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故事 > 正文内容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3年前 (2023-01-18)创业故事39

残疾人创业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惊。”近日,成都市蒲江县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叶艳说道。让她震惊的,是她所在园区两位二十余岁的残疾青年,25岁的杨添财和29岁的吴云,3个月居然卖出4000万元农货。

杨添财(左二)和吴云(左三)看望在家办公的残疾人员工陈光祥(左一)与周苗(左四)。

7年自闭:十四岁少年的人生绝境

眼前的杨添财,虽然坐在轮椅上,却一脸阳光。很难想象,这位生于1994年7月的年轻人,是一家颇成功公司的总经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曾自闭长达7年。

6岁那年,杨添财患上肌肉萎缩,渐渐不能走路。医生说,这孩子可能活不过18岁。对杨家,这犹如晴天霹雳。“小学就开始有小孩叫他瘸子,初中懂事了,他受不了,初二就辍学了。”杨添财的妈妈指着大门口的无障碍通道说,“几年时间,他不曾下过这个台坡。除了上厕所,连吃饭都闷在自己房间里。”

蒲江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陈莉还记得第一次见杨添财时的情景:“当时,他听到我们来看他,就躲进被窝。我们一句话也交流不了。”第二次,杨添财没躲被窝,却背对着墙,不看陈莉一眼。因为完全看不见未来,少年杨添财把自己放逐到人生的绝境里。

不幸中的万幸,杨添财遇到了互联网。杨添财靠着电脑,度过了几年的自闭时光。

吴云看上去和身体健全的人没两样,但因为年幼时感冒用药出问题,他的一只耳朵丧失了全部听力,另一只必须随时带着助听器。“我也经过一段自闭期,因为别人说话我总听不见,后来就越来越不愿跟人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了。”不过,他还是考上了大专,学设计。因为听力障碍,吴云找工作不顺,2012年开始在电商行业做供应链。

直到2015年,时年21岁的杨添财和26岁的吴云,人生轨道才发生交集。

互助创业:卖的每一个水果 证明着自身价值

杨添财的父亲和吴云的父亲,都在蒲江县做了二三十年的水果代办。2015年6月,两位父亲介绍他们在网上认识。“以前他不跟人交流的,但跟吴云在网上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俩交流心理上没压力。”杨添财的妈妈说。

在吴云的引导下,杨添财开始尝试做电商,卖本地的猕猴桃等农产品。做了几十年代办的父亲,负责给杨添财采购供货,妈妈就帮手打包发货。2015年底,销售额达到100万元,杨添财注册成立了公司。2016年,卖到300万元。

吴云的供应链模式也在不断发展,2017年做到了4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与此同时,吴云很苦恼:“订单经常不稳定,有时备好了货,别人却突然改口说不要了,非常被动。我很想自己直接开店。这样就能直接掌握订单。”

此时,杨添财与吴云经过近一年网聊后,已经见面,成为现实中的好朋友。他们花六七千元买了大疆无人机,孩子似的一起玩。“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挺幼稚。我们都很爱天文和物理,一起听音乐、旅游。有一次,我背着他上了9层的高塔去望远,很累,但很开心!”吴云说。面对共同的发展需求,他俩一拍即合,2018年初决定把两人的公司合并,入驻蒲江电商孵化园。杨添财和吴云有个强烈的共识:“卖出的每一个水果,那不是钱,而是在证明着我们的价值。”

一起走吧:创建残疾人自强的联合体

2018年6月前,两人去成都系统学习了三个月电商运营,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我们都是残疾人,由于我行动不便,出行都是吴云照顾我,吴云听力不好,与别人交谈都是由我传达给他,可以说‘我是他的耳朵,他是我的腿’。”杨添财这样介绍自己与吴云的关系。这种比亲兄弟还紧密的状态,激发出他们的灵感:创建“一起走吧”残疾人品牌,带动更多残疾人创业就业。

