“青春赛道奋力奔跑”系列报道,聚焦我市青年农创客、青年岗...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四川“红薯妹”黄晓艳:种红薯脱贫致富,一年四季都有红薯卖

怎么种红薯赚钱,在农村搞种植红薯致富致富,80后“红薯妹”黄晓艳很有发言权,她在四川安岳老家创业种植红薯,不仅自己赚钱致富,还带动村民通过种植红薯脱贫致富,来看看她的创业致富故事。1、返乡创业,自产自销红薯赚大钱四川安岳有个“红薯妹”,依靠红薯致富,还带动附近村民种植红薯致富。她带动安岳县12个乡镇...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娄底小伙回乡办展养猪场变身多彩艺术展馆

今年35岁的王旭潭在上海当一名建筑设计师,他有两个家,一个是在娄底双峰县梓门桥镇长来村的老家,另一个是在城里的小家。小时候,他的父母经营一家养猪场,后来养猪场被逐渐荒废。2021年初,王旭潭回到老家,看着只剩下“空壳”的养猪场,开始与家人谋划进行改造。一次在上海看展时,王旭潭突发奇想:干脆利用大空间...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返乡创业当“羊倌” 巧念新时代致富经

初秋雨后,雁北大地格外凉爽,放眼望去,山坡和草地郁郁葱葱,在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衬托下,雪白的羊群自由地分散在山野间,分外显眼。“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朔州活动期间,采风团来到右玉县,走近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倾听这位“羊代表”背后的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张宏祥一、回乡创业“养羊”得意朔州市右玉县张千...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湖北襄阳“新农人”陈正东:养好羊 养好娃 养好家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冬至将至,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石庙村家庭农场主陈正东在快手上发了一条短视频,分享他今天的养殖心得,做好300多只羊的越冬准备,希望与广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多交流。陈正东今年45岁,参加过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位新农人,随手拍短视频记录羊群等乡村场景,一展歌喉,已成为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