这次,他们把精力集中在新电商拼多多平台上。2018年8月开店,10月才开始真正运营,但爆发力惊人,到2018年12月底,他们在拼多多的销售额就超过3500万元,线上线下总体销售额则突破4000万元。他们的官方旗舰店,获得拼多多2018年度潜力商家奖。除了蒲江本地的地标农产品红心猕猴桃、柑橘,他们还销售四川盐源、云南昭通、山西运城、陕西礼泉等地的苹果,先后在河南、陕西、湖南等地建仓库。

在“一起走吧”团队里,80后陈光祥是从工地上摔下来后,双腿截肢。周苗则是因为车祸,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觉。如今,他们俩都在家做客服,每天17:30到23:00工作,回答消费者的各种问题,月薪3000多元。隔一段时间,公司会派人上门给他们做培训,更新业务知识。“这是我截瘫后的第一份工作,能回答消费者的问题,这让我觉得生活很有价值。”陈光祥说。

“我其实更希望陈光祥他们能逐渐开始自己创业,我们会推一个残疾人培训的项目,专门来做这件事。”杨添财说。截至目前,他们免费培训了20余名残疾人,优先销售残疾人种植的猕猴桃、柑橘等农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由创业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cygs.cc/post/340.html

“逆转人生——90后残疾青年绝境创业记” 的相关文章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徐志: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

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志与养老事业结缘,并立下了“打造一家自己老了也想住的养老院”的目标。如今,他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宁老年公寓、海合老年公寓两所养老机构的院长,他始终坚信:只有住过养老院,才知道那里缺少什么;只有弥补这些缺失,才能成为养老行业的专家。为了一个朴素的心愿2010年,因80多岁的...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养鹅致富成功案例:梅养殖大鹅助力扶贫

余雪梅,31岁,琼中湾岭镇新坡村委会香岭村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在当地可谓是家喻户晓,为什么一个农村妇女有如此大的魅力?年轻时她曾出外打工,最后又回到老家自主创业,并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琼中农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进入正轨,产值已达数百万元,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余雪梅成为新坡村当之无愧的...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90后养牛,要规模还跟科技要效益

创业故事:“真正要增加老百姓收益,就要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我的梦想是让优良品种的肉牛走进千家万户。”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胡湾村,26岁的创业者刘晗炜一直没闲着。他在合作社的1000多头肉牛里精挑细选出10多头优质种牛,准备和本地黄牛杂交,培育适宜当地养殖的高品质肉牛。2017年,为响应国家环...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小红果大产业—— 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树之恋”

“这款山楂饮料罐头,来自中国山楂之乡河北兴隆,全国包邮到家!”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倾力推销产品。34岁的张静盯着手机直播画面,自信中透着干练。从海归硕士到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掌门人”,张静和她的团队一起,演绎了一部创业版“山楂树之恋”,让兴隆的小红果成为致富“甜蜜果”。改变轨迹 留学生回乡创业“留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中国蔬菜之乡”寿光返乡潮正盛 青年菜里“淘金”圆“致富梦”

尽管已进入收尾季,李万庆的五彩椒大棚内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中国北方夏日凌晨3时,天刚蒙蒙亮,李万庆安排好雇佣来的村民,换上劳作时的行头,将改装的三轮车驶入自家近400米长的五彩椒大棚,开启了新一天的采摘工作。尽管已进入收尾季,但大棚内彩椒仍清香扑鼻,透着丰收的喜悦。图为李万庆采摘彩椒。198...

直播带货为普通人创业带来更多可能

直播带货为普通人创业带来更多可能

没有与大资本抗衡的力量,大众创业如何在当下商业环境中突破重重阻碍与品牌壁垒,答案是抓住时机辅助实力发展。01经济下行,直播带货为商家带来新出路在疫情的影响下,生意经营艰难,在传统实业中尤为突出,寻找线上突破口,成为商家的共识。受到双减政策影响的教培巨头新东方,在面对存亡之际,也进入了直播间寻找新发展